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进出口货物占全国近三成

2017-02-14 13:18 来源: 文汇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2016年,在国际贸易总体低迷的形势下,上海口岸实现货物贸易、集装箱外贸吞吐量、出入境旅客和邮轮业务的增长。其中,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国的28.3%,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这得益于上海连续三年致力于提高通关效率的“单一窗口”政策。这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上海自贸区是提高通关效率的“先行者”,各类分线分类监管有效运行。口岸监管单位不断探索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制度,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创新制度和模式。以风险管理、分类管理和信用管理为基础,上海自贸区实行一线“先进后报”“进境免签”“申报前检疫”,二线“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汇总纳税”“预检核销”,区内“自行运输”,“自主保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以及“十检十放”、集约登轮检查等便利措施。自贸区一线进境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平均缩短2-3天、成本平均降低10%。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不断扩大,目前,物流业务类型的试点范围覆盖自贸区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有业务需求并符合仓储管理系统要求的企业,都可以参与试点。目前,试点企业已扩大到35家,贸易企业也已开展试点。此外,去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海关总署《关于开展赋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的公告》明确了加工贸易类型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的相关税收和监管政策,并把松江出口加工区列为试点范围。

“三互”大通关建设在上海取得积极进展。口岸查验单位积极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全面覆盖,在废物进口、商品化验等领域推行监管结果互换互认,在旅检、邮递和快件监管全面实行“一机双屏”。上海海关还率先启动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试点范围已拓展至长江经济带区域。海关“一次申报、分步处置”通关模式基本实现。上海检验检疫局则牵头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推行“进口直通、出口直放”,将口岸通关执法作业前推后移。长三角、上海市与中部六省、川渝沪区域大通关建设得到了深化完善。通过建立联合管控机制,上海航空、邮轮和铁路口岸及南京、杭州航空口岸之间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有效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得到了落实。

同时,上海口岸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各口岸单位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监管服务流程,提效降本。在单一窗口公布通关流程和作业时限,提高可预期性,建立进出口货物口岸放行时间指标。上海港政府承担查验作业服务费的试点仍在继续。据悉,2016年政府承担约2亿元,取消各类口岸申报数据处理等收费约2.8亿元/年。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还不断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边检进一步简化登轮单位备案和办证程序,实行“一证全港通用”。

去年12月30日,上海单一窗口3.0版上线,本市企业自此可以申报经外地口岸进出的货物,外地企业也可以申报经上海口岸进出的货物。(记者 陈惟)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林巧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