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来“地球之肾”观鸟 赏自然和谐之美

2022-04-21 22:1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一艘渔船在闽江河口湿地浅滩里穿行(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闽江河口湿地,一名鸟类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水鸟(4月19日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闽江河口湿地一角(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一只白鹭在湿地里飞翔(4月21日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闽江河口湿地,天空中的鸟群与远处作业的渔船相映成画(4月10日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闽江河口湿地,一只夜鹭在草丛里梳理羽毛(4月21日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闽江河口湿地一角(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几只黑脸琵鹭和白琵鹭在湿地里歇息(4月21日摄 )。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一群水鸟在闽江河口湿地里穿梭飞行(4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4月21日,大凤头燕鸥(中)和白额燕鸥在湿地中觅食。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4月21日拍摄的闽江河口湿地周边梅花滩场景(无人机照片)。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一只鹤鹬在闽江河口湿地里觅食(4月19日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4月21日,在闽江河口湿地里,几只白鹭在觅食。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闽江河口湿地里,一只黄牛与牛背鹭在草地里觅食(4月19日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4月21日,在闽江河口湿地,水鸟在天空中飞翔。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至。记者来到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探访总面积2381.85公顷,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

据介绍,湿地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等全球极危和濒危鸟类成为“常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504.1.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