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治污减排换来生态红利

2017-04-04 07:58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福建省:
治污减排换来生态红利

大气水生态环境全优已经成为福建的一张亮丽名片。图为平潭岛远眺。陈煜摄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湄州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的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干劲十足。“为满足订单需求,我们在春节期间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公司总经理张文涛告诉记者,我们公司的产品绿色环保,深受市场追捧。

赛得利公司是国内率先签署“建立绿色企业宣言”的企业,公司始终遵循“优质高效、节能减排、环境和谐”的运营方针,从初创起,就以项目总投资20%的环保投入进行节能减排。

在福建,像赛得利公司这样通过治污减排获取“绿色红利”的企业不胜枚举。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的水、大气、生态多年保持全优。然而,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城镇化率大幅提高,新增大量污染排放的情况下,福建的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很大压力。对此,福建省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加快补齐环境治理短板,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早在2010年,福建省就率先在全国实行“一岗双责”,提出“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在每年的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省长都要与9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党政领导签署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环保监管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未完成环保任务“一票否决”。与此同时,实行重点减排项目完成情况与当地新扩建项目环评审批挂钩制度。

环境质量要改善,减排是关键。福建省出台了比国标更严格的行业排污标准,其中制浆企业比国家现行标准最高从严80%,造纸企业从严75%;还出台了煤电环保政策,考核比国标从严一倍。“企业只有感到‘痛’,才会思变。”福建省环保厅总量处负责人表示,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清洁能源,省政府也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治理不达标企业,加大了清洁能源和生态养殖的推广力度。

近年来,福建省初步构建并完善了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以着力解决环境资源价格偏低,生产开发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等问题。目前,全省已累计有593家企业达成排污交易1498笔,总成交额突破3亿元。从今年起,福建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实施对象将从8个行业试点扩大至所有工业排污单位。

治污减排动真格,倒逼出绿色发展路径,最终为当地百姓换来青山绿水。

安溪县城厢镇玉田村村民关丽碧指着自家的菜园说:“以前菜叶上总是沾满了粉尘,现在绿油油的,多漂亮。”

玉田村的变化始于治污减排的环保执法。作为水暖行业的上游产业,翻砂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年产值超5亿元。两年前,玉田村的翻砂污染问题被省环保厅列入省级挂牌督办,经过强力治理,40多个翻砂小作坊被取缔,冲天炉被捣毁,从此小村发生巨变。同时,当地政府重新规划园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当地村民拍手称赞。

同样,位于福州市马尾的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铝业生产的企业,污水排放等问题曾一度困扰着该企业。“在环保部门的强力监督下,公司管理层痛下决心,投入巨资进行技改升级。现在污水经处理后非常干净,气体排放也完全达标,多年的烦恼终于解决了。”中铝瑞闽公司相关负责人连连称赞环境治理给企业和周围百姓带来了丰厚的生态红利。

2016年,福建的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国“优等生”的地位。12条主要河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Ⅰ类至Ⅲ类水质比例为96.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9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8.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森林覆盖率65.95%,继续保持全国首位。(记者 陈煜)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