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福建漳州布袋戏:方寸舞台 指掌乾坤

2019-11-13 14:00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漳州木偶剧团演员在表演布袋木偶戏《卖马闹府》(11月12日摄)。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州布袋木偶戏是一门“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的古老木偶剧种,“以木为偶,以偶做戏”,表演细腻、栩栩如生,能够体现真人戏剧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舞台上,演员们左手套入木偶中,右手辅助控制木偶的动作,灵活转动的指头赋予了木偶的惟妙惟肖。 近年来,漳州木偶剧团积极推动木偶艺术深入基层,走进校园,在传统剧目基础上不断创新题材,丰富表演形式,力争将这一指尖上的古老技艺传承好并发扬光大。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漳州木偶剧团演员在表演布袋木偶戏《卖马闹府》(11月12日摄)。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州布袋木偶戏是一门“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的古老木偶剧种,“以木为偶,以偶做戏”,表演细腻、栩栩如生,能够体现真人戏剧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舞台上,演员们左手套入木偶中,右手辅助控制木偶的动作,灵活转动的指头赋予了木偶的惟妙惟肖。 近年来,漳州木偶剧团积极推动木偶艺术深入基层,走进校园,在传统剧目基础上不断创新题材,丰富表演形式,力争将这一指尖上的古老技艺传承好并发扬光大。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漳州木偶剧团演员在演示布袋木偶戏指法(11月12日摄)。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州布袋木偶戏是一门“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的古老木偶剧种,“以木为偶,以偶做戏”,表演细腻、栩栩如生,能够体现真人戏剧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舞台上,演员们左手套入木偶中,右手辅助控制木偶的动作,灵活转动的指头赋予了木偶的惟妙惟肖。 近年来,漳州木偶剧团积极推动木偶艺术深入基层,走进校园,在传统剧目基础上不断创新题材,丰富表演形式,力争将这一指尖上的古老技艺传承好并发扬光大。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漳州木偶剧团工作人员在雕刻木偶头(11月12日摄)。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州布袋木偶戏是一门“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的古老木偶剧种,“以木为偶,以偶做戏”,表演细腻、栩栩如生,能够体现真人戏剧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舞台上,演员们左手套入木偶中,右手辅助控制木偶的动作,灵活转动的指头赋予了木偶的惟妙惟肖。 近年来,漳州木偶剧团积极推动木偶艺术深入基层,走进校园,在传统剧目基础上不断创新题材,丰富表演形式,力争将这一指尖上的古老技艺传承好并发扬光大。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前来采访木偶表演的媒体记者在漳州木偶剧团体验传统布袋木偶(11月12日摄)。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州布袋木偶戏是一门“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的古老木偶剧种,“以木为偶,以偶做戏”,表演细腻、栩栩如生,能够体现真人戏剧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舞台上,演员们左手套入木偶中,右手辅助控制木偶的动作,灵活转动的指头赋予了木偶的惟妙惟肖。 近年来,漳州木偶剧团积极推动木偶艺术深入基层,走进校园,在传统剧目基础上不断创新题材,丰富表演形式,力争将这一指尖上的古老技艺传承好并发扬光大。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漳州木偶剧团工作人员在雕刻木偶头(11月12日摄)。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州布袋木偶戏是一门“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的古老木偶剧种,“以木为偶,以偶做戏”,表演细腻、栩栩如生,能够体现真人戏剧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舞台上,演员们左手套入木偶中,右手辅助控制木偶的动作,灵活转动的指头赋予了木偶的惟妙惟肖。 近年来,漳州木偶剧团积极推动木偶艺术深入基层,走进校园,在传统剧目基础上不断创新题材,丰富表演形式,力争将这一指尖上的古老技艺传承好并发扬光大。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漳州木偶剧团工作人员在制作木偶道具(11月12日摄)。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州布袋木偶戏是一门“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的古老木偶剧种,“以木为偶,以偶做戏”,表演细腻、栩栩如生,能够体现真人戏剧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舞台上,演员们左手套入木偶中,右手辅助控制木偶的动作,灵活转动的指头赋予了木偶的惟妙惟肖。 近年来,漳州木偶剧团积极推动木偶艺术深入基层,走进校园,在传统剧目基础上不断创新题材,丰富表演形式,力争将这一指尖上的古老技艺传承好并发扬光大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0012.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