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兴胜店村:“大田+大棚”模式让村民奔小康

2018-06-23 21:20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6月22日,兴胜店村村民杨春花在包装自家大棚种植的草莓。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地处黄河沿岸,土壤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多地少,前些年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村民收入普遍较低。

近年来,兴胜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将村民承包的土地进行整合,变“小田”为“大田”。原先61户、158人的1488亩土地,如今只需5个人就能耕种。村民们以土地入股,仅年底分红一项,就超过先前自耕自种的收入。土地规模化经营让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村民们建起了温室大棚,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兴胜店村这种“大田+大棚”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当地乡政府正在其他村庄积极推广,争取让更多村民受益。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这是6月22日在兴胜店村村民大棚中拍摄的刚摘下的草莓。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地处黄河沿岸,土壤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多地少,前些年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村民收入普遍较低。

近年来,兴胜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将村民承包的土地进行整合,变“小田”为“大田”。原先61户、158人的1488亩土地,如今只需5个人就能耕种。村民们以土地入股,仅年底分红一项,就超过先前自耕自种的收入。土地规模化经营让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村民们建起了温室大棚,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兴胜店村这种“大田+大棚”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当地乡政府正在其他村庄积极推广,争取让更多村民受益。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6月22日,兴胜店村村民张九马(左)和侯巧林夫妇在自家院子里合影。院子除自家居住外,还设有客房、餐厅,可作为农家乐接待游客。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地处黄河沿岸,土壤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多地少,前些年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村民收入普遍较低。

近年来,兴胜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将村民承包的土地进行整合,变“小田”为“大田”。原先61户、158人的1488亩土地,如今只需5个人就能耕种。村民们以土地入股,仅年底分红一项,就超过先前自耕自种的收入。土地规模化经营让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村民们建起了温室大棚,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兴胜店村这种“大田+大棚”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当地乡政府正在其他村庄积极推广,争取让更多村民受益。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这是6月22日在兴胜店村拍摄的大型喷灌设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地处黄河沿岸,土壤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多地少,前些年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村民收入普遍较低。

近年来,兴胜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将村民承包的土地进行整合,变“小田”为“大田”。原先61户、158人的1488亩土地,如今只需5个人就能耕种。村民们以土地入股,仅年底分红一项,就超过先前自耕自种的收入。土地规模化经营让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村民们建起了温室大棚,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兴胜店村这种“大田+大棚”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当地乡政府正在其他村庄积极推广,争取让更多村民受益。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兴胜店村村民参加合作社年底分红大会(2月5日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地处黄河沿岸,土壤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多地少,前些年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村民收入普遍较低。

近年来,兴胜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将村民承包的土地进行整合,变“小田”为“大田”。原先61户、158人的1488亩土地,如今只需5个人就能耕种。村民们以土地入股,仅年底分红一项,就超过先前自耕自种的收入。土地规模化经营让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村民们建起了温室大棚,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兴胜店村这种“大田+大棚”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当地乡政府正在其他村庄积极推广,争取让更多村民受益。

新华社发(张三永 摄)

这是2014年9月9日拍摄的兴胜店村(无人机拍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地处黄河沿岸,土壤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多地少,前些年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村民收入普遍较低。

近年来,兴胜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将村民承包的土地进行整合,变“小田”为“大田”。原先61户、158人的1488亩土地,如今只需5个人就能耕种。村民们以土地入股,仅年底分红一项,就超过先前自耕自种的收入。土地规模化经营让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村民们建起了温室大棚,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兴胜店村这种“大田+大棚”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当地乡政府正在其他村庄积极推广,争取让更多村民受益。

新华社发(陈文俊 摄)

这是2014年9月9日拍摄的兴胜店村(无人机拍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地处黄河沿岸,土壤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多地少,前些年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村民收入普遍较低。

近年来,兴胜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将村民承包的土地进行整合,变“小田”为“大田”。原先61户、158人的1488亩土地,如今只需5个人就能耕种。村民们以土地入股,仅年底分红一项,就超过先前自耕自种的收入。土地规模化经营让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村民们建起了温室大棚,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兴胜店村这种“大田+大棚”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当地乡政府正在其他村庄积极推广,争取让更多村民受益。

新华社发(陈文俊 摄)

300.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