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各地交警坚守路面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2016-12-22 13:54 来源: 公安部网站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近期,我国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涉及17个省区市,70多个城市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多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实施机动车限行、企业停限产等应急措施。一时间,各种关于雾霾的段子、照片、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航班停航、学校停课、高速封闭,人们尽量减少外出。雾霾笼罩中,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交警和警务辅助人员依然坚守路面,指挥疏导、加强巡逻,全力确保广大群众出行安全、严防道路交通事故。

雾霾“挡道” 交警疏导

12月20日,河北省沧州市被雾霾笼罩。打手势、转身、移步、喊话……7时30分,在市区永济东路十三化建路口,沧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一中队民警马桂彬和两名同事从7时开始,在大雾中疏导交通。这样的工作要一直持续到19时。

南北向路灯变绿,马桂彬手一挥,车辆开始直行;随后,他手势一打,左转车辆进入待转区。“雾大路滑,请车辆慢行”“请打开防雾灯”……在他一连串的喊话中,车辆减慢了速度。“雾霾,视线不好,我们要尽量让车速降下来,但还必须让车顺畅通行。”马桂彬说。

“恶劣天气就是命令。”一旁执勤的民警张春旺说,面对重污染天气,交管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抽调警力上路疏导交通,在辖区主要路口、重要路段,用闪光的肩灯、指挥棒疏导车辆,为驾驶人亮起“航灯”。“全市每天有180辆警车固定和巡逻模式相结合,在城区主要街道路口设置提示牌,全市每天投入1680名警力,全力以赴保障雾霾天民众出行。”在这个路口督导检查的沧州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长穆桂树说。

为积极应对冬季冰雪雾霾等恶劣天气,防止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严重交通拥堵,近期,各地公安交警全员上路应战雾霾,加强对过往车辆指挥和疏导。

12月17日一大早,一场大雾降临湖北省十堰市。

十堰城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国省道路一些路段能见度不足100米,十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急启动恶劣天气交通应急预案。由于雾大能见度低,执勤交警随机应变,所有警车打开警灯,民警用喊话器沿路喊话,提醒驾驶人注意安全。浓雾里,警车警灯闪烁,喊话器声声入耳:“雾大路滑,请减速慢行”“请打开防雾灯,以免撞车”……

河北省衡水市属于雾霾天气的“重灾区”。为减轻雾霾对交通的不利影响,衡水交警决定在市区易发事故路段加装“爆闪灯”,以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经过梳理和调研,目前他们已在辖区30个道路点段,安装了40个爆闪警示灯。这些点段有的道路窄,有的路口提示标志不明显,有的夜间照明设施较差,有的一般事故多发。不少过路司机对执勤交警说:“你们安的‘警示灯’真亮,真管用,谢谢啦!”

雾霾“堵心” 交警暖心

12月19日是近期山东省德州市城区雾霾最严重的一天,部分路段能见度不足10米。在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台高速公路上,地处山东河北交界的鲁冀站自18日19时以来一直处于双向封闭状态。德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一大队辖区内更是白茫茫一片。路况拥堵,全警上路巡逻疏导。

19日10时,民警在巡逻时,先后发现两辆开往天津和北京的大客车滞留高速公路。两车司机告诉执勤民警,车辆已滞留17小时,车上食物及饮用水消耗殆尽,滞留点距离服务区较远。车内乘客80余人,多为体弱多病的老人,其中有3名高血压患者和2名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的药品已经不足。雾霾迟迟不能散去,车辆长时间滞留,乘客们心急如焚,驾驶员手足无措。

执勤民警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随即调度民警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并于19日10时40分引导两辆客车来到京台高速鲁冀交通警察执法站。到达执法站后,乘客在等待就餐的间隙自发跳起舞,向执勤民警表示感谢。与此同时,大队抓紧时间为滞留乘客准备了热饭菜和饮用水,并派民警到市区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备齐药品。

德州高速交警的暖心行动被滞留乘客发到互联网上,引起媒体和广大网友的关注,网友纷纷留言,为德州高速交警的暖心行动点赞。

这样的暖心行动在全国并不鲜见。雾霾无情,人却有情。在这场雾霾面前,警民同心,携手并肩。雾霾再大,也“霾”没不了这质朴而又火热的警民情。

直到21日,雾霾仍未散去。各地高速交警坚守路面,灵活采取“限速、控距、亮尾”等措施保障安全,及时引导滞留客车驶离高速公路,同时在收费站、执法站为乘客准备药品、开水等应急物品,全面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雾霾“锁城” 交警坚守

据环保部门统计,12月16日晚起,全国已有近40个城市发布了相应级别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红色预警的城市达23个。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到,沿着高大的太行山,南至秦岭、大别山,北至燕山脚下,雾霾覆盖了华北以及周边地区多个省市。

雾霾“锁城”,学校停课,人们都尽量减少外出,而交警则要逆向而行,在严重的雾霾天气下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有网友说,他们是“移动空气净化器”,更是重重雾霾中为群众出行保驾护航的青春灯塔。

12月19日,河南省新密市辖区被雾霾笼罩,能见度不足50米。新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一大早便到岗到位,在各个主要路口、路段指挥疏导交通。因能见度较低,路口的信号灯有些模糊,民警吹响口哨、打出指挥手势,示意车辆有序通过路口。执勤民警坦言,即使戴着口罩也感觉嗓子发干、发疼,一天下来头昏脑涨。

在陕西省咸阳市,从7时30分上岗一直到21时30分,咸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秦都大队民警刘柄江、冯江树、陈东每天连续14个小时不间断地在路面巡查执勤,只能在中午吃饭时间短暂换休。他们每人一天要用两只防雾霾口罩,原本洁白的口罩沾满了黑黄色的粉尘,白色警帽下年轻的面容变得“灰头土脸”。

12月下旬,陕西省渭南市不间断发布霾橙色预警,陕豫界执法站的民警加强“武装”,坚守岗位。令人窒息的货车尾气和漫天扬起的灰尘是执勤人员的“日常调料”,乌烟瘴气的雾霾让原本恶劣的环境“雪上加霜”。但是为了责任,为了使命,他们毅然坚守一线,执勤执法、疏导指挥、路面管控、巡逻出警、宣传告诫……

在北京,为做好雾霾天气交通管理,公安交管部门启动了高等级上勤方案,每天设置岗位1702处、出动警力3877人,重点围绕主要大街、环路、重点地区、桥区匝道以及秩序乱点等关键点位,设置了执法整顿岗位618处。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12月18日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雾霾严重地区,总计约有近68万人次的交警、警务辅助人员上路执勤,每人每天上路执勤时间平均达7.83小时。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姜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