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统筹谋划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情况

2021-08-25 09:42 来源: 教育部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时间:2021年08月24日 10:00
  地点: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持人: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
  出席人员: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国家教材委委员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
  内容:介绍统筹谋划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情况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统筹谋划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好久不见,欢迎各位参加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也是我们本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是2021教育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又快到新学年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组织教育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比较密集地召开多场新闻发布会,来向社会介绍新学年新的教育政策、新的部署,以及有关工作新的进展。

今天的首场我们一起来关注教材建设。

教材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教材建设是推进立德树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障,是最根本的铸魂工程。近年来,教育部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整体设计,增强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今天我们就向各位记者朋友作系统的介绍。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教材局田慧生局长,教材局申继亮一级巡视员,国家教材委韩震委员,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老师。

下面,首先请田慧生局长介绍统筹谋划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总体情况。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时刻,很高兴就系列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的相关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进一步增强课程教材育人导向和育人功能,教育部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整体设计,研究制定了系列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指南和指导纲要。为什么要大力加强重大主题教育?我想下面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介绍一下情况。

第一,培根铸魂,必须加强重大主题教育。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全球抗疫催生多极新格局,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青少年文化认同、国民身份认同等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全球治理日益深入,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提出新的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必须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既要培育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更要厚植学生中华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续奋斗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程教材要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培“根”就要打好中国底色,铸“魂”就是要植入红色基因,使学生做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课程教材加强重大主题教育,是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事权的必然要求,是培根铸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课程教材建设水平的本质要求。在选题、选材方面,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遵循,以突出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意义重大的主题为重点,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响应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时代主旋律,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等。

第二,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的基本考虑。

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提升课程教材铸魂育人价值,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课程教材中,进行统筹设计、系统安排。

一是明确“进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要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进行体系化凝练,明确学习内容范畴。

二是规划“如何进”。坚持学段、学科、类型全覆盖,强化一体化设计,纵向贯穿,学段衔接,学习要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横向关联,学科配合,学习内容各有侧重,整体上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介绍和系统阐释。

三是引导“怎么教”。既要指导学生读原文原著,还要关注学生与党政干部学习的差异,把握学生学习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生动案例与抽象概念相结合。

二是,以统筹设计为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课程教材中重大主题教育有所涉及,但不够系统、完善,存在碎片化现象,缺乏顶层设计。近年来,各有关部门、两会代表委员等多次建议加强各类主题教育,如中医药文化、京剧、武术、篆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节粮节水节电等生态文明教育,传染病防治、防艾滋病、防性侵、应急救护等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涉及到数十个方面。这些都很重要,但不能面面俱到,要避免重复交叉、增加学生负担,必须要加强统筹设计。

遴选重大主题,要坚持好三个导向。一是目标导向。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二是问题导向。要针对儿童青少年成长中的困惑、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主题内容,努力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三是素养导向。坚持育人为本,把党的教育方针细化、具体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遴选最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内容,提供学生健康成长所必备的精神营养。

各主题教育的安排,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在学科安排上,要全科覆盖,各有侧重,避免交叉重复。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关键课程,集中系统讲授;哲学社会科学是主干课程,分专题讲授;理工农医等其他课程有机融入相关内容,实现进课程教材全覆盖。另一方面,在学段安排上,要有序递进,螺旋上升。如《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小学侧重政治思想与道德启蒙,初中侧重政治觉悟提高和品德锤炼,高中侧重政治认同和精神升华。再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各学段、类型教育特点,分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分别提出育人要求。职业院校注重提高学生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普通高校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等等。

三是,以有机融入为基本方式。

重大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重大主题涉及的概念、理论有的比较抽象,大中小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有限,必须加以转化,不能简单照抄文件或贴标签。学生学习时间有限,课程门类内容总量总体还要控制,所以从这些方面考虑,还不能一一独立设课。

为此,结合学科特点,我们强调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是以有机融入为主,要注重发挥综合育人效应。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语文以古诗词、民间故事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体悟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中华人文精神、荣辱观念;道德与法治以相关格言、人物、故事等为主要载体,弘扬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体育与健康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武术等为主要载体,帮助学生了解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促进健康行为习惯养成。再比如,《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国土安全,思政课强调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加强国防建设捍卫国土安全,地理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关于网络安全,语文侧重讲授不良网络文化的威胁,信息科技侧重讲授网络犯罪等有关内容。

第三,重大主题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的基本情况。

总体上,近期教育部研制印发和即将印发的重大主题和课程教材指南、纲要主要有九项。

首先,关于目前已完成的工作。一是研制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重点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理论与实践贡献、方法论、理论品格、历史地位5个方面对进课程教材进行了体系化凝练,分学段、分学科专业提出了融入要求,明确了组织落实的指导性、操作性意见。二是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各学段各学科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进行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强调素养导向、系统规划和全科覆盖,为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和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指导。

三是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深入推进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树立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提升劳动能力。四是印发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国家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国土、军事等12个领域安全及太空等4个不断拓展的新型领域安全,围绕各领域安全的重要性、基本内涵、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维护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学习要求。

依据重大主题整体设计,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教材,落实各项要求。组织编写了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读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螺旋上升,科学编排不同学段分册内容和呈现方式。组织编写《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系统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重大意义。推动教育系统干部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全员全覆盖,切实用这一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已经完成的工作。

其次,关于正在推进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即将出台《“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课程教材安排等加强整体设计,突出政治性、针对性、统筹性和实效性,重在培养学生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认知认同,强化使命担当。二是组织研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将于今年出台实施。将整体推进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学段、不同类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教材建设,重点建设意识形态属性强、价值引领作用明显、文化传承意义大的教材。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200种左右精品教材,整体提升教材质量,基本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学科前沿、门类齐全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三是即将印发《国防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国防人人有责。为进一步增强中小学课程教材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发挥育人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忧患意识、英雄气概和国防参与四方面的素养为目标,明确课程教材中国防教育的内容范围、载体形式,提出学段、学科要求。四是即将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大领域以及相应的30个核心要点。

我要发布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田慧生局长。下面我们请韩震委员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主要考虑和要求。

国家教材委委员韩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大家知道,今年7月1日,党中央隆重举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出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全面部署。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在这个背景下,近期,国家教材委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纳入各级各类课程教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路线图,对于推动大中小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实走深,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的战略作用更加彰显。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课程教材是育人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其内容和形式都应该集中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

新时代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必须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发挥培根铸魂的思想伟力。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对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理论引导意义。

《指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重点作了明确规定。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充分体现“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核心内容,系统阐述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障等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二是要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贡献,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三是要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阐释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介绍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四是要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彰显蕴含于其中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人民情怀、高度历史自觉、鲜明文化导向、无畏斗争精神、深厚天下情怀,引导学生切实增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自觉性坚定性。五是要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说明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指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教材,进行了系统安排、整体设计,并且就分科铺展、分段分科推进作了详尽的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南》明确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教材,要做到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类型各学科,涵盖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融入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学科,贯穿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不同学段全过程贯通,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相互衔接、层层递进。

与此同时,要依据不同学科特点,结合各学科独特优势和资源,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要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分展现思想的伟力;要把理论表达转化为教材语言,让思想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要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把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显性表述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确保进课程教材的思想内容可认知、可理解,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指南》的出台是大中小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必将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韩震委员,接下来请申继亮一级巡视员介绍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主要考虑和要求。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利用这个机会,就这三个文件做一个说明。

关于大中小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主要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作一个介绍。第一是为什么要研制这个,第二是研制过程当中的基本考虑是什么,第三是这个文件主要包括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要研制《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大家知道,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树立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要求。2013年,中央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2015年,我们国家印发了《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要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2017年,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第十项坚持就明确提出来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教育部组织研制了《大中小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另一方面,关于国家安全教育,我们尽管在大中小学里面已经有所涉及,但是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比较碎片化、不系统,再比如说我们很多学校、很多单位把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混淆。举一个例子,我们在起草文件调研过程当中,到各地开座谈会的时候,往往会派保卫处长参加我们的座谈会,当成了一个单位安全、个人安全的事情,错误地理解了国家安全的内涵。所以,为了更好地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指导,我们就这方面的主题进行了系统的、整体的设计。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文件。

在做这个文件过程当中有什么考虑?大家知道,国家安全涉及到很多领域,目前我们是16个领域,实际上中央已经提到的领域超过了16个。我们的学段又从幼儿园一直到博士研究生,涉及到多个学段,我们学科专业又是众多的。众多领域和众多学段、众多学科怎么进行交汇对接?两个“多”怎么能够有机对接,这就是我们在研制这个文件过程当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两个“多”的对接,我们有三个考虑。第一,要系统设计,分科融入。我们要以总书记提出来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明确各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小学学什么,初中学什么,高中学什么,大学学什么,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然后把这些内容分科融入,不是通过独立的一门课来解决,而是通过众多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来融入。第二,把握要义,注重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的基本遵循,这是个宏观的指导。我们如何把总书记宏观的指导要求落实到各个学段、各个学科,要进行转化。在转化过程当中,要提供具体的可操作、可学习的直接指导和依据,这是我们在研制文件里面第二个方面的考虑。第三,要明确要求,强化保障。在我们起草文件之前,我们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着“没地位、不到位”的现象。这个文件就明确要求了国家安全教育实施的基本规范,要确保这个事情“有人管”“有人教”“有载体”。所以,这个纲要是个规划性的顶层设计,对如何把国家安全教育落地落实,提供了一个基本遵循。

第三方面,文件主要的内容,大家都看了文本,我再简单说一下。

一是明确了国家安全教育的总体要求。这里面有几点:一是国家安全教育基本遵循是什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落实这个基本遵循来展开。二是国家安全教育如何开展,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核心是要解决国家安全教育的思想性、科学性、整体性和适宜性,特别是思想性。国家安全教育,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把爱国主义落到实处,这是我们的思想性。整体性是指要上下左右一体化设计。科学性是指对各个领域要掌握的知识要点要准确表述。适宜性是指它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再一个总体要求,各个学段要有所侧重,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从总体来看,涉及到很多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那么如何让国家安全教育有效地落地,就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件里面,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我们都提出了学段要求。比如说小学,你首先要建立国家的概念,才可能有国家安全的意识。到了初中,你要认识到,作为个人与国家是什么关系,你要增强国家安全的意识。到了高中,就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到了大学,就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不同学段的要求侧重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体现教育规律。

二是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了“12+4”个领域,这个文件里有比较详细的表述。对于每个领域,我们让学生去了解些什么,掌握些什么。因为任何一个领域都是涉及到一个系统的知识,甚至涉及到多门课程。这么丰富的内容,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落地,我们要凝练每个领域要掌握的要点,就是四层,第一是这个领域的重要性,第二是这个领域的内涵,第三是这个领域我们面临的威胁是什么,第四是破解和应对这些威胁与挑战的途径有哪些。把这些要点通过附录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国家安全教育不再是空泛地讲概念,而是把它具体化为学习要点。

三是明确了国家安全教育的途径。国家安全教育不是简单的开个讲座、开一门课就行了,必须多途径、多措施、多渠道。我们在文件里主要提了四个方面:一是开设专门课程,要求高等学校要在公共基础课里面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中小学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二是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体验一些要求,体验一些学习的内容。这里面有参观、有访问等等。三是学科渗透,各个学科要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把相关的国家安全内容融入到本学科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生物安全,生物安全里就要讲国门安全,出国回来为什么不能带植物、不能带水果?可能过去我们作为一个规范要求,不知道它跟国家安全有什么关系,这实际上就涉及到生物安全。四是校园文化宣传。每年有国家安全日,我们要通过相关节日活动,来强化国家安全的教育。五是充分利用社会的支持。总之,国家安全教育的落地,必须是多渠道的。

第二个,介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这些年在很多场合多次谈到劳动教育,特别是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意见》,组织专家研制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是《意见》的配套文件,是教育系统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关于这个文件,我想主要从两个方面给各位作一个说明。

第一,文件是怎么定位的。因为党中央已经发了文件,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作为指导纲要,首先,我们开始研制这个文件的时候,是考虑到它的基本功能定位,怎么解决功能定位的问题,就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上下关系,这个文件和党中央发的《意见》是什么关系。刚才讲了,它是个落实的配套文件,要强调可操作性,把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变成教育系统内部可实施、可操作的要求,保证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与中央文件高度一致。这是要处理的第一个关系。

二是左右关系。就是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要开展劳动教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摆布?在文件里,我们也是做了分类设计。比如,基础教育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传统劳动,感受劳动艰辛,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观念。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劳动教育要结合专业特点,结合创新创业,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开展劳动教育,体现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同时,考虑不同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具体来讲,就是要处理好共性要求和各类型教育的特殊要求。共性要求是强调劳动精神培育、劳动价值观培养,不是简单通过劳动学技能,最核心的是培育劳动精神。也要注意各类型教育的差异性,比如,职业教育有大量劳动体验,那么就要强调劳动精神培育、劳动价值观培养,要引导学生热爱这个行业。

三是内外关系。学校内部和社会资源的关系怎么处理。全国中小学生将近两亿,大学生几千万,所有学生都要开展劳动教育,场地、资源、设备怎么解决?所以一定要统筹好校内外,比如小学阶段,低年段要以家庭为主,随着年级升高,学校劳动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到了初中、高中,要有一定比例走出学校劳动,要有校内外资源的统筹安排。这是研究文件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文件包括五个方面,劳动教育性质和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学校劳动教育的规划与实施、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这五个方面,实际上是强调了劳动教育的五个基本要点。

一是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我们要通过劳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劳动教育要体现鲜明的思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防止把劳动教育窄化为上课,把劳动教育泛化为学生活动。

二是强调劳动教育主要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来开展教育。我刚才已经反复强调,这个文件落实中央要求,要更加突出把劳动精神培育放在第一位。

三是强调开设劳动课程。同时,也要在学科专业中渗透,在校内外活动中有所安排。对此如何理解?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一,不是简单的一门课。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树立劳动教育意识,不能简单窄化为上一门课就解决了劳动教育。语文、历史、物理、化学等所有学科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加强劳动教育。所以说,应该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来落实劳动教育,解决落地问题。

四是文件中提出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劳动的关键环节,解决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有劳动必须有教育,劳动不是目的,是手段,是途径。我们最终追求的是劳动教育所要达成的育人目标,不是热热闹闹的形式主义。

最后,要注重实施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把劳动教育做实做细。

第三个文件是《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这个《指南》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是一并印发的。这两个文件为什么要同时印发?我简单地作一点说明。简单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解决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革命传统教育主要是解决要我们到哪里去的问题。关于新时代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意义重大。大家知道,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也是我们中小学教育培根铸魂的重要内容。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事业,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对青少年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广大青少年更加全面、准确认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深刻领悟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路,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艰难历程,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弘扬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增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历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不断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投身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始终把个人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奉献国家,不断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对《指南》内容给大家作个说明。

一是坚持分学段由浅入深、有序推进、全程贯通。这是我们设计这个《指南》的重要原则。《指南》把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摆在突出位置上,使提升学生政治觉悟、体认革命精神、培育优良作风等方面的育人宗旨贯穿课程教材始终;同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安排学段教育内容要求。

小学阶段围绕政治思想与道德启蒙,注重选择革命领袖、革命英雄事迹等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初中阶段围绕政治觉悟和品德锤炼,注重选择各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实践、伟大成就等,使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军,努力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高中阶段围绕政治认同和精神升华,注重选择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成果,诠释革命精神的作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四个自信”。

这是第一方面,从纵向上我们对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来体现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简单讲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事实到原理。

二是坚持分学科设计、有机融合、全科覆盖。《指南》明确提出以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为主,艺术学科有重点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细化了不同学科革命传统的重点内容和形式,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形成革命传统教育的整体效益。简单概括就是“3+1+N”,“3”就是三科,“1”是艺术,“N”就是其他学科。分这三类,是考虑到这三类学科的性质特点不一样,它们在贯彻落实革命传统教育方面承载的任务也不一样。这样的整体设计,既要突出革命传统教育重点,又要实现革命传统教育全科覆盖。

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如语文学科,主要选的是反映革命传统的经典作品;道德与法治主要选择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历史主要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每个学科都结合自己的特点。如艺术在体现革命传统教育方面作用是非常大的,很多的影视、绘画、歌曲这些红色作品在发挥革命传统教育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这次设计过程当中,也特别强调了艺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课程教材是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要以课程教材为龙头,推动教学设计、考试评价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协同党史文献研究部门,加强政策引领和专业指导,并推动中小学与幼儿园、大学的系统衔接,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各位。

续梅:

感谢申继亮一级巡视员,最后请沈湘平院长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主要考虑和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有关情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为了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下面,我从《指南》的出台背景、基本考虑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是《指南》出台的背景,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它是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的举措;第二,它是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的自身需要。

第一,它是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的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明确了“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重点任务。所以,制定和实施《指南》,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办、国办《意见》的必然要求。

第二,它是加强课程教材建设自身需要。课程教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教材在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但是它的整体设计不够、系统性不强,存在碎片化倾向,与中央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亟需予以加强和改进。

其次,指南的基本考虑,主要是三点。

《指南》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在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

第一,关于“进什么”的问题。《指南》强调,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关爱、提升人格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育人目标出发,遴选相关素材内容和载体形式,坚持和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坚持育人导向,明确每个遴选素材的育人立意指向。

第二,关于“进多少”的问题。《指南》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明确各学段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要求,并予以适当拓展,坚持适量适中的原则,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三,关于“如何进”的问题。结合学科特点整体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的总体要求分解到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各学段的育人立意、内容主题和载体形式各有侧重,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以成人。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协同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完成“进”的任务。

最后,是《指南》重点解决的问题。《指南》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正文包括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组织实施等八个部分;附件分成12个学科,详细提出了“如何进”的策略。总体上说,它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

第一,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意义。《指南》以递进关系从两个层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重要意义。一是阐述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指示的切实举措,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儿童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二是阐述了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中小学课程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使中小学课程教材育人立意更加精准鲜明,布局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呈现方式更加灵活,进而实现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第二,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基本原则。《指南》从内容、方式、途径、布局四个方面阐述了必须遵循的原则,体现正确价值导向、科学选择、有机融入和整体设计的特点。《指南》强调,在素材选择上,要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化经典意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并结合各个学科特点,系统融入、合理布局,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

第三,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主题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容量有限,选择哪些内容进中小学课程教材一直未有权威厘定。《指南》主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突出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个方面,明确每个方面的具体内涵,以此作为课程教材遴选内容的根本遵循,将其贯穿于整个《指南》始终。

续梅:

谢谢沈湘平院长。刚才四位嘉宾围绕今天的主题,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下面就看看各位记者朋友有没有问题。

人民日报记者:

有个问题想问一下田局长。请问这么多重大主题教育是通过何种形式和途径,能够进到课程教材中去的呢?教育部是否有更细致的安排部署?谢谢。

田慧生:

谢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次我们要陆续推出九个方面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的指南、指导纲要,如何把握有效的进入途径、方式、载体,是各个文件都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可能初步有所了解,在每个指南或者指导纲要中,对如何进入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途径、载体、方式,应该都做了有针对性的系统设计,以保证育人效果。在下一步工作推进过程中,除按照文件相关规定抓好落实外,还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专业指导。要组织相关专家团队、专家组,对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全程进行指导,包括做好专业的宣传解读,对一些重要问题、难点问题及时进行专业指导。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进课程教材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课标专家、教材编写专家都要认真学习好相关文件。我们也要组织专题培训,帮助专家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文件精神,更好地把重大主题教育要求全面、有机落实到课程教材中。

三是认真审核把关。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的效果如何,还要加强审核把关。对此,我们强调教材凡编必审、凡用必审。通过审核把关,对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的程度、呈现方式等进行科学研判,保证融入的科学性、专业性,为提升育人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想提问一个关于劳动教育的问题。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之后,大家对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和边界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体力劳动如今已经过时了,请问教育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谢谢。

田慧生:

这个问题大家很关注,也是劳动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家知道,这次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共同强调了一个观点,就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结合。也就是说,以体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什么这样提?刚才记者朋友提到,体力劳动会不会过时。我想这个问题比较大,体力劳动我相信永远不会过时,即使是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时代,我们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主要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体力劳动是劳动的基础,我们说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财富,都要通过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两种劳动形态,各自有各自的作用。但是为什么这次在这两份文件中提出以体力劳动为主,我想主要基于这样几个考虑。

一是针对当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根据调查了解,当前,青少年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制定文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首先要抓好体力劳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过程,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

二是劳动教育要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这些观念、精神必须在具体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靠简单的知识讲解、概念灌输,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形成对劳动的真情实感和正确认识。另外,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看,每一育都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育人价值和独特的教育内涵。劳动教育一方面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另一方面要防止以“智育”取代劳动教育,避免单纯通过在课堂上教知识、讲劳动来实施劳动教育。既要防止泛化也要防止窄化。这是一个总体的考虑。谢谢。

未来网记者: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指南》,请问结合《指南》的贯彻落实,在开展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谢谢。

申继亮:

谢谢你的提问,我简单作个说明。大家知道,革命传统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革命传统教育与党史教育两者是高度契合的,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实际上就是要把党史教育制度化、长期化。

第一,要充分发挥好课程教材的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这些课的统编教材里已经系统、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把党史教育作为这三科教材编写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想学好党史,首先还是要把这些最基本的课程学习到位,因为这些课程是固定开设的。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史教育可能有人反映有些枯燥。为什么枯燥呢?因为要求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较多。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教育,会涉及到重大事件、重大历史节点、重要人物,我们是需要记住一些基本信息。但同时更要强调,开展这方面的教育,要改进育人方式。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更多地通过活动体验方式进行。各地有很多红色教育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基地进行教育。还有很多博物馆都为我们提供了改进育人方式的条件。当然我刚才讲了,有些内容还是需要记住的,但是怎么记,就有一个育人形式问题。

第三,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相对说来理论性比较强、政策性比较强,专业性也比较强。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与相关部门配合,比如党史文献研究部门、宣传部门等,他们拥有很多的资源,专业把关能力也非常强,要与这些单位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把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做好。

南方都市报记者:

如此之多的主题教育相关内容要进到教材里面去,但现在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反映说,孩子们的负担还挺重的,请问在这方面如何把握和平衡?谢谢。

申继亮: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负担现在太敏感了,我一直认为,学生减负是个重大的课题,需要对负担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同时也需要对如何减负进行积极大胆的实践探索。这么多《指南》要进课程教材,会不会增加负担,这确实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在研制这些《指南》过程中,也始终关注着这个问题。如何既要强化这些教育,又不增加负担呢?我想,借这个机会简单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首先,对负担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看法。如何有效减负,那就需要对负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减负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怎么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学校教育来讲,我觉得可以考虑,在规定的时间内,比如小学一、二年级,一周是26节课,三到六年级是30节课,初中是34节课,做好两个事情,一个是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意义、有价值,另一个是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成效。

什么叫有意义?就是对学生成人成才有帮助;什么叫有效?就是学的东西不是简单应付考试,是对学生一辈子都有用,也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活动,能养成一些基本素养。设计这些重大主题教育,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应有之义,因为这些重大主题教育,从根本上确保了育人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这次我们发布这一系列《指南》,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使主题教育内容更加系统化,克服碎片化,提升育人效果。否则的话,一件事几个学科都在讲,小学讲、初中讲、高中讲,没有递进,反而会浪费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讲,提高效率学习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克服简单重复交叉等问题,使主题教育有一个系统安排。这是有利于减负的。

第二,这些主题教育不是增加知识点的记忆,而是强化素养教育。比如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雄气概、政治认同、高尚品德等。《指南》的发布,就是要强调每一方面的教育都要有鲜明的育人立意,做有用功。

再如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再如国家安全教育,要让学生有底线思维、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等。所以,这些教育落实好了,是一辈子管用的。

第三,设计这些主题进课程教材的时候,还强调了育人方式的改革,不是简单地老师讲、学生听,而更多地强调育人方式的多样化,如考察、参观、调研、研讨、辩论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解决机械记忆、简单刷题等低效问题,既把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又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续梅:

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们在后续的金秋系列当中也会安排专场的新闻发布会,来给各位作介绍。时间关系,今天的答问就到这里。本周我们还将举行第二场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时间暂定在周五,到时候也会提前通知各位,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咱们下次再见。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