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22倍

2018-12-26 10:31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4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9万户,增长到2018年11月底的1.09亿户,增长了222倍。”12月25日,国新办举行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在会上表示,4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制度不断改革发展,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展的见证和缩影,更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创业就业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市场准入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

“4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类型从单一到多样,满足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多元化需求。”马正其介绍说,1978年9月,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成立,此前中断十多年的企业登记注册工作逐步恢复。经过40年的发展,登记注册在所有制性质方面,从当初的公有制企业一枝独秀,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私营企业初露萌芽,再到如今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百花齐放;在组织形式方面也更加多样化。

“另一个变化是登记原则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设立企业要经过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再到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商事制度改革前,企业登记注册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要经过严格审批核准,对注册资本的数额、出资方式、出资时间等也都有严格要求。改革后,企业注册资本登记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企业不需要再提交验资报告,除特殊行业外还取消了注册资本最低限制,极大地激发了创业者开办企业的活力和热情。”马正其说。

40年来,我国关于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法律文件从欠缺到健全,如今已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登记注册制度体系。在办理方式上,也从手工到智能,拓展了“互联网+登记注册”的信息化途径。马正其表示,改革开放初期,登记注册为完全的手工操作,企业提交手写的纸质材料,登记人员经过人工查询和审查后,发放手写的营业执照。现在,全国已实现登记注册电子化和登记注册信息的联网应用,有些地方实现了全程电子化和“无纸化”登记,申请人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通过快递邮寄“零见面”领取营业执照。此外,营业执照的样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企业信用分类管理为标志的监督管理方式创新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办理营业执照的成本变化,也是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2013年以来,我国通过‘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帮助企业免去登记注册费、注册资本验资费、年检的审计报告费用等等,降低企业办事的经济成本;减少办事环节,企业开办时间从改革前的33天压缩到22.9天,明年上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8.5天以内,市场准入门槛显著降低。”马正其说,“有研究机构发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经济效果评估与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研究》显示,2015-2017年我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每年给内资企业带来成本节约分别为1.02万亿元、1.45万亿元和1.87万亿元,给外资企业带来成本节约分别为83.89亿美元、123.39亿美元和196.77亿美元。”

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得到释放

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制度的变化投射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带来了哪些利好?

4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9万户,增长到今年11月底的1.09亿户,增长了222倍。其中,实有企业数量达3434.64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5.8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8万户。千人企业数量达24.7户,较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013年11.36户增长了117%。可见,市场准入环境的持续优化,激发了创业创新热情,让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改革还扩大了就业和税收,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例,1978年全国个体经营者只有14万人,在私营企业允许登记后的1989年,总数不过9.05万户;随着市场准入环境的持续向好,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7237.45万户、私营企业达3105.37万户,分别增长了516倍和342倍。目前,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占到全国市场主体的95%,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解决了近3.57亿人的就业问题,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力量。”马正其告诉记者。

大量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马正其透露,近年来,在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大增,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为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动力。

马正其表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还有效改善了营商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较上一年上升32位,较2013年上升了50个位次。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较上一年上升65位,排名28位,五年来累计上升130位,我国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更多改革举措让市场更活更优

大量市场主体的出现,意味着监管理念和方式也要不断创新。

马正其介绍,近年来,我国实施企业年检改年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方式,全面建成并广泛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自2014年3月到2018年11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页面累计访问量达703.68亿人次,今年日均网站页面访问量达9365.47万人次,成为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不可或缺的“一张网”。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形成,开创了市场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市场主体已进入亿户时代,但市场准入方面仍有一些“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存在。如何打破这些制约因素,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我们将继续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拓展,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一是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深化涉企证照事项改革。2019年将率先在自贸区实现所有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改革模式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减少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前后的行政审批事项。二是进一步便利市场准入与退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确保明年上半年在全国全面实现‘企业开办8.5天’的目标任务;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简化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解决企业‘退出难’的问题。三是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秉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切实做到把市场管活管优。”马正其说。(记者 陈晨)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