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广西宾阳:百年毛笔制作工艺不舍的传承

2017-01-04 20:5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1月4日,在宾阳县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65岁的老工艺人罗儒供在检查毛笔质量。

在广西宾阳县宾州镇大罗村,毛笔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毛笔加工是大罗村的一个重要产业,全村300多人投入毛笔加工生产,全年生产销售毛笔超过100万支,大罗毛笔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

随着毛笔销售市场逐渐萎缩,目前,宾阳县熟练掌握毛笔传统生产工艺的手工艺人不超过10人,年纪大的已经超过80岁。在当地政府扶持建立的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目前从事毛笔生产的只有6名传统手工艺人,年生产毛笔2万多支,每个人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虽然如此,为了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几名老工艺人在狭窄的市场空间和低微的经济效益中不舍地坚守着。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1月4日,在宾阳县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65岁的老工艺人罗儒供在检查毛笔质量。

在广西宾阳县宾州镇大罗村,毛笔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毛笔加工是大罗村的一个重要产业,全村300多人投入毛笔加工生产,全年生产销售毛笔超过100万支,大罗毛笔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

随着毛笔销售市场逐渐萎缩,目前,宾阳县熟练掌握毛笔传统生产工艺的手工艺人不超过10人,年纪大的已经超过80岁。在当地政府扶持建立的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目前从事毛笔生产的只有6名传统手工艺人,年生产毛笔2万多支,每个人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虽然如此,为了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几名老工艺人在狭窄的市场空间和低微的经济效益中不舍地坚守着。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1月4日,在宾阳县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67岁的老工艺人罗儒俐在加工毛笔。

在广西宾阳县宾州镇大罗村,毛笔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毛笔加工是大罗村的一个重要产业,全村300多人投入毛笔加工生产,全年生产销售毛笔超过100万支,大罗毛笔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

随着毛笔销售市场逐渐萎缩,目前,宾阳县熟练掌握毛笔传统生产工艺的手工艺人不超过10人,年纪大的已经超过80岁。在当地政府扶持建立的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目前从事毛笔生产的只有6名传统手工艺人,年生产毛笔2万多支,每个人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虽然如此,为了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几名老工艺人在狭窄的市场空间和低微的经济效益中不舍地坚守着。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1月4日,在宾阳县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65岁的老工艺人罗儒供在加工毛笔。

在广西宾阳县宾州镇大罗村,毛笔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毛笔加工是大罗村的一个重要产业,全村300多人投入毛笔加工生产,全年生产销售毛笔超过100万支,大罗毛笔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

随着毛笔销售市场逐渐萎缩,目前,宾阳县熟练掌握毛笔传统生产工艺的手工艺人不超过10人,年纪大的已经超过80岁。在当地政府扶持建立的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目前从事毛笔生产的只有6名传统手工艺人,年生产毛笔2万多支,每个人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虽然如此,为了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几名老工艺人在狭窄的市场空间和低微的经济效益中不舍地坚守着。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1月4日,在宾阳县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65岁的老工艺人罗儒供在检查毛笔质量。

在广西宾阳县宾州镇大罗村,毛笔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毛笔加工是大罗村的一个重要产业,全村300多人投入毛笔加工生产,全年生产销售毛笔超过100万支,大罗毛笔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

随着毛笔销售市场逐渐萎缩,目前,宾阳县熟练掌握毛笔传统生产工艺的手工艺人不超过10人,年纪大的已经超过80岁。在当地政府扶持建立的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目前从事毛笔生产的只有6名传统手工艺人,年生产毛笔2万多支,每个人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虽然如此,为了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几名老工艺人在狭窄的市场空间和低微的经济效益中不舍地坚守着。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372.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于士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