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庆市民生水利建设全面提速

2017-05-04 08:16 来源: 重庆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水缸“下岗” 贫困户得补贴 庄稼不再“靠天收成”
我市民生水利建设全面提速

前不久,江津区西湖镇西湖街道居民江洪荣拆下了家里的净水器,这是江家用水史上一件大事。

10年前,西湖水厂竣工,江家使用了数十年的挑水扁担“下岗”了。后来,由于水厂供水能力赶不上新增用水人口的速度,水质时好时差,江洪荣便花了1600元购买净水器,用来过滤自来水。2016年底,西湖镇新水厂投用,江家的净水器也正式“下岗”了。

江家人用水方式的变化,是重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民生水利工程的见证。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近五年来,我市对民生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市水利局局长王爱祖表示。而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山坪塘整治、农村小水电扶贫等一系列与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水利工程的实施,我市民生水利建设得以全面提速,许多地方农民喝不上水、庄稼“靠天收成”的历史已被改写。

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已基本解决

与江家“净水器”一样“下岗”了的还有北碚区澄江镇转龙村村民曾国富家的一口水缸和一个蓄水池。

石头水缸,埋在院子里。在2007年以前,曾家都是四处找水,然后把好不容易找到的水倒进石头水缸里,为了避免水被蒸发,一家人总是要仔细地为石头水缸盖上盖子。

水泥砌的蓄水池,在厨房的水龙头下方。2007年,澄江镇转龙村的高峰供水站投运后,随着用水人数的增多,供水站逐渐出现供水不足、水质时好时差的问题,老曾只好砌了个蓄水池储水。后来,澄江镇启动高峰供水站改建工程,高峰供水站不但供水能力增强,对水质也严格把关,老曾家从此再也用不着水缸和蓄水池了。

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是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的民生水利工程之一。王爱祖介绍,2005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1年底,我市累计解决了1000余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旱情最严重、人畜饮水最困难地区仍然存在饮水安全问题。

为啃掉这一“硬骨头”,全市自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7.01亿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供水工程21568处,新增供水能力166万立方米,解决了792万农村居民和53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提高到84%,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75%。到2015年底,我市已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此前我市农村供水没有专门的水质检测机构、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重庆开始着力构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监控体系,以实现农村居民从“有水喝”到喝上“放心水”的转变。

“目前,我们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36个区县都建立了区县级水质检测中心,配置了专业检测设备,使其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常规的42项检测能力。”王爱祖说,这确保了农村居民喝上水质达标的“放心水”。

不仅如此,今年5月1日,《重庆市村镇供水条例》正式实施,也为我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山坪塘成为山区农民的“增收塘”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节。5月2日,记者在巫山县庙宇镇新城村一社看到,山坡上一处整修后的山坪塘已经蓄满了水,村民丁时万正向自家水田引水,为插秧做准备。

这口山坪塘位于学堂湾,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蓄水能力下降,往年一到春耕时节,村民们只能盼天下雨来灌满水田。但自从巫山县对学堂湾山坪塘进行整治后,塘内又蓄满了清水,村民们随时可以引水灌溉,再也不用冒着雷雨下田了。

王爱祖介绍,在山高坡陡的重庆,蓄水容积在500立方米至10万立方米之间的山坪塘,是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保障。但我市现有山坪塘多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数淤积、渗漏严重,坝体单薄,放水、排水设施缺失或损毁,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市委、市政府从2013年起便把山坪塘整治纳入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市、区县签订责任书,将其列入对地方党委、政府实绩及党政一把手年度考核。同时明确了山坪塘整治的重点为“3+1”,即挡水、排水、放水设施“三大件”整治和必要的清淤扩容。

从2013到2016年,我市已累计投资68.55亿元,对10.187万口山坪塘进行了整治。今年,我市还将整治2.6万口山坪塘。

“到今年5月底,我市累计12.7万口山坪塘将全部完成整治。”王爱祖说,这12.7万口山坪塘的完工可新增、恢复蓄水4亿多立方米,相当于新建40座中型水库,但其投资仅占新建中型水库的40%。

整治后的山坪塘在解决农田灌溉、应急供水、增产增收、脱贫攻坚、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小水电开启扶贫新模式

最迟下月底,巫溪县乌龙乡、土城镇991户建卡贫困户可领到第一笔小水电扶贫收益资金,而这笔资金来自该县大河扶贫电站发电收益,这也是重庆试点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的一个缩影。

巫溪县水务局副局长冉启超介绍,大河扶贫电站位于该县乌龙乡和土城镇交界处,是国家小水电扶贫工程。项目总投资5279万元,其中2200万元由国家资金补助。项目投产发电后,业主每年将按照国家资金补助的6%提取扶贫收益,即每年提取132万元,直接补贴给乌龙乡、土城镇991户建卡贫困户。按此计算,每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扶贫补贴1330元。

“民生水利惠泽民生,而农村小水电正是贫困山区的重要能源和民生工程。”王爱祖介绍。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共同出台《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在部分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级贫困县,将小水电建设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建立贫困户直接、持续受益机制,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目前,我市已在万州、巫溪、城口和石柱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实施了7个农村小水电扶贫试点项目,总投资达14704万元,总装机容量达1.4万千瓦,已有6个电站投产发电。

这7个电站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159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42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9万吨,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不仅如此,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关于扶贫电站中央投资收益每年不低于6%的要求,已建成的6个电站项目业主每年将从电站收益中提取375.9万元扶贫收益,可使2840户建卡贫困户每年获得1320元以上的资金扶持。(记者 龙丹梅)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