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阵痛中前行——东北三个资源型城市书记市长谈转型

2017-03-11 15:2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郭翔、强勇、李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资源枯竭、生态严重退化等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其中过度依赖资源的城市更成为振兴路上难啃的“硬骨头”。“因资源而生、因资源枯竭而衰”的魔咒如何破解?新旧动能如何转换?新华社记者就此对东北三个资源型城市的主要领导进行专访。

资源“打喷嚏” 城市“患感冒”

辽宁省阜新市是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市。“2000年以前,全社会投资80%都是煤矿,全市工业经济比重56%为采煤。”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说,资源枯竭的阜新最困难时,全市职工36%下岗,贫困线以下人口占25%。

在黑龙江,百年煤城鸡西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11年煤炭形势好的时候,煤炭产业占到整个经济总量的24%以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鸡西市市长张常荣说,受前几年全国煤炭市场持续下滑影响,鸡西煤炭产销量价齐跌,加之多年来自身积累的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等诸多因素交织叠加,全市经济一度在地平线附近徘徊。

吉林省松原市“因油而建”“因油而兴”。“近年来,随着油气产业的衰退和石油需求疲软,松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松原市委书记李相国说,石油从2012年的每桶107美元,下降到去年的37美元;松原的油气产量由716万吨下调到496万吨,提供的财政收入从69.3亿元减少到12.6亿元。同时,地处松原的吉林油田经过50多年开发,综合含水率、自然递减率上升,采、储失衡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成本高企。

代表们表示,依赖资源开发让资源型城市形成“煤经济”“油经济”等一业独大,“拼资源”“拼资本”的发展驱动客观上又形成排他效应,阻碍了产业多元化发展。

深化改革让城市“轻装上阵”

“面对‘油经济’带来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松原打响‘稳增长’保卫战,稳得住、不失速,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李相国说,松原着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活力。政府行政职权减少1407项、审批事项清减47%,在吉林省率先实现非行政许可“零审批”。

通过深化改革加速破解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成为东北三个资源型城市共同的选择。

“鸡西市在改革上发力,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补齐发展短板,配资源、优环境,全力抓经济运行和涉企服务。”张常荣说,目前市级行政审批由409项精简到136项,并在黑龙江省率先开通网上政务中心,全面推行网上集中审批,市级行政审批提速80%以上。

“阜新在体制机制上大刀阔斧改革,市属企业抛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张铁民坦言,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历史欠账多,“城市供暖勉强维持,地下管网老化,城市地下水没有系统全面科学维修。”

“多引擎驱动”态势持续向好

早转型早主动。松原、鸡西、阜新依靠改革、创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活力,逐步由一业独大向多业并举转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去年,松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600户,地方工业比重由2011年的64.7%上升到88%,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47.1%。“农产品加工、化肥、装备制造业形成集群态势,生物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稳步发展。”李相国说,未来松原将强化四大主导产业,形成油气开采化工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农畜产品加工业要向精深加工转型,特色旅游业着力开发重点景区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

张铁民说,阜新坚持鼓励创新创业,与辽宁工业大学合作吸引人才,“现有企业80%都是近十年成长起来的新企业,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同时,阜新利用内蒙古运进的煤炭发展煤化工产业。

鸡西通过科技创新与业态创新“双引擎混合动力”推动转型发展,实现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9个,创新型企业147户。

“鸡西围绕石墨资源做文章,集聚了41户企业,初步形成蓄能、密封、超硬、传导、石墨烯等产业链条。”张常荣说,鸡西正全力推进煤炭产业链条延伸。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于士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