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高原蔬菜“登山”记

2021-08-16 15:1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这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的蔬菜大棚(8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科技兴农,使高山蔬菜种植区从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种植面积增至28万余亩,年产特色蔬菜73万吨。高原群众不仅吃上时令蔬菜,更增加了创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苟俊(前右)在查看收获的莴笋生长情况。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科技兴农,使高山蔬菜种植区从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种植面积增至28万余亩,年产特色蔬菜73万吨。高原群众不仅吃上时令蔬菜,更增加了创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的蔬菜基地(8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科技兴农,使高山蔬菜种植区从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种植面积增至28万余亩,年产特色蔬菜73万吨。高原群众不仅吃上时令蔬菜,更增加了创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的蔬菜大棚,种植户在收割芹菜。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科技兴农,使高山蔬菜种植区从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种植面积增至28万余亩,年产特色蔬菜73万吨。高原群众不仅吃上时令蔬菜,更增加了创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村,当地群众在收割高原莴笋。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科技兴农,使高山蔬菜种植区从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种植面积增至28万余亩,年产特色蔬菜73万吨。高原群众不仅吃上时令蔬菜,更增加了创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6.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村,当地群众在收割高原莴笋(无人机照片)。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科技兴农,使高山蔬菜种植区从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种植面积增至28万余亩,年产特色蔬菜73万吨。高原群众不仅吃上时令蔬菜,更增加了创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的蔬菜大棚,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苟俊(右)在给蔬菜种植大户答疑解惑。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科技兴农,使高山蔬菜种植区从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种植面积增至28万余亩,年产特色蔬菜73万吨。高原群众不仅吃上时令蔬菜,更增加了创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村,当地群众在收割高原莴笋(无人机照片)。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科技兴农,使高山蔬菜种植区从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种植面积增至28万余亩,年产特色蔬菜73万吨。高原群众不仅吃上时令蔬菜,更增加了创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村,当地群众在收割高原莴笋(无人机照片)。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科技兴农,使高山蔬菜种植区从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种植面积增至28万余亩,年产特色蔬菜73万吨。高原群众不仅吃上时令蔬菜,更增加了创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0.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杨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