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云南西盟:织锦编出锦绣生活

2020-12-21 10:1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12月20日,秧洛村村民在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内制作织锦。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府不断做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建设博物馆、引入文化公司帮助佤族同胞传承本族历史与文化。其中勐梭镇秧洛村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挎包、披肩、茶旗等形式多样的手工织锦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在保护民族技艺的同时帮助佤族同胞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12月20日,秧洛村村民在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内制作织锦。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府不断做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建设博物馆、引入文化公司帮助佤族同胞传承本族历史与文化。其中勐梭镇秧洛村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挎包、披肩、茶旗等形式多样的手工织锦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在保护民族技艺的同时帮助佤族同胞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12月20日,秧洛村村民李宪兰在收纳制作完成的织锦。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府不断做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建设博物馆、引入文化公司帮助佤族同胞传承本族历史与文化。其中勐梭镇秧洛村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挎包、披肩、茶旗等形式多样的手工织锦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在保护民族技艺的同时帮助佤族同胞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12月20日,秧洛村村民在制作织锦时相互交流。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府不断做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建设博物馆、引入文化公司帮助佤族同胞传承本族历史与文化。其中勐梭镇秧洛村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挎包、披肩、茶旗等形式多样的手工织锦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在保护民族技艺的同时帮助佤族同胞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12月20日,秧洛村村民在制作不同样式的佤族织锦。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府不断做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建设博物馆、引入文化公司帮助佤族同胞传承本族历史与文化。其中勐梭镇秧洛村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挎包、披肩、茶旗等形式多样的手工织锦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在保护民族技艺的同时帮助佤族同胞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12月20日拍摄的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秧洛村一景(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府不断做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建设博物馆、引入文化公司帮助佤族同胞传承本族历史与文化。其中勐梭镇秧洛村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挎包、披肩、茶旗等形式多样的手工织锦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在保护民族技艺的同时帮助佤族同胞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351.1.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