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留住雨水 滋养城市

2022-09-08 21:4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9月8日,市民在首钢老园区群明湖畔休闲。群明湖具备集雨节水功能,同时可供市民休闲。

近年来,北京市实施循环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工程,改造河道、湖泊周边集雨设施,利用砂石坑、低洼地、公园湖泊、工业退水湖等自然环境和建成设施建设“海绵”蓄水工程,提高地下水位,达到滋养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些集雨节水工程既留存了自然降水,同时也附加建设了园林、慢跑、散步、休闲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据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设“海绵”项目5237个,可实现8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2022年还将新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35.81平方公里。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9月8日,技术人员在养护阜石路西郊雨洪调蓄工程的闸门起降设施。

近年来,北京市实施循环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工程,改造河道、湖泊周边集雨设施,利用砂石坑、低洼地、公园湖泊、工业退水湖等自然环境和建成设施建设“海绵”蓄水工程,提高地下水位,达到滋养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些集雨节水工程既留存了自然降水,同时也附加建设了园林、慢跑、散步、休闲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据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设“海绵”项目5237个,可实现8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2022年还将新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35.81平方公里。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9月5日,市民在龙潭西湖湖畔休闲。龙潭西湖湖底新建了一座总容积9万立方米的调蓄池,通过硅砂蜂巢调蓄净化系统对来水水质进行处理。

近年来,北京市实施循环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工程,改造河道、湖泊周边集雨设施,利用砂石坑、低洼地、公园湖泊、工业退水湖等自然环境和建成设施建设“海绵”蓄水工程,提高地下水位,达到滋养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些集雨节水工程既留存了自然降水,同时也附加建设了园林、慢跑、散步、休闲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据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设“海绵”项目5237个,可实现8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2022年还将新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35.81平方公里。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9月8日拍摄的首钢老园区群明湖。群明湖具备集雨节水功能,同时可供市民休闲。

近年来,北京市实施循环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工程,改造河道、湖泊周边集雨设施,利用砂石坑、低洼地、公园湖泊、工业退水湖等自然环境和建成设施建设“海绵”蓄水工程,提高地下水位,达到滋养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些集雨节水工程既留存了自然降水,同时也附加建设了园林、慢跑、散步、休闲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据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设“海绵”项目5237个,可实现8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2022年还将新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35.81平方公里。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9月8日,管护人员在检查阜石路西郊雨洪调蓄工程的水位测量设备。

近年来,北京市实施循环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工程,改造河道、湖泊周边集雨设施,利用砂石坑、低洼地、公园湖泊、工业退水湖等自然环境和建成设施建设“海绵”蓄水工程,提高地下水位,达到滋养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些集雨节水工程既留存了自然降水,同时也附加建设了园林、慢跑、散步、休闲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据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设“海绵”项目5237个,可实现8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2022年还将新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35.81平方公里。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这是利用阜石路废弃的大型砂石坑建设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蓄水量可达680万立方米(9月8日摄)。

近年来,北京市实施循环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工程,改造河道、湖泊周边集雨设施,利用砂石坑、低洼地、公园湖泊、工业退水湖等自然环境和建成设施建设“海绵”蓄水工程,提高地下水位,达到滋养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些集雨节水工程既留存了自然降水,同时也附加建设了园林、慢跑、散步、休闲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据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设“海绵”项目5237个,可实现8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2022年还将新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35.81平方公里。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00.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于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