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有我们在,家里人就平安——湄公河第一哨见闻

2017-01-27 20:3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昆明1月27日电(记者 熊丰)春节前夕,记者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出发,经过100多公里、4小时的山路颠簸和大约半小时的水路航行,来到了旱泉滩警务站。这里是东南亚邻国沿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个哨卡,2012年建成启用, 由云南省边防总队水上支队一大队摩托艇中队负责值守。

“赶紧让媳妇把孩子带来,跟你一起过个年,过两天队长下来换你。”水上支队一大队白政委一迈上岸边石阶,就对摩托艇中队副中队长小蒋说。

今年刚满30岁的小蒋当兵12年,有8年没回家过年。2013年婚后把爱人接到景洪,两地相距100多公里,很少相聚。3个月前孩子降生,小蒋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听听孩子的声音。

警务站前是湍急直下的河水,站后是山势陡峭的原始丛林。这里陆路不通、水电不通,生活物资7天补给一次。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战士们正合力准备晚餐,发电机轰鸣。小蒋告诉记者,平常也只有做饭的时候才用发电机发电。

“这是我们几届官兵自己种的,这是三角梅、这是凤凰花、这是牡丹、金莲花。”领着记者,指着一丛一丛的花,小蒋如数家珍,话也多了起来。后山是战士们的“开心菜园”。岸边的沙滩有另一条石阶路通往后山,“以前这路全部都是石头,我们从江里挑沙子,自己砌了400多级台阶。”

拾级而上,芒果、桃子、木瓜、柑橘树郁郁葱葱,有的开出了红色的花,有的结出了果实。两边一畦一畦的菜地,有小米辣、红薯……俯瞰,警务站飘扬的鲜红国旗在绿树丛中格外醒目。

傍晚湿热,记者没走几步,已是汗湿脊背,正准备脱下外套,小蒋连忙阻拦:“衣服可不能脱,我们这儿‘三个蚊子一盘菜’,要是被叮一小口,伤口会溃烂一大片。”

每年3月开始就是雨季,此时江水浑浊不堪,官兵们修了一个蓄水池,但是引来的水不能直接饮用。

小蒋憨憨地笑着说:“比这里苦的地方多了,我很庆幸自己能来这里,这是湄公河第一哨,名气很响。”

旱泉滩警务站成立4年多来,除震慑犯罪分子外,还先后参与民船救援20次,救助人员近百名。战士们最少的已在这里轮值两次,最多的已在这里坚守5年了。

年年月月,并肩执勤,这里的战士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晚饭的集合哨响,大家列队集合,大声唱起《团结就是力量》。

1987年出生的小蒋站在排头,看上去算是他们中最老成的一位。其余的战士大多是“90后”,甚至“95后”。

一条向渔民买来的鱼、自己卤制的牛肉和猪肉,后山种的上海青、树上摘的木瓜……眼前这群稚气未脱的战士,端上了这桌丰盛的晚餐。

大家边吃边聊,老兵小陈悄悄告诉记者:“吃饱了不想家。过年就得大家一起闹,不然会想家。”

在这个只有285平方米的“第一哨”,“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寂寞考验着这群小战士,也锤炼着这批年轻人。

“夏天的晚上这里可以看到银河,很美的!”仰望星空,离家千里的浙江籍战士小饶惦记着:“不知家乡的人能不能看到这么多星星。”

“有我们在,家里人就平安。”小蒋看着保存在手机上的孩子的视频,自言自语道。

远山如黛,夜影渐重。没了来往船只,湄公河仿佛也沉沉睡去。方圆十几公里,一盏温暖的灯火,照亮了湄公河的夜空。战士们洪亮的歌声,在静谧的河谷雨林中穿越回响,十分嘹亮。(完)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