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七个一”助力四川文化扶贫

2016-12-15 08:59 来源: 四川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咚锵!咚咚锵!”12月4日,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狮岭村锣鼓震天响,从村文化活动广场一直传到场镇上。

当天逢赶场天,乡亲们背着竹篓、挎着篮子,围到广场周围。看到有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拍摄,锣鼓队的村民更来劲儿了,两根鼓槌越敲越有力。

云峰镇素有打锣鼓的传统,今年,狮岭村入选中宣部牵头的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示范项目点,按照“七个一”(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标准,建成1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辐射到整个云峰镇。有了场地和器材,镇上建起100多人的锣鼓队。

目前,这样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项目正在我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等贫困地区“开枝散叶”,助力四川文化扶贫。

以文化人从打腰鼓到钻研种植技术

打完锣鼓,狮岭村村民罗大平走进村文化活动室,向队友取经猕猴桃种植技术。

过去提起罗大平,有村民评价“太懒散”。村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好后,听说要组建锣鼓队,免费学,罗大平报了名。很快,村民们看到罗大平变了:闲逛少了,还钻研起种植技术。“经常跟锣鼓队队友交流,想法就不一样了。”罗大平解释,队里好些人种猕猴桃,每亩地年收入上万元,他动了心,今年种了6亩。“现在有好些地方请锣鼓队去表演,打锣鼓能挣钱;家里6亩猕猴桃3年就能见效,到时每年还有6万多元的收入。”

文化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改变不止在狮岭村。今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安排我省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10个市州共32个县市区,集中实施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项目545个。

如今,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云顶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变得很热闹。书屋里,有村民在看书学高粱增产技术。活动室,摆着跳棋、围棋、象棋……几个孩子正围在一起下棋。外面的操场上,不少村民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上锻炼……借助示范工程,基层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同时,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也成为各地开展党员思想建设、科学知识普及、就业技能培训等的重要平台。在巴中市通江县,借助示范工程,各乡镇开展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科技知识等“四项宣讲”和赛知识、赛才艺、赛品行、赛技能等“四赛活动”,并不断向边远山村、农家院户延伸。

润物无声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

以点带面,项目的示范效应已在我省凸显,也带动基层群众和社会资本主动参与到文化扶贫事业中。

中央对开展示范工程项目的,下拨到每个村8万元。云峰镇镇长伍霞介绍,该镇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争取上级补助等方式,解决资金缺口。村民也积极支持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看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带来的好处,比邻云峰镇的浙水乡花庙村打算筹资按“七个一”标准建文化服务中心。浙水乡乡长张小玲介绍,村民现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花庙村位于周边几个乡镇的结合点,我们打算把村委会的坝子扩大些,建文化活动室,购买健身器材等,让村民们都来活动”。“补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的短板,完善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这项工程受到了基层群众普遍欢迎和踊跃参与。”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同时,积极统筹社会力量,发动文化志愿者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来。

通江县空山乡中坝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文化志愿者雷争鸣和几个朋友投资近百万元,在服务中心旁建起艺术培训中心,免费为当地留守儿童进行书法、剪纸、美术等培训。

不少地区还充分利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发和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示范项目与脱贫攻坚项目的有效叠加。(记者 程文雯 庞峰伟 吴梦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