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为科创小微企业提供“增高鞋”

2018-02-05 09:22 来源: 文汇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申城着力打造科创“上海服务”品牌,科技服务机构将由三百余家增至一千家
为科创小微企业提供“增高鞋”

“上海现在有300余家专业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未来希望能发展到1000家。”在近日召开的2018年首届上海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如此表示。科技服务机构是上海营造创新“热带雨林”,打造科创“上海服务”品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年将成为上海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机构的一年。

补缺:做“1.74米”科技中小企业的“增高鞋”

科技服务机构的数量折射出一个地区的创新浓度,上海何以能喊出发展1000家科技服务类机构的目标? 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处长陈宏凯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仅去年上半年从高校、科研院所中出来创业的团队就有1000多个,比前年全年数量还多;去年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的报名数量是8971家企业和团队,比前年增长29%,且上海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6岁,硬科技创业项目在总量中的比重高达72%……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坐在成果谈判桌上,创业人数增长迅速,产品够“硬”,急需一批专业的科技服务机构。

去年,本市先后出台《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及《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2017-2020)》,催生了一批既知专业、又懂市场的科技服务机构,未来科技服务机构的数量翻三倍,还有哪些市场空白留给这些尚未“出生”的服务机构?

“如果把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的企业比作是1.75米的成人,上海有很多‘1.74米’的企业,他们往往就差一两项专利就能达标。如果能为这些企业提供一双‘增高鞋’,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创新浓度大有裨益。”陈宏凯说。

2016年,上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补贴、退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财政补贴达到260亿元,对许多资金紧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来说,这些认定很可能决定他们的存活与否。松江区经过摸底发现,缺一点即能够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的企业就达2000多家。

转型:科技服务机构从“中介”变为“合伙人”

为“有成果”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找成果”的企业搭桥,这是大家熟知的科技服务模式。不过现在,越来越多服务机构的身影“前置”,甚至研究刚一立项,就已介入其中。

2016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青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IDO抑制剂有偿许可给美国HUYA(沪亚)公司,这一签约背后,是四年前,在杨青教授的课题刚启动时,就得到了沪亚的专业服务。

沪亚在国内设立了多个分支机构,把“触角”伸到生物医药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在新型的科技服务模式中,它的身份已经从“中介”,变为“合伙人”。

申城也出现了“合伙人”模式的科技服务机构。上海某轮胎企业销售人员许先生发现国产脱模剂效果不佳,他迅速将这一市场“痛点”告知互联网科技服务企业迈科技。迈科技委托上海化工院研发产品,并与之出资成立脱模剂公司。

迈科技创始人蔡文怿看得清楚,科技服务机构变成合伙人是大势所趋,专业的科技服务机构才能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黏合剂。(记者 沈湫莎)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