EN
https://www.gov.cn/

小胶囊如何诊断大疾病——安翰光电微型胃镜技术创业记

2016-12-09 14:5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武汉12月9日电(记者陈俊、徐海波)患者只需要吞下一颗“胶囊”,没有任何特殊感觉,躺在床上休息20分钟,医生就能把患者胃里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这颗“胶囊”并不是普通的胶囊,而是用于胃部检查的遥控胶囊内镜,诊断准确率达到90%以上。

这颗暗藏玄机的胶囊由坐落在武汉光谷生物城的安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它改变了传统的胃镜检测方法。患者直接将一粒小胶囊吞进肚子里,胶囊便会听从医生的无线磁场遥控指令,进入患者肠胃。同时,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类似CT扫描的“检测床”,一幅幅图片实时传出体外,收录进一旁的电脑中,供医生分析诊断。

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遥控胶囊内窥镜控制系统,医生可以实时精确控制胶囊在胃里的运动,改变胶囊姿态,让胶囊内镜呈现出仰视、俯拍、旋转等多个“视角”,聚焦病人消化系统内的异样部位。完成后,医生还可控制其经过小肠、大肠,最后排泄出人体。

安翰光电总裁肖国华表示,病人做传统胃镜检查,需要将一根很粗的管子从口腔插入,一直伸到肠胃道,这让患者痛苦不堪。而吞服胶囊不仅让患者免受插管之痛,还避免了插管多次循环使用、消毒不彻底引起感染等临床并发症。

胶囊虽小,却内藏乾坤。安翰光电联合创始人、负责技术研发的王新宏博士告诉记者,胶囊胃镜可以拆分成七大类技术,并且每一个技术要点做到极致,符合医疗水平,在小小的胶囊里要装芯片、探头等近400个元器件,并且需要做得很轻,重量在5克以下。

为了确保技术的稳定性,在产品成型后,肖国华成为自己产品的第一个“小白鼠”。有家族胃癌病史的他,竟然也靠这枚小小的胶囊在自己肠道检查出了一块5年后极有可能恶化的息肉。

小胶囊的创业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肖国华和另外两位同样非医疗器械行业出身的联合创始人段晓东和王新宏,开始在硅谷起步。但在硅谷,美国人工成本昂贵,准入壁垒很高,于是3个人回到国内创业。

刚回国的时候,肖国华等人带着发明四处推销,但由于没有成型产品,没有谁敢投资生产。直到2009年12月,肖国华带着发明来到武汉,找到东湖高新区,抱着试试的心态申报了“3551人才计划”。

让肖国华没想到的是,他的发明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很快拿到了“3551人才计划”最高资助金额500万元的无偿支持。

拿到东湖高新区的资助,肖国华开始带领团队将这项自主原创技术变成了产业化产品,成功进行了动物试验,一举获得众多风投机构的追捧。今年是胶囊进入市场的第3年,预计公司销售收入将达到2亿元。

这种被医学界称为内窥镜发展革命的技术,还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这项技术实际上是一个平台,现在是‘摄像头’,将来还可以将胶囊里面的元素换成其他的传感器,便可以检测人体温度、压力、酸碱度等。也可以做药物的投放,直接用于疾病治疗。”王新宏说。

有了胶囊胃镜机器人的成功,安翰光电正在进一步研发食管、结肠等全消化道的机器人,在研产品有12款。“未来,随着市场推广力度加大、用户数的增加,胶囊检查服务的价格会接近传统胃镜的价格,这一技术将造福更多病人。”肖国华说。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