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安徽黄山:明代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21-12-21 21:37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2020年11月12日拍摄的被冲毁后遗留的镇海桥桥墩(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下图:12月21日拍摄的完成修缮后的镇海桥(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12月21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达到恢复通行条件。经过修缮的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全宽7.53米。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该桥被洪水冲毁。

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并得到批复。修缮开始前,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新华社发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2020年11月12日拍摄的被冲毁后遗留的镇海桥桥墩(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下图:12月21日拍摄的完成修缮后的镇海桥(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12月21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达到恢复通行条件。经过修缮的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全宽7.53米。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该桥被洪水冲毁。

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并得到批复。修缮开始前,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新华社发

12月21日拍摄的完成修缮后的镇海桥。

12月21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达到恢复通行条件。经过修缮的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全宽7.53米。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该桥被洪水冲毁。

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并得到批复。修缮开始前,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12月21日拍摄的完成修缮后的镇海桥。

12月21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达到恢复通行条件。经过修缮的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全宽7.53米。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该桥被洪水冲毁。

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并得到批复。修缮开始前,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12月21日拍摄的完成修缮后的镇海桥。

12月21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达到恢复通行条件。经过修缮的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全宽7.53米。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该桥被洪水冲毁。

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并得到批复。修缮开始前,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12月21日拍摄的完成修缮后的镇海桥。

12月21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达到恢复通行条件。经过修缮的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全宽7.53米。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该桥被洪水冲毁。

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并得到批复。修缮开始前,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12月21日拍摄的完成修缮后的镇海桥。

12月21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达到恢复通行条件。经过修缮的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全宽7.53米。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该桥被洪水冲毁。

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并得到批复。修缮开始前,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12月21日拍摄的完成修缮后的镇海桥。

12月21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达到恢复通行条件。经过修缮的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全宽7.53米。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该桥被洪水冲毁。

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并得到批复。修缮开始前,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12月21日拍摄的完成修缮后的镇海桥。

12月21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达到恢复通行条件。经过修缮的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全宽7.53米。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该桥被洪水冲毁。

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并得到批复。修缮开始前,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新华社记者 陈尚营 摄

12月21日拍摄的完成修缮后的镇海桥。

12月21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达到恢复通行条件。经过修缮的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全宽7.53米。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该桥被洪水冲毁。

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并得到批复。修缮开始前,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0.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庞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