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世界发展进程中的耀眼篇章——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全球意义

2018-12-15 11:3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题:世界发展进程中的耀眼篇章——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全球意义

新华社记者

一股源自东方的强大正能量,在过去的40年间,持续助推世界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这股正能量,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

发端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发展的“人间奇迹”,也成为世界发展进程中的耀眼篇章。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人类前所未见的伟大成就。”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斯蒂芬·格罗夫不久前发出的由衷之言,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激发世界经济新活力

1979年8月,美国外交官傅立民到访中国。他在北京街头散步时看到有人卖汤面,就问卖面的人:“你是哪个单位的?”对方回答:“我是个体户。”

这是傅立民第一次听到“个体户”这个词。他当时就意识到,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正在中国开启。

40年来,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泉尽情喷涌,也让世界经济的海洋澎湃激荡。

“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向世界传递开放共享的鲜明信号。

对世界经济来说,占世界人口约五分之一的中国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贡献。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增长速度和持续时间都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

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源和稳定之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得巨大机遇。

1984年3月,德国西门子公司首任中国首席代表于尔根·奥贝格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西门子在中国仅有一个不到10人的代表处。如今,西门子在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城市都设有办事机构,员工总数超过3万人。奥贝格庆幸公司赶上了中国“春天的潮流”。

中国不断加大对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进口,还通过“走出去”战略加大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有力推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突尼斯人卢特菲·拉吉米自称是“中国合伙人”。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在突尼斯招聘机修工,拉吉米谋得一份在工地上修车的差事,由此开始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2015年,这位曾经的机修工以合伙人的身份与中水电联手组成联合体,成功中标突尼斯西部一个大型水坝项目。“如果没有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就没有拉吉米的今天。”

相通则共进。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改革开放为中国和世界打通了双向互动、共赢共生的发展之路。

多年来,中国成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坚力量。在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亚洲经济早日恢复作出重大贡献;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中,中国多种措施并举,为恢复世界经济稳定发挥了特殊作用。

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重要捍卫者。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冲击多边合作的当下,中国作为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高举贸易自由化旗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40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巨大推动举世公认,国际社会交口称赞。

催生全球治理新气象

1976年6月,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美、英、法、德、意、加、日组成的七国集团召开第一次峰会,就重大国际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出决定。此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长期主导国际秩序。

斗转星移,40多年弹指一挥间。

2018年11月30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引导性讲话。成立于1999年、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在全球治理格局中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已远超七国集团。

从七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全球治理平台的变化,折射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如今,西方国家内部遭遇政治经济体制的结构性矛盾,陷入困境,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不可当。

在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背后,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进步。

随着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不断上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地位的历史性变化,使中国得以更有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时过境迁,二战后形成的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频现失序、失焦、失灵现象,越来越不适应现实需要。从种族矛盾到地区冲突,从难民危机到气候变化,从恐怖主义到金融风险,从军备竞赛到核武器扩散,全球治理赤字日益凸显。

习近平强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

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新型国际关系”“正确义利观”“新发展观”“新安全观”“全球化观”等新理念。这些理念,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反映当代国际关系现实。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在《独立报》撰文说,在现有世界秩序不断调整的条件下,人类急需积极和长期的发展观。中国提供的观点不是建立在抽象的推理上,而是建立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倡议已得到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倡议对扩大发展中国家朋友圈、建设国际社会新秩序作出了贡献。”巴西中国与亚太地区研究所所长塞维里诺·卡布拉尔说。

从金砖国家到上海合作组织,再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多个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主体的国际组织和机制,不断补强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短板。

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指出:“新兴经济体有能力重塑或补充现有的治理机制。”

打造文明交流新图景

不久前,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广场,将中国古老火药技术与当代艺术融合,创作了一场跨越千年时空、超越东西差异的精彩焰火表演,赢得观众赞叹。

作品不断登上世界各地艺术殿堂的蔡国强,从中国东南沿海泉州走出来,上世纪80年代留学日本,之后在巴黎、纽约等艺术之都创作生活,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位亲历者和见证者。

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序幕。当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后首批50名访问学者起程赴美。自此,中国开始扩大派遣留学生出国,并接收更多外国留学生来华,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鉴的道路自此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中国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文明多样性、描绘世界文明交流新图景的非凡历程。

——砥砺奋进,为世界文化色板增添中国色彩

40年来,中国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渐形成,文化自信日益坚定,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不断提升。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年(节)系列活动绽放五大洲,中俄、中美、中欧、中阿、中非等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向更高层次发展;“一带一路”铺就人文之路,搭建文化桥梁,促进中国与世界路相连、心相通……

——开放包容,为世界文明和谐架设沟通桥梁

今天,不只有蔡国强的中国焰火点亮异国天空,还有: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回味人类社会相通的情感;《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在全球发行,让英语世界认识中国的侠之大义;莫言的乡土文学、麦家的谍战小说、刘慈欣的东方科幻、与改革开放年龄相仿的周浩晖的悬疑作品等在海外流行……

中国电影百花齐放,在世界频频获奖,中外合拍片越来越多;中国诗词大会上老外上台来赛诗;徽州火腿和西班牙火腿在《风味人间》中分享手艺与传承;《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中式词汇,“add oil(加油)”成为英语的“舶来词”……所有这些都讲述着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改革开放让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有了更广泛、更深入、更频繁的交流和互鉴。

启迪全球发展新路径

40年风雨兼程,40年接力奋斗,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向世界其他国家展现出一条与西方国家不一样的发展道路,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深刻启示。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舆论不时有声音怀疑中国发展道路能否成功。但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奇迹昭示:西方发展模式并非通向现代化的唯一路径,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适应本国历史和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习近平主席形象深刻地这样论述发展道路。

今年9月,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又迎来一批新学员。自2016年4月建立以来,已有近百名学员走进南南学院,学习中国成功经验。

45岁的迪拉莫·奥托雷2017年9月进入南南学院。这位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贸易局前局长说,中国成功经验和道路对欠发达的埃塞俄比亚更有借鉴意义。

如何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如何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如何在扩大开放的同时维护国家主权,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越来越多的奥托雷们从中国身上找到了解答这些难题的线索和灵感。

中国道路的成功终结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思路。

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今天,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中国将携手世界,向着美好未来一道前行。(新华社记者包尔文、柳丝、张伟、杜静、凌朔、黄堃)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