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民族团结之花芬芳四溢——内蒙古兴安盟各族群众守望相助

2017-06-21 11:5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1日电(记者 李仁虎、殷耀、王靖)作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兴安盟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各族人民在守望相助中平等团结、繁荣发展。

守住红色基因 守好祖国北疆

兴安盟盟委书记张恩惠介绍,兴安盟共有3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兴安盟致力于做好“守”的文章,通过守好红色基因,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

在乌兰浩特市,五一大会旧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等“三址一馆”外墙围起了脚手架和绿网,里边正在进行紧张修缮。兴安盟文化产业开发办公室科员白塔娜说:“改造馆址和完善展陈,是为了更好地讲述内蒙古民族解放历史,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地,兴安盟不断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对各单位普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还通过发展红色旅游的方式,使盟内外各族群众广泛接受民族团结熏陶。

“守好祖国边疆,首先要在驻地搞好民族团结。”驻防于兴安盟的解放军某部边防营教导员孙绍聪说。

多年来,边防营带领官兵学说蒙古语、学唱蒙古族歌,引导官兵尊重少数民族习俗。他们始终奋战在森林草原打火第一线,保护了农牧民生命的财产安全。

兴安盟还发挥文化对民族团结的积极作用,注重繁荣和发展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守好和丰富了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科尔沁右翼中旗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旗。在旗里记者看到,图什业图文化广场、科尔沁宣传文化中心、乌力格尔厅等场所将民族元素融入到城镇公共设施建设中,把蒙古族文化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加快改善民生  致力扶贫攻坚

兴安盟盟长奇巴图说,长期以来,兴安盟牢牢树立“望”的意识,坚持不懈地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加快改善民生,着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精心管护绿水青山,民族团结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在阿尔山市泓旭小区任振芝的棚户区回迁楼房里,她家的地板、玻璃擦得锃亮,乳白色的墙壁上挂着一个红彤彤的“福”字。任振芝穿梭在屋里向记者展示客厅、卧室、厨房,一边幸福地说:“离开棚户区后再不用自己捡柴生火了,拧一下燃气开关就能做饭。”

多年来,兴安盟保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其中阿尔山市2014年至今有约1万户人家同任振芝一样,结束了棚户区生活。目前全盟75%的嘎查村完成危房改造、街道硬化、电视入村等工程,各族百姓的生活越过越有甜头。

兴安盟有贫困人口8.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74万人,目前全盟构建起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活救助三张“保障网”,对贫困人口进行兜底扶贫,贫困人口生存压力减轻,信心增强。

乌兰浩特市民生嘎查蒙古族贫困户包铁桩和女儿两人孤苦无依,过去穷得叮当响。扶贫干部垫资为其修建了蔬菜大棚,并请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如今二人有了固定收入,并顺利脱贫。“去年冬天到现在,菜已经收了两茬,扶贫干部都帮着卖了,收入6000多元哩。”他信心十足:“我不单要脱贫,还要奔小康呢!”

团结互助情  拧成一股绳

多年来,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锁定在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和实际需要上,激发了各族群众的情感共鸣,使干群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团结互助。

兴安盟消防支队全面推行消防“一站式”服务,为老百姓提供便捷服务。支队创编了中小学生消防疏散救生操,并编创了汉语版、蒙古语版、手语版操法教学光盘,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针对当地群众生活习俗及文化兴趣,支队还创作了“好来宝”段子,通过悠扬的马头琴曲调,说唱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在学校、在社区、在火场,警爱民,民拥警,各民族亲如一家。

在乌兰浩特市,万佳社区一直保持对少数民族群众“三必访”走访慰问制度;胜利办事处曙光社区成立专门早教中心,解决了少数民族幼儿的入园难问题;铁西办事处将128名网格员分配到三级网格中,确保及时提供社区内少数民族鳏寡孤独人员的生活所需……2016年,乌兰浩特市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

在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古城村,赵晓芳一大家人是村里有名的幸福家庭。这家人由四个民族组成,赵晓芳为蒙古族,妻子为汉族,他的女婿为达斡尔族,两个妹夫则为朝鲜族。由于多年来生活在一起,家中多人竟同时会汉语、蒙古语、朝鲜语三种语言。在兴安盟,像这样的家庭并不在少数。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