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挂职时间是有限的,协同发展是无限的”——京冀挂职干部心态录

2016-12-26 13:0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鲁畅、孔祥鑫、高博)多位参与首批互派的京冀干部受访时表示,大规模的干部互派为京冀两地搭建起了知己知彼、互通有无的桥梁,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挂职,两地干部对区域合作、协同发展有了再了解、再认识,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被彻底打破,这将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奠定更好的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

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互派挂职结束已近半年,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仍然惦记着去年9月带领沧州在北京开招商推介会后20多个签约项目的进展,时不时地还向当地了解进度,用他的话说,“挂职时间是有限的,协同发展是无限的。”

去年,洪继元赴河北挂职省发改委副主任,分管沿海办、协同办等6个处室。为更好地熟悉省情,洪继元在有限的时间里“见缝插针”,把11个地市都跑了个遍,到70多个县城、开发区,100多家企业调研。每到一地,洪继元都听取各个新建、在建项目的建设情况,询问这些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并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与大家深度交流。

“制定规划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紧扣疏解非首都功能,结合河北发展短板和产业资源优势。”洪继元表示,“规划不是挂在墙上够不到的,跳一下够得着的才是规划,要能落地,有操作性。”

项目对接、规划制定,在协同发展过程中,挂职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体现。“原来互相不了解,共同推进工作时流程和节奏相异,现在有了一批既了解河北情况、又了解北京情况的干部,就能做到知己知彼。”洪继元说。

洪继元认为,协同发展更主要的是人的协同,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难度最大的,只有两地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才能真正实现“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目的。

“挂职干部是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

作为第二批京冀双向挂职干部,1970年出生的唐小明今年9月从河北任丘到北京报到,挂职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宣传干部出身的他觉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挂职干部要起到宣传员、信息员和联络员的作用。”

唐小明告诉记者,挂职干部要利用异地挂职这个平台宣传自己所在地区的优势产业,同时结合挂职地区特色,强化项目联络,找到参与和融入协同发展的“共振点”,为协同发展任务的对接牵好线、搭好桥,以增进京津冀三地之间干部群众的认同,营造共同推进协同发展的浓厚氛围。

唐小明的工作不像发改委等部门跟项目挂钩较多,反而要跟老百姓多打交道。“海淀本身人文环境较好,科教文卫发达,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比较先进。让我感觉到,在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项目对接是一方面,还要做好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的打造,因为随着产业和项目的转移,人会带着项目去河北创业。”

在第二批干部互派中,交叉任职成为新的特点,这对干部自身的成长经历也会有很大帮助。“在承接京津产业政策上各地都大同小异,但是我们在软环境上可以做功课,学习北京先进的管理经验、体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等,我们城市管理的环境越好,行政成本越低,那么我们吸收京津产业转移越有优势。”唐小明说。

“落实不到位,再好的蓝图也是‘镜花水月’”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为各地具体组织操作明确了重大方针、格局和原则,但针对每一个地区部门单位而言,协同发展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是去年在唐山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兼任北京(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管委会筹备组组长的税勇思考最多的问题,“落实不到位,再好的蓝图也是‘镜花水月’。”

从疏解角度看,产业和资源归属体制不同,对接主体不同,洽谈对象不同,落地条件不同,没有一套现成的模式路径可供遵循。税勇认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大战略功能区的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比招商更重要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改变以前承接转移项目自上而下的联系顺序,采取自下而上源头倒逼的办法,积极联系北京市16个区的驻区物流园产业园、加工制造园,分别与曹妃甸区政府和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示范区建立转承关系,抢先在河北省与北京市、北京16区与唐山市的大框架协议没签订之前,我们基层对基层、园区对示范区、项目对项目,先实打实干起来。”税勇介绍说。

挂职虽然只有1年时间,但税勇觉得,要“只争朝夕”努力转移一批非首都功能产业项目,努力营造一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气神,不然就违背了京冀互派干部挂职的初衷。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林巧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