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

2020-04-11 12:57 来源: 人民银行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0年4月10日,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稳定局副局长黄晓龙出席发布会,发布解读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周学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刚刚人民银行易纲行长主持行长办公会,对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作了分析。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召开季度数据发布会,发布一季度主要金融数据。过去的三个月,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经济金融带来很大冲击。值得欣慰的是,由于中国采取的措施及时有力,疫情得到快速有效遏制,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金融的一些积极因素正在显现。但是,当前疫情还在主要国家蔓延,情况也很严重。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发表了演讲指出,全球经济正面临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160多个国家人均收入会在2020年负增长,有90多个国家已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融资支持。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达到了660万人,美联储昨天也采取了新的刺激措施。我们也观察到,这次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个很大的区别,2008年是从金融体系内部发生的危机,这次是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实体经济出现衰退,进而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从一季度金融数据看,中国的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表现总体比较稳定,各项金融数据也比较积极。这期间,金融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坚定地支持疫情防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疫情期间,记者朋友们准确报道和解读各项金融政策和金融数据,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向大家表示感谢。

今天下午我们请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黄晓龙,解读第一季度金融数据,并回答大家问题。

首先请阮司长介绍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的有关情况。

阮健弘: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向大家通报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的基本情况,这些数据已经在人民银行网站同步发布。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应对疫情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灵活适度,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总体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下降,金融市场保持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社会融资规模的情况。初步统计,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19万亿元。

货币供应量的情况。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贷款的情况。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6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人民币贷款余额16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外币贷款余额8124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255亿美元,同比少增206亿美元。

存款的情况。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同比增长9.2%。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6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人民币存款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外币存款余额7654亿美元,同比下降0.5%。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76亿美元,同比少增337亿美元。

银行间市场成交和利率的情况。一季度,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283.42万亿元,日均成交4.8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2.6%。3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4%,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43个和1.02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44%,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37个和1.03个百分点。

外汇储备和汇率的情况。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6万亿美元。3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0851元人民币。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情况。一季度,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1.06万亿元、0.4万亿元、0.23万亿元、0.55万亿元。

周学东:谢谢阮司长。阮司长刚刚通报了一季度总量数据。因为结构性的数据还在统计中,下周将另行在网站上发布。在总量方面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为10.1%,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要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二是3月末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1.5%,在最近两年中相对是比较高的。两个数据反映了总量是合理充裕的,或者说是很充足的,金融支持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下面请大家提问。

人民日报:请问3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增速比较快,请问央行怎么看待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阮健弘:3月份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是10.1%,增速上升比较多,总体上看,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季度经济是受疫情影响的承压期,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整个金融体系也是群策群力,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防控疫情的支持力度,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较多,推动了M2增速的大幅度回升,应该说全社会的流动性持续保持在合理充裕的状态。

从M2的具体构成看,存款是M2构成的主体。一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存款都增加比较多。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货币政策有效支持了金融机构增强存款派生能力,这段时间在货币政策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实体经济的存款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财政存款向实体部门转移较多。

3月末,住户存款余额8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同比多增4012亿元,说明老百姓保有的积蓄比较厚实。从企业部门来看,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同比多增1.53万亿元,企业存款增加比较多,为复产复工的顺利推进储备了资金。从财政情况看,一季度财政存款减少3143亿元,同比多减4795亿元,另外,机关团体存款增加2034亿元,同比少增4629亿元。

从狭义货币的情况看,3月末,M1平稳增长5%,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0.2个和0.4个百分点,总体看,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3月末银行体系超储率为2.1%,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金融体系的货币派生能力较强,货币乘数处于6.55的较高水平。整体上来看,疫情期间我国金融总量足、支持力度大,快速有力出台的各项金融政策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落实。

周学东:补充一点,一季度末住户存款余额87.8万亿元,绝对数量比较大,在货币供应量中占比比较高,增长13%也比较多,反映了居民的总体储蓄比较多,储蓄率比较高。当前,中国的储蓄率在国际上仍然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我们应对疫情冲击一个很好的基础。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怎么看一季度人民币贷款的走势?尤其是3月末企业的信贷需求有没有明显的改善?请预计一下二季度的信贷规模?

阮健弘:3月末各项贷款的增速在提升,增量在增加。从贷款结构看,一季度贷款投放,主要投放在支持实体经济的抗疫和复产复工上。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季度各项贷款新增总量的85.1%投放给了企事业单位,一季度的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是6.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万亿元,同比多增1.25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较多为企业正常经营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防止企业出现现金流断裂的情形。支持企业复产复工,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要看中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新增3.04万亿元,同比多增4766亿元。

从住户贷款看。一季度住户贷款新增1.21万亿,比去年同期少增了6022亿。初步判断,这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居民的消费和购房大幅度减少所致。但是3月份的情况发生了变化,3月份当月住户的贷款明显好转,当月住户的新增贷款是9865亿,同比多增了961亿,比2月份多增1.4万亿,因为2月份住户贷款是负增长。3月份住户贷款的恢复,体现了金融机构对住户部门增强经济活动信心的支持。住户部门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消费部门,其信心增强有利于我们实体经济恢复增长。

二季度贷款,从我们现在掌握的信贷需求情况来看,第一,随着疫情的减缓和企业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的需求会得到逐步恢复,实际上在3月份,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已经开始明显恢复。第二,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或者是解除,个人消费贷款和购房贷款的需求也会得到释放。第三,随着政府推动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逐步开工,相应的贷款需求也会快速的增长。从人民银行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二季度的贷款需求预期指数是83.1%,这个指数比一季度要高17.1个百分点。

周学东:谢谢阮司长。从数据看,全部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比较多,主要是大型企业和重大工程复工后对资金需求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中长期的贷款。也就是,资金主要还是流向了这些重点领域。从消费端看,1-2月份消费贷款低迷,但3月份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增加比较多。这些也说明了经济在边际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请继续提问。

彭博社:我有几个问题。在最近一次降准后,我们看到最新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只有6%,货币政策是否还能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政策空间?另外我们看到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央行释放出的流动性一直在银行间市场,存在企业用比较低的资金成本去买银行理财的套利行为,可能这个资金没有有效地进入实体经济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现在是否有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必要?我们看到今天上午公布的CPI的走势已经没有那么高了,这个是不是对于降低存款利率的约束也多了一些?

孙国峰: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法定准备金率,最近一次定向降准后,有4000家左右的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到了6%,这是在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法定准备金率水平。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和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这也是相对较低的水平。从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来说我们有多种工具,有全面降准、定向降准,还有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提供长、中、短期流动性,还有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可以提供流动性,所以中央银行提供流动性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是流动性的传导,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在最近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是比较高的,因为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缓解银行创造货币的三个约束,流动性约束、资本约束和利率约束。流动性方面,2018年以来十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共8.4万亿元,平均准备金率从2018年初的14.9%,现在降到了9.4%,流动性是合理充裕的。资本方面,2019年以来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7076亿元,缓解了资本的约束。利率约束方面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改革,打破贷款利率下限,激发了贷款需求。所以衡量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可以看央行的流动性投放和新增贷款之间的关系,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再贷款这些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这样算下来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支持了3.5元的贷款增长,是1:3.5的倍数放大效应,所以传导效率是很明显的,这是从量上看。

从价上来看,今年3月份一般贷款利率比上一年的高点下降了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下降了0.26个百分点,明显超过了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和LPR的降幅,说明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完全传导到实体经济。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最近经常有人说美联储无限量QE政策,事实上观察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要看最终能否传导到实体经济,一季度美联储投放了1.6万亿美元流动性,贷款增长是5000亿美元,差不多1美元的流动性投放支持0.3美元的贷款增长,大概是3.3比1,这样算来我们的效率从数量来说是美国的十倍。从降低贷款利率来看,美联储今年以来降息1.5个百分点,代表融资成本的非金融企业票据利率比去年年末只下降了0.17个百分点,降幅远远小于降息的幅度,所以从国际对比来看我们的传导效率也是比较高,不存在淤积的现象。刚才阮司长介绍的一季度贷款的增长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存款基准利率。关于存款基准利率我想谈四点。第一点,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压舱石,对于维护存款市场的正常秩序,防止非理性竞争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长期保留。第二点,存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以来没有调整,但并不意味着银行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就不变化。实际上存款利率的上下限都已经放开了,银行可以自主浮动定价。从银行实际的挂牌利率来看,各个期限的存款利率也没有一浮到顶,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大多为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左右。他们的活期存款利率较活期存款基准利率还有所下浮。我们近期也观察到,已经有部分银行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下降,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发挥作用。我想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相信市场。第三点,随着近期央行有序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一些市场化的类存款产品利率明显降低,代表性的像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的收益率已经降到2%以内,已经低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第四点,随着LPR改革深入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已经和市场接轨。随着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也会适当降低其负债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说明贷款市场利率的改革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贷款利率的下行也有利于稳定存款利率。谢谢。

央广经济之声:我们看到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还是很快的,请分析一下为什么?

阮健弘:一季度金融体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加大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3月末社融同比增长是11.5%,这个增速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高了0.8个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社融累计新增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了2.47万亿元。

从社融的构成上来看,第一个方面,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加大,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了7.44万亿元,这个水平是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多增了1.13万亿元。3月份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新增3.15万亿元,同比多增了1.19万亿元。这是信贷支持的力度。

第二个方面,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的直接融资力度也在加大。企业债、股票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这些融资都在明显增加。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债券净融资是1.77万亿元,同比多8407亿,其中3月份当月企业债的净融资9819亿元,这个水平也是单月企业债净融资的最高水平。一季度企业的股票融资是1255亿元,同比多724亿元,3月份当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了2818亿元,同比多1453亿元,这些是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的直接融资情况。

第三个方面,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大力支持政府债券融资。一季度政府的债券净融资是1.58万亿元,同比多6322亿元,其中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增长比较明显,一季度净融资1.01万亿元,同比多4733亿元。3月份当月政府债券的净融资6344亿元,同比多2932亿元。

周学东:刚才两位记者都提到一季度和下一步总量的问题,可能大家也会问,最近美国等主要经济体金融刺激力度那么大,我们一季度总量是不是还不足。其实,央行在把握形势和实施操作过程中,也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要考虑宏观杠杆率。二是要考虑物价水平。1-2月份物价比较高,最新公布的3月份CPI仍然达4.3%,比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5%高出不少,即使上浮50%,也就2.25%。三是金融风险因素。如果总量太多,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留下后遗症,未来可能带来部分地区产能过剩或金融杠杆过高,这需要一定的平衡。因此,货币供应也不是越多越好,合适就好。我们内部评估,1月份以来央行采取的措施,从速度、节奏上看,反应比较快,总量也是适度的,充足的。请继续提问。

CNBC: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消费方面的问题,能不能补充一下关于家庭方面的贷款情况?第二个是疫情加速了全球数字化,我们都很关注中国央行发的数字货币,我想知道具体的进展?最后就是从疫情当中看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各种措施,有没有增加支持的计划?

阮健弘:关于个人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当前住户贷款的余额是56.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是35.3%。一季度住户部门的贷款占比在上升,比上年同期高了0.3个百分点,3月末个人贷款的增速13.7%,可以看到比人民币各项贷款12.7%这个增速还要高1个百分点。从构成上来看,住户贷款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另一部分是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是11.8万亿,同比增长13.3%,这个增速也比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高。3月份当月新增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是3771亿,这个统计口径是对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从数据上看,当前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对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在恢复生产经营方面支持的力度是比较大的。

关于个人消费贷款。3月份个人消费贷款由降转增,支持了消费需求的释放。3月末个人消费贷款的余额是4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当月新增的个人消费贷款是6094亿元,2月份净下降3430亿元,逆转了2月份净下降的走势。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住房贷款,另一部分是其他消费贷款。3月末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是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当月新增3472亿元,其他消费贷款余额是13.6万亿元,同比增长9.6%,当月新增2622亿。可以看到3月份个人消费贷款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恢复。

邹澜:我补充一下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一些措施。刚才阮司长、孙司长已经谈到了一些。在货币政策方面,增加了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同时下调了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主要是用于支持地方的法人银行、中小银行更好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再新增面向中小银行的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在债券市场融资方面,我们提出今年支持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发行小微金融债,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预计今年可能要发行近3000亿的规模。同时,我们还将支持中小银行在债券市场上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缓解资本约束,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能力。

还有一些工作持续在做,比如,推动各地信息共享,让银行发放贷款的时候更好识别风险。推动各地政府的融资担保机构,尽可能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贷款门槛、提高担保放大倍数,更加便利商业银行给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支持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做一些内部调整,安排专门的信贷额度,加强内部考核联动,落实尽职免责管理要求等,这些措施对于商业银行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

孙国峰:我补充一下3000亿元、5000亿元、1万亿元再贷款的情况。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是保供的,截至4月8号相关银行对重点企业发放了优惠贷款237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是2.51%,财政贴息后实际融资利率是1.26%,目前医用物品需求缓解,物资供应趋于正常,所以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政策目前在收官阶段。

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截至4月8号支持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3453亿元。

新出台的1万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刚才说3000亿元再贷款目前支持的企业是6158户,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的范围就比较广,目前已经支持了42.5万户,估计总的支持户数会超过50万户。1万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我们预计会支持超过200万户企业。目前在银行体系有授信的中小微企业一共是3000万户左右,所以1万亿元的再贷款政策可以覆盖全国7%-10%的中小微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当然,1万亿元的资金成本也是比较优惠的,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资金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做好3000亿元、5000亿元、1万亿元再贷款这三项政策之间的衔接。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3000亿元、5000亿元的这些再贷款对应的优惠利率贷款期限通常都是一年,这些优惠贷款在明年还会对企业发挥支持作用。一方面通过三个再贷款政策衔接,另一方面商业性的信贷支持也可以发挥衔接作用,避免出现断档。

周学东:关于数字货币的问题,我补充一点。记者刚才说了两个概念,一个是互联网支付或者是移动支付,一个是数字货币。关于数字货币,央行将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关于移动支付,大家在这次抗击疫情中都感受比较深,居家购物,快递送货上门,不用现金即可付款,这两点,为我们防控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国家在金融支付领域的优势。现在老百姓日常的小额支付,95%以上都是通过移动支付实现,或者说通过互联网支付实现,互联网支付这两年发展比较快。最近专家也在讨论数字经济,我国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如果数字经济能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亮点,对数字货币的研发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请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在出台众多支持复工复产和防控疫情的货币政策后,对于整体的宏观杠杆率有怎样的影响?全年的宏观杠杆率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阮健弘:宏观杠杆率是全社会的债务跟经济增长的对比关系,从08年到16年宏观杠杆率确实上升势头比较快,但是,近些年来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以2019年为例,当年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幅度是5个百分点,这5个百分点比08年到16年年均上升10个百分点的幅度有明显的下降,所以说近些年来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杠杆的结构也在优化,存量的风险在逐步的化解,增量的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管控。

今年2月份以来,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再看宏观杠杆率的背景跟平常看宏观杠杆率的背景是不一样的。当前要考虑这么几点。第一个是金融政策的制定要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统筹考虑。第二个是要做好特殊政策和常态政策的衔接。考虑这两方面在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恢复的同时,也要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看宏观杠杆率不能只看一个时点,而是看一个过程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当前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阶段性上升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是为了有效地推进复工复产,也是为了未来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创造有利的条件。

周学东:目前看来,今年应对疫情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杠杆率毫无疑问都会上升,不单是中国,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都会上升不少。上升是必然的,但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就可以接受。比如说,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是合理的。请继续提问。

经济参考报:最近大家比较关注关于甘肃银行的事情,有媒体曝出它的风险处置方案,请问央行对其风险处置是怎么看待的?另外现在有一些中小银行的风险冒出来,央行对整个的风险处置有没有一些制度性的安排?

黄晓龙:甘肃银行是个案,最近甘肃银行也发布了公告。据了解,原有股东持有的经质押的H股被强行平仓,导致股价下跌。因此,甘肃银行的股价波动跟日常经营并没有直接联系。大股东和甘肃省有关企业采取了战略合作,现在股价保持了平稳。受事件相关影响,甘肃银行个别偏远地区网点出现排队取款现象,经过现场解释后此类现象消失。对于甘肃银行的改革重组,甘肃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有关方面正在推进,估计很快有进展。

对于当下中小银行的稳定和风险问题,目前我国中小银行总体比较稳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对中小银行的运行密切监测。从央行的评级看,4005家中小银行中,评级在7级以上的有3400多家,大部分运行良好。从资本水平看,3400家的资本充足率在10.5%以上,2300多家的资本充足率在13%以上。从监管上实行了比较审慎的拨备和资本要求。中小银行总体是好的,但是确实有532家风险比较高,这些主要是一些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规模比较小,历史负担比较重。但是风险是可控的,高风险机构数量在下降。

央行非常关注存款人利益保障问题。2015年国家出台了《存款保险条例》,条例的核心是通过立法形式,对存款进行充分的保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老百姓的存款是有保障的,这是有法律依据的。现在在部分偏远地方或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有时有一些谣言和风险事件,会引发对银行的猜测,还有就是对存款保险制度还不够了解。所以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怎么样增加公众认知,让大家充分了解存款保险政策。

路透社:我想问两个问题。一个是现在货币政策还是稳健偏宽松的,央行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考虑人民币汇率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的情况?还是说当前汇率还是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不会太担忧这个问题?另外就是美联储现在是大量的印钱,中国会不会出现像08年那样两难的情况,要么就是资本大量涌入,要么就是让汇率升值,对此怎么判断?

孙国峰: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内外平衡的问题。我们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同时,也会兼顾外部均衡,可以看到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不是大水漫灌。不管是从中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数量来看,还是从利率来看,都没有到达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距离“流动性陷阱”是很远的。比较中美之间的利差,目前还是处在相对合适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汇率在最近这几个月以来,特别是疫情出现以来双向波动,市场预期是很平稳的。即使在3月份全球美元流动性很紧张的状态下,人民币汇率预期还是比较平稳的,和其他货币相比较,人民币是强势货币。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人民币资产成为避险资产的问题。随着境外疫情扩散,可以看到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降到零,同时有大规模的量化宽松甚至是无限量的宽松政策。我国目前是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同时我国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也有优势,人民币的债券利率包括资本市场优势是明显的,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也是保持强势的,所以人民币资产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一定的避险特征。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人民币资产已经成为新的国际资产避风港。如果分析一下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的结构也可以看到,今年3月底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2.3万亿元,其中60%投资于国债,24%投资于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这两者加在一起占比是84%。应该说绝大部分投资在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而且中长期投资者居多,表明这些境外资金并不是热钱,而是支持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有助于应对疫情的冲击。

作为新兴市场的货币,人民币如果逐渐成为避险货币是整个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体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显著提升,对支持中国经济发展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今年包括特别国债都会有增加,境外资金可以继续参与中国的债券市场,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会对汇率包括国内的利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去年以来我们推进了贷款市场利率改革,人民币汇率破7,弹性明显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突破使得汇率可以继续发挥调节货币的作用和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利率的弹性也在提升。所以在人民币资产呈现一定的避险特征之后,跨境资本流动不会对汇率和利率造成明显的影响。

香港商报:我们给中小微企业有1万亿的专项再贷款,在现在的经济情况下,包括一些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之后经营情况不太好,会不会影响他们融资的信贷可得性?央行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

邹澜:关于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基本上都已经提到了,孙司长也补充了3000亿专项再贷款、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面向中小银行的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这都是针对疫情发生以来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除此之外,我们还联合银保监会出台了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针对受疫情影响、现金流相对比较紧张的中小微企业,原来到期的贷款可以申请展期,应当支付的利息也可以延期支付。

财新:第一个问题,现在市场利率确实非常低,市场利率也是处于低位,贷款利率也比较低,但是银行的负债成本非常刚性,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一般性存款在银行的负债中占比比较高,这部分是因为银行为了满足监管的考核指标的要求,市场有观点说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是不是可以适当地调整同业负债占比等一些监管指标?不知道央行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接下来怎么引导银行提高负债管理的能力?第二个问题是现在货币市场也是利率比较低,跟结构性存款有很大的利差,而且利差在扩大,请问央行是否关注到了这样的情况?2019年的时候我们看到套利,套利这种事情是否还会再重现?央行准备怎么应对?

孙国峰:我先回答关于银行负债端成本控制的问题。贷款市场利率改革强调了控制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当然包括银行控制存款利率的成本。从央行的角度来说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是保持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压舱石的作用。第二是加强利率自律机制管理,我们去年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对活期存款定期化、定期存款活期化等一些不规范的存款创新产品进行整治。第三也和银保监会一起对银行结构性存款进行规范。

在贷款利率市场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因为贷款创造存款,所以贷款的利率下行会影响到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变化。贷款利率下行之后,银行提高存款利率的动力就会削弱,会进一步促进降低或者是稳定存款利率。当然在存款当中有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这样的区分,但这些问题是微观层面的,在宏观层面上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也最终会明显提升,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也要注意到一些所谓的套利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要从整个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并轨之后,对银行的负债端的成本产生影响,使得银行对存款利率能够按照市场利率进行定价的角度分析。本来银行就有存款利率定价的自主权,可以调整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我们观察到近期一些银行已经开始主动下调存款的执行利率,因为整个市场利率下来了,贷款利率下来了,银行自己也没有动力、能力去提高存款的利率水平,负债端成本也最终会有下降,当然中间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克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疫情的冲击。对疫情的冲击我们今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已经出台的有3.3万亿元的支持措施,包括三次降准释放了1.75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还有一些政策性银行的信贷安排,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安排,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是三个方面:量、价、结构。量,就是说人民币一季度的新增贷款7.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3月末M2增速是10.1%,比2019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1.5%,比2019年末提高0.8个百分点,体现了有力的逆周期调节。二是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3月份一般贷款平均利率是5.48%,比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了0.62个百分点。十年期的国债利率3月末比去年的高点下降了0.84个百分点,这是代表性的市场利率。企业债券利率比上年高点下降了大约1个百分点,这是价。第三就是结构,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一季度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新增的普惠小微贷款2400亿元,同比多增了750亿元,这五家大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是4.4%,比去年全年的平均值下降了0.3个百分点,所有金融机构支持的中小微企业超过了2800万户,覆盖了大约25%的市场主体。同时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背景下,我们的股市、债市、汇市都是比较平稳的。股市的跌幅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债券市场整体利率下行,3月份的企业债净融资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多增超过了6000亿元。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预期稳定。所以货币政策既稳定了金融市场,也支持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周学东:补充一点,刚才记者问到同业负债问题。我没有听说监管部门已经将银行机构同业负债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的比例要求取消或调高。这是因为,过去很多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过高,形成一个很大的风险隐患。通过这几年治理,总体占比已经降下来了,这大大降低了系统性风险,也增强了金融体系内在的稳定性。从长远看,我认为这个比例不会调回到以前的水平,也不会放开。

21世纪经济报道:针对疫情的影响,MPA的考核中有没有一些指标可以进行微调?还有一些地方提出个人按揭贷款,比如说首付的成数有变化,不知道今年的政策有没有变化?

邹澜: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部署要求,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抑制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比如说2019年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增速和2018年相比低了5.2个百分点,比2016年最高点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从2016年最高的44.8%下降到2017年的41.1%,2018年是39.9%,2019年又进一步降到了34%。房地产贷款占比稳步下降,与之相对应的,小微企业、先进制造业贷款的比例在逐步上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非常注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因为大家知道,房地产行业很大的特点是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且周期很长,很多业内分析认为拍到一块地到最后把房子盖起来、把房子卖掉,需要五六年,甚至更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对未来的市场作出判断,然后决定投资行为。所以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里,稳预期尤其重要,预期不稳反而对经济伤害更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做好相关工作。

周学东:最近媒体也比较关注包商银行的风险处置和重组情况,请金融稳定局黄晓龙副局长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黄晓龙:媒体对包商银行改革重组比较关注,包商银行这个案例从化解风险三年攻坚战的角度来讲是一个重要的案例。当前包商银行改革重组按照计划在平稳、有序推进,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拟设立一家新银行,这个新银行的名字叫“蒙商银行”,由蒙商银行收购承接原包商银行在内蒙古区内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原来包商银行区外的四家分行由徽商银行收购承接。目前银保监会已经核准了新的蒙商银行的筹建申请,很快就会召开蒙商银行的创立大会,包括董事会、监事会。近期经地方的监管部门批准以后就可以开业运营。

新的蒙商银行是由存款保险公司会同建设银行、徽商银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包头市财政局以及部分有实力的内蒙古区内的国有企业联合发起设立,它的定位是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界定在内蒙古区内,回归内蒙、服务内蒙的经济社会发展。经营宗旨就是扎根内蒙,依法稳健经营,建立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率良好的优秀区域性商业银行。

周学东:今天新闻发布会回答了很多问题。会后,人民银行将继续本着真诚、透明和务实的态度,继续和大家沟通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发布信息,回应热点问题和大家关切。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黄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