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3D码农”紧缺!
“新经济”急需大量“数字工匠”

2017-12-18 16:1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3D码农”紧缺! “新经济”急需大量“数字工匠”

新华社记者 姜琳

还在羡慕“IT程序猿”的高收入吗?殊不知“3D码农”已悄然火热。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作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基础技术,当前三维数字化(3D)应用人才正面临需求“井喷”,被各行业广泛争抢。

“3D码农”炙手可热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简称“3D大赛”)现场,记者看到,全国各地的千余家企业前来仔细观摩、认真倾听。

“3D技术完全颠覆了传统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现在企业急需转型升级,我们迫切需要新想法、挖掘新人才。”成都艾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宾说。

有企业坦言,以前生产自行车是画平面图,但现在不行了,一定是3D立体设计,不仅能更直观地展示效果,更能通过模拟场景优化性能、减少缺陷。所以“不怕接不到项目,就怕接到了项目没人会做”。

3D大赛组委会副主任鲁君尚告诉记者,通过3D仿真模拟可以节约至少40%的设计周期和30%的设计成本。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不再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的“专利”,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高新产业,对数字化应用人才有着强烈需求。

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3D数字工程师也从过去的“高冷”“稀缺”变成了广泛需要的“3D码农”。

“现在企业招聘,三维数字化技能几乎是‘标配’。熟悉3D设计的学生无论创业还是就业,都更有优势。”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潘春荣说。

“新经济”呼唤大量3D人才

“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说,是否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将成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关键。

3D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帮助人们到达任何遥不可及的地方,看到任何想看之物。这也意味着,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需要培养完全不同的新一代人才。

放眼全球,数字经济被各国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有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根据预测,2035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将超过105万亿元。

爆发式的增长,无疑会带来人才“井喷式”的需求。

据有关机构统计,仅3D打印一项,目前我国的专业人才缺口就超过千万。其中,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最大,缺口约为800万人,能把构想与技术结合进而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技术人才少之又少。

在鲁君尚看来,新经济新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端创新型人才,更呼唤大量中端“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目前掌握3D技术的人才在我国远远不够,体现出巨大的缺口。

“数字工匠”还需大力培养

数字经济的大门不断开启,数字化应用人才还需大力培养。

不同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工匠,数字时代的“数字工匠”不是普通技术工人,也不是科研人员。他们是将3D技术及数字化思维应用于设计、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推动传统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转型升级。

上天入地,城市交通呈现“三维立体解决方案”;轻轻一点,为顾客定制的汽车“漂浮空中”“触手可及”;输入指令,刚画好的漂亮彩盒立刻打印成型……在全国3D大赛的决赛现场,令人“脑洞大开”的设计制作,让人们看到了未来“数字工匠”的广阔天地。

“作为一项大型公益赛事,全国3D大赛举办十年来,坚持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努力推动两化融合,初赛人数累积突破700万人,已经成为倡导传承‘工匠精神’、培养选拔数字化‘工匠人才’的平台。”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杨咸武这样评价。

近日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特别指出,要“发展三维成像定位等关键技术”,“引导职业学校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这无疑为“数字工匠”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通过比赛和评选,带动学校产教融合、知行合一;通过不断推广和普及三维数字化技术,引导更多年轻人接触和掌握数字化技能。由此形成的‘人才池’,将为数字经济提供持续动能。”中国载人航天中心前副总指挥沈力平说。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