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陕北红碱淖 遗鸥的天堂

2021-06-03 16:56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遗鸥在红碱淖的鸟岛上栖息(6月3日摄)。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成了遗鸥的乐园,遗鸥在这里觅食嬉戏、孵化后代。

遗鸥是濒危候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伴随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定期投放鱼苗、24小时监控巡护等多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使得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遗鸥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6月2日,游人在红碱淖景区游玩,遗鸥在一旁相伴。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成了遗鸥的乐园,遗鸥在这里觅食嬉戏、孵化后代。

遗鸥是濒危候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伴随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定期投放鱼苗、24小时监控巡护等多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使得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遗鸥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朝霞沐浴着红碱淖的鸟岛(6月3日摄)。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成了遗鸥的乐园,遗鸥在这里觅食嬉戏、孵化后代。

遗鸥是濒危候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伴随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定期投放鱼苗、24小时监控巡护等多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使得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遗鸥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一对小遗鸥在红碱淖鸟岛上出世(6月3日摄)。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成了遗鸥的乐园,遗鸥在这里觅食嬉戏、孵化后代。

遗鸥是濒危候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伴随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定期投放鱼苗、24小时监控巡护等多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使得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遗鸥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遗鸥在红碱淖的鸟岛上栖息、飞翔(6月3日摄)。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成了遗鸥的乐园,遗鸥在这里觅食嬉戏、孵化后代。

遗鸥是濒危候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伴随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定期投放鱼苗、24小时监控巡护等多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使得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遗鸥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遗鸥在红碱淖的鸟岛上栖息(6月2日摄)。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成了遗鸥的乐园,遗鸥在这里觅食嬉戏、孵化后代。

遗鸥是濒危候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伴随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定期投放鱼苗、24小时监控巡护等多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使得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遗鸥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遗鸥在红碱淖的鸟岛上繁殖栖息(6月3日摄)。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成了遗鸥的乐园,遗鸥在这里觅食嬉戏、孵化后代。

遗鸥是濒危候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伴随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定期投放鱼苗、24小时监控巡护等多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使得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遗鸥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遗鸥在红碱淖的鸟岛上繁殖的小遗鸥(6月3日摄)。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成了遗鸥的乐园,遗鸥在这里觅食嬉戏、孵化后代。

遗鸥是濒危候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伴随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定期投放鱼苗、24小时监控巡护等多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使得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遗鸥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遗鸥在红碱淖的鸟岛上栖息(6月2日摄)。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成了遗鸥的乐园,遗鸥在这里觅食嬉戏、孵化后代。

遗鸥是濒危候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伴随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定期投放鱼苗、24小时监控巡护等多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使得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遗鸥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遗鸥在红碱淖湖面上飞翔(6月2日摄)。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成了遗鸥的乐园,遗鸥在这里觅食嬉戏、孵化后代。

遗鸥是濒危候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伴随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定期投放鱼苗、24小时监控巡护等多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使得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遗鸥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00.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于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