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青山绿水变成西藏山南群众的“聚宝盆”

2018-07-26 17:0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这是勒门巴民族乡新型小城镇一角(7月24日摄)。

勒布沟地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境内,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原始森林面积达36万亩,景色宜人。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4年,勒布沟到县城的柏油路建成通车。同时,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推动下,门巴族群众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旅游,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

麻麻门巴新村的索朗央珍(左)向顾客介绍民族特色手工艺品门巴木碗(7月24日摄)。

勒布沟地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境内,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原始森林面积达36万亩,景色宜人。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4年,勒布沟到县城的柏油路建成通车。同时,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推动下,门巴族群众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旅游,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

这是麻麻门巴新村的农家乐老板边巴占堆(7月24日摄)。

勒布沟地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境内,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原始森林面积达36万亩,景色宜人。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4年,勒布沟到县城的柏油路建成通车。同时,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推动下,门巴族群众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旅游,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

麻麻门巴新村的白玛卓玛在自己的家庭旅馆中整理床铺(7月24日摄)。

勒布沟地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境内,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原始森林面积达36万亩,景色宜人。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4年,勒布沟到县城的柏油路建成通车。同时,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推动下,门巴族群众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旅游,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

勒门巴民族乡新型小城镇居民维色(左后)与子女在自家经营的农家乐中(7月24日摄)。

勒布沟地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境内,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原始森林面积达36万亩,景色宜人。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4年,勒布沟到县城的柏油路建成通车。同时,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推动下,门巴族群众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旅游,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

这是麻麻门巴新村一角(7月24日无人机拍摄)。

勒布沟地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境内,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原始森林面积达36万亩,景色宜人。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4年,勒布沟到县城的柏油路建成通车。同时,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推动下,门巴族群众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旅游,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

这是麻麻门巴新村夜景(7月24日摄)。

勒布沟地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境内,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原始森林面积达36万亩,景色宜人。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4年,勒布沟到县城的柏油路建成通车。同时,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推动下,门巴族群众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旅游,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

58300.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