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服务送到“家门口”不出镇可办627项业务

2018-12-07 16:21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全市首个“一门式、一网式”镇级政务服务中心清城石角镇启用

将在源潭、龙塘、飞来峡三镇铺开,4街道建自助终端服务大厅

11月27日,清城区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政务服务中心启用后,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办理627项政务服务。

“请8041号到20号窗口。”听到叫号声,家住清城区石角镇府前路的林永华赶紧拿着填好的资料,到出入境窗口办理港澳通行证。

林永华是首次办理港澳通行证。“之前听办理过的朋友讲,算上路程、排队等候的时间,办理需要一天。”他说,由于自己工作比较忙,一直都没有抽出时间去办理。没想到到达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后,全部办理完结,“只花了20分钟不到。”

为进一步推动部门间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对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广东省佛山市“一门式、一网式”经验做法成为意见后附的6个典型案例之一。

今年,清远市清城区启动“一门式、一网式”改革,目前在清城区石角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11月27日,清城区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是清远市首个镇级“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办理627项政务服务。按计划,下一步,清城区将在辖区源潭、龙塘、飞来峡三镇铺开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在4个街道建设自助终端服务大厅,方便群众24小时办理各类事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黄卫标 冯刚毅 摄影 曾亮超)

▶▷改革缘由

互联网+政务 破解群众办事难

“以前办理生育服务类证件要来回多次跑区、镇两级部门。”源潭镇踵头村的李女士说,以前由于没有网上办事大厅、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办理一张计生类的证件,至少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有时可能还需要多次往返区、镇、村。

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依托各级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整合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和审批服务系统为政府综合服务窗口和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打破部门界限、政务藩篱和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一个门、一张网办事,管住管好政府服务的进出两端。

这样的要求与清城区近几年来的政务改革不谋而合。

2013年,高新区·清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2014年,清城区启动光纤到村计划,部分政务系统延伸到村(居);2015年,清城区建成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可以进行民政、计生等31项政务事项代理代办;2017年率先完成网上办事大厅向村(居)延伸,镇(街)级网上办事大厅可办理涵盖卫计、民政、林业等方面89项社会服务类事项。

为加快推进清城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为企业和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清城区在今年制定《清城区推进“一门式、一网式”基层政务服务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改革。

▶▷改革进行

启动“一门式、一网式”改革

《实施方案》提出,镇级政务服务中心以“自然人+法人”为服务对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升级改造现有各个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的各个政府服务窗口集中到“一个门”办公,重点打造集公安、社保、工商、税务、区直部门下放事项等各类业务于一身的“一门式”镇政务服务中心。

硬件好建,但窗口办事员却需要提前培训。

据悉,在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期间,中心新招聘15名工作人员,加上石角政务中心原有人员,采用集中培训、跟岗培训、现场指导三种形式,对其进行前期培训。

今年9月3日至15日,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进行,进驻石角政务服务中心的24个区直部门分别对参训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9月18日起,15名工作人员分别到清城区行政审批局工商窗口、开发区税务局龙塘分局、清城区社保局跟岗学习,其中税务业务人员4人,跟岗学习1个月,另外11人,分二批,分别到工商窗口及社保窗口跟岗学习半个月,学习完成后再互换。

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从11月6日起开始试运行,在试运营期间,由税务、工商、社保、行政审批局等单位派驻正式公务员,对新招的15名工作人员及石角镇政务中心原有人员进行现场业务指导及把关。

11月27日,清城区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是清远市首个镇级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

▶▷改革成效

群众就在“家门口”可办627项事务

据悉,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办公面积约1700平方米,设有咨询区、业务服务区、自助服务区、休息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置有LED显示系统、电子触摸查询系统、排队叫号系统、评价服务系统等各项功能设备以及其他网络设施,为群众提供贴心方便的智能服务。

政务服务中心将通过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首席代表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工作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举措,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改革,提高一次性办结率,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建立区、镇、村(居)三级政务服务的联动机制,为企业和基层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统一规范、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颖表示,目前在石角政务服务中心可以办理627项业务。

江小姐在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启用当天,就前往中心办理工商执照注销业务。“我是10:20左右到达中心,现场没有其他人办理业务,拿号之后就可以直接办理。”她说,如果去到市区办理的话,光排队就要花很长的时间。

在办理过程中,她提交了清税证明,工商执照正、副本,登报注销公告等资料,“来之前在网上查询过,所以资料准备比较充分。”由于提交资料比较详细,窗口办事人员表示,当场就可以办结。

▶▷改革展望

规划将铺设到其他3镇街道建自助终端服务大厅

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的启用,只是清城区放管服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清城区将全面启动镇级“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据介绍,清城区其他镇要从现在着手,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到2019年,行政服务中心要铺开到所有镇。按计划,龙塘、源潭、飞来峡三镇将以“自然人+法人”为服务对象,以“公安、税务、工商、社保、区直部门下放事项”等为主建设办事窗口,并建设24小时自助终端服务大厅。清城区各个街道建设自助终端服务大厅,方便群众24小时办理各类事项。

相关

启动“小一门”建设

人社、社保业务向村(居)延伸

在进行“一门式、一网式”改革过程中,清城区还加快建设人社、社保业务“小一门”村(居)服务窗口,推动人社、社保业务向村(居)延伸,推进省社保专网与区电子政务网对接。截至今年10月下旬,广东省人社大集中平台成功延伸到清城区8个镇(街)及157个村(居)。

所谓的“小一门”,是指将社保服务的“门”开在群众家门口,“将群众跑腿变为信息跑路”,让群众办事由“跑几次”变为“跑一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城乡居民养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报销和参保查询等的相关业务。

居民巫鸿青近日正头疼要舟车劳顿去城区办理医保业务,听说了清城区社保局推行“小一门”服务消息后,来到了所属的飞来峡北潦社区“尝尝鲜”。她说,自己家住农村,经济不是很宽裕,买了医保等于买了保障。“以前为了办医保业务,要专程赶早搭车前往市区,来回一趟至少耗时一个上午,现在在社区就可以办,省心又省力,方便又快捷!”

第一次前来飞来峡镇高田社区公共服务站办理业务的居民罗倩莹同样深有感触。她是来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以后看医生、住院增加保障,“在村里办理很方便,工作人员态度很好,效率也很高。”

据清城区社保局统计,自“小一门”村(居)服务窗口正式启用以来,清城区各村(居)服务窗口已办理业务达到近20000件,部分村、社区办理量较高,飞来峡镇高田社区差不多办理了600件。

■市民体验

20分钟可办理港澳通行证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那市民对“一门式、一网式”改革的体验如何?

“请8041号到20号窗口。”听到叫号声,家住清城区石角镇府前路的林永华赶紧拿着填好的资料,到出入境窗口办理港澳通行证。

林永华是首次办理港澳通行证。“之前听办理过的朋友讲,要到清远市公安局或清城区公安分局办理,算上路程、排队等候的时间,需要一天。”他说,由于自己工作比较忙,一直都没有抽出时间去办理。

他到达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后,经过工作人员指引,到二楼领取表格并填写资料。“有纸质版的样表,也有电子版的样表。”他说,填好表格之后,去领取号码等候。全部办理完结,拿到窗口工作人员的回执单,“只花了20分钟不到。”

像林永华一样体验过便捷政务服务的石角镇群众有超过1000人次。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颖介绍,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从11月6日起,开始试运营,可以办理627项业务,截至11月26日,已经成功办理超过1000宗业务。“后期将逐步完善24小时服务区,开发网上预约办理等内容,为辖区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村里可办理医疗住院零报受理

冯先生在今年8月,由于身体疾病,前往南方医院太和分院进行治疗,前后花费了4000多元。住院治疗结束后,冯先生回到户口所在地的清城区黄布村委会办理异地医疗零报业务。

据黄布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办理异地医疗零报,首先要在村里进行登记,再将资料递交到镇医疗办,由镇医疗办集中上报至清城区社保局。经过审核之后,将钱直接打到社保卡上。“现在只需要在村里面进行登记并提交相关资料,再由村将资料递交至镇医疗办,村民只需要跑一趟,就可以办理完成相关业务。”

以冯先生为例,他8月30日进行业务申报,从后台办理流程上可以看到,当天上午10:08录入数据,到10:15数据已经提交至清城区社保局进行处理。至于纸质材料,在他提交至村委会之后,则由政府部门进行资料递交,大大减轻群众奔波之苦。

经过纸质和电子资料审核,9月下旬,报销的医疗费用已经成功划拨到冯先生的社保卡中。通过电话,冯先生表示,“在村里办异地医疗零报业务,便捷又高效,大大减轻奔波之苦,给他们点赞。”

■回顾

清城政务改革之路

▶2014年

完成光纤到村

清城区自2013年11月起,就筹备电子政务网光纤到村(居)的工作,经过近9个月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各种设计、光纤铺设、设备调试等工作,清城区电子政务网光纤到村(居)一级也于2014年7月正式投入应用。

据悉,当时清城区在村级推进的政务系统主要有区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计生系统、区农村财务监管系统、区农村“三资”平台系统、村级网上办事大厅共5个系统。随着5个系统的逐步投入使用,市民在村(居)委会就可以办理大量行政审批事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

▶2015年

建成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2015年按照“五个统一”,完成村级设备配套、人才培训、建立各种政务事项、民生事项办理的上下联动、横向联动工作机制,建成集“服务、管理、监督”三位一体、集“政务事项办理、民生事务代理代办、电商服务”三大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区、镇(街)、村(居)农村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清城区通过公共服务综合平台,逐步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务事项代理代办、民生事务代办、电商购物及推广”三大功能。清城区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清城区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大幅提升了基层政府部门对社会事务的管治能力和服务能力,减少了各项经济纠纷和上访,解决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当时,清城区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可以进行民政、计生等31项政务事项代理代办;话费充值、宽带报装、固话报装等24项民生事务代办,打通一条便民服务的“绿色通道”。

▶2017年

率先完成网上办事大厅向村(居)延伸

2017年,清城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网上办事大厅向村(居)延伸工作,8个镇(街)网上办事大厅、153个村(居)网上办事点全面开通运行,区级网上办事大厅可以办理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社会事务事项525项;镇(街)级网上办事大厅可办理涵盖了卫计、民政、林业等方面89项社会服务类事项;村级网上办事点可办理包括民政、卫计、民宗等6类共31个社会服务类事项。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