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广东将出现更多“三宜”城市

2018-02-04 07:27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真没想到,以前那条又黑又臭的金山河涌如今已变成惠州最美丽的通风廊道。”金耀园小区居民王老伯开心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惠州市打响了一场针对中心区15条河涌整治的攻坚战,使小区旁边这条金山河焕发新生,不仅明显改善黑臭水质,且在一河两岸建设横槎小隐公园,新添了许多自然景观和活动平台。“整治前,人人对金山河避之不及,整治后,这里已成为广受市民喜爱的休闲活动场所。”

像惠州这样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市区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来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为当前我省正在推进的“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丰富内涵。今年,我省的城市病治理工作有望驶入快车道。

一大批基础设施落后、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广东老城,将刷新颜值、重获青春。

“城市双修”让老城换新颜

“黑臭水体的整治和水清岸绿的改造,旨在将每条河涌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惠民生态景观河流,打造亲水空间。”惠州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该市中心区金山河、青年河整治已完工,望江沥、新开河、大湖溪等7条河涌整治正有序推进,其余6条2017年年底前全面动工。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市区建成区内27条黑臭水体的整治。

早在2017年7月,惠州市就作为广东唯一代表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通过“城市双修”来打造“三宜”城市升级版,当前已成为惠州的主要目标。

记者从前不久公布的《惠州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总体工作方案》看到,该市计划通过开展70余项“城市双修”工程,实施现代山水城市风貌改造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生态宜居环境提升等四大行动,推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治理城市病、巩固提升各类创建成果、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壮狮表示,今后广东要强化工作联动,注重把“城市双修”工作与棚户区改造、“三旧”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专项工作以及相关创建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实施。

瞄准硬骨头治理城市病

“城市双修”反映了居民普遍期望提升城市品质的愿景和诉求。

省住建厅透露,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部署,此前我省多个城市已先期开展“城市双修”项目规划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例如,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生态修复工程补充完善湿地系统,建设沿海绿林带,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提供良好的缓冲地带,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成为城市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海市香洲社区体育公园建设采取城市修补的方法,通过小投资、微改造,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而作为“城市双修”的先发地区,广州早在亚运会后即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大力推进品质化和精细化建设,建成海珠湿地、大观湿地等一批生态工程,实施民间金融街微改造。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督导各地加强规划引领等一系列工作部署,我省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双修’工作近年在全省各市得以有效落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以珠三角九市为例,根据此前统计,纳入“三旧”改造标图建库的用地面积已达1400平方公里,相当于建成区面积的36%,目前,这个数据仍在增加。通过城市更新,珠三角九市在民生改善、投资引入、用地盘活、历史传承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

下一步,就“城市双修”工作中的一些“硬骨头”,优先针对问题集中、社会关注、生态敏感地区和地段开展工作,有重点地推进社区体育公园、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建设、开展山、海、江、河、湖及湿地生态体系修复、打通城市断头路等项目。(记者 冯善书)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姜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