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做好南繁文章打造中国“种业硅谷”

2018-04-27 12:1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海口4月27日电 题:海南:做好南繁文章打造中国“种业硅谷”

新华社记者罗江

4月的海南稻浪翻腾。每年9月到次年5月,全国有700多家科研机构、6000多名科研人员在海南从事南繁育种。打造“中国饭碗”南繁科研功不可没。

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南繁育种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最近十年,主要农作物中,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1345个出自南繁,占总数的86%;由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南繁的占91%。

“育成一个稳定的新品种至少要经过8代选育。按北方一年一季的种植周期,加上制种、评估等环节往往需要10年时间。”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华泽田指出,在海南南繁育种一年可种植两到三季,农作物育种周期大大缩短,培育一个新品种只需5年左右。

在三亚南繁基地,华泽田在田埂上指挥团队收割水稻。上世纪80年代到海南开展南繁工作的他,见证了海南南繁的30年巨变:从田边的草棚房到舒适的楼房、从与农民抢灌溉水源到建起设施完善的基地,“南繁南繁,又难又烦”的苦涩成为历史。

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林景山介绍,根据《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海南已划定南繁保护区面积26.8万亩、核心区面积5.3万亩,并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用途管制。核心区新基地及其配套建设用地流转、南繁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生物育种专区建设、南繁公共实验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南繁育种为“中国饭碗”筑牢底座,也推动着全球水稻的发展。4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开幕,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印度、印尼等12个国家的6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同台“论稻”,共商水稻育种研发,共促国际水稻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论坛上表示,当前世界水稻每公顷均产仅3.9吨,中国杂交水稻每公顷均产达7.5吨。近年来,中国水稻育种技术不断创新,产量不断取得新突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繁育制种基地,向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良品种。期待海南高标准建设南繁基地,打造服务全国、影响世界的“南繁硅谷”。

“中国种业走向世界,海南南繁是‘出海口’。”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介绍,我国水稻种子主要出口市场是东南亚及非洲等热带地区国家,海南的水稻生产条件与上述国家相近,对出口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筛选鉴定一般也在海南进行。三亚每年吸引了数十批次、上百人的国外专家和学员前来考察学习农业技术、南繁品种。

目前,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正在打造国家南繁科研公共开放实验平台、国家南繁试验区生物安全平台、国家南繁资源信息及商务平台、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平台,南繁平台不仅用于品种繁育与科研,还将成为技术、信息、资源交流和成果转化的平台,成为中国种业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中转站。

尽管南繁事业成效显著,但目前仍存在“大南繁小服务”“大规模小监管”“大贡献小带动”等问题。对此,海南今年提出将做好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等“五化”文章,打造南繁产业链、扶持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和引进南繁专业科研主体、推进南繁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开展南繁科技国际合作与种业国际贸易。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白宛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