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北工程40年综合评价报告发布

2018-12-25 14:07 来源: 林草局网站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三北工程40年综合评价报告发布
工程40年造林4614万公顷,三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


1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三北工程1978年启动,至今已建设40年。工程跨越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区、市),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2017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三北工程综合评价项目。评价工作利用遥感解译数据、生态系统定位站、气象站、水文站等数据和动态监测、抽样统计、实地调研、生态效益评价等手段,对三北工程区森林资源消长、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农田林网、森林碳汇、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气候变化等进行了全面评估,收集整理了三北工程区内23万余个涉林样地的定位观测、监测和调查数据,分析了1978年以来5期近2000景遥感影像,形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

世界最大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工程是迄今世界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工程建设经验为国内外其他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范式,为全球生态安全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三北方案。一是在工程建设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工程建设之初制订了历时73年的总体规划,并根据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要求,不断补充和完善。各届、各级政府按照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保证了长期连续性和系统性。二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社会各界都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形成了强大合力。工程40年总投入933亿元,其中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占总投资的53%。三是坚持生态治理与改善民生协同推进。工程始终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部分工程区农牧民50%以上的收入来自经济林果,三北工程所形成的经济林成为当地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工程建设中贯彻乔灌草、带片网等建设方针,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对三北地区低产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近10%。

40年完成造林4614万公顷

三北工程实施40年来,累计完成造林面积4614万公顷,占规划造林任务的118%。工程明显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工程区森林面积净增加21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净提高5.2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加12.6亿立方米。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67%,其中防护林贡献率达61%。农田防护林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低产区粮食产量约10%。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累计达23.1亿吨,相当于1980年-2015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23%。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工程吸纳农村劳动力3.13亿人,特色林果业、森林旅游等对群众稳定脱贫贡献率达27%。

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报告》建议,遵从自然规律重新区划三北工程区,推动工程建设任务多元化,建立国家生态建设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精准提高工程质量,以工程为依托建设“生态三北”区。

下一步,三北工程将以增加林草资源总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力争到202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4%左右,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建成;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林草质量明显提升,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2050年,在风沙区、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华北平原区建成功能完备的生态安全屏障。工程每年增加林草植被5000万亩。加强森林经营抚育,开展退化林分改造修复和退化天然草场保护修复。强化对现有植被,特别是天然植被的保护。选育推广促进三大效益有机结合的树种草种,大力发展灌木经济林和支撑畜牧业发展的草原。实行更加精准的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社会资本进入林业的支持力度和税收等优惠政策。(记者 王钰 马雨晶)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