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于2024年8月2日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更多>>

关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 老旧小区改造……未来5年这样做

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政策,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加快推进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房屋保险制度、房屋养老金制度建设。

财政政策措施从三个方面支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支持提高城镇承载人口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支持通过新型工业化来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创新机制 用准办法 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尊重科学规律,坚持系统观念,依靠制度创新,强化科技赋能,精准施策、久久为功,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更美好。

更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尚建华

文字实录

间隔:

自动刷新

手动刷新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已经公开发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的吹风会我们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先生,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先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尚建华先生,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先生,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先生。现在,先请郑备女士介绍情况。2024-08-02 15:01:2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郑备]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借这个机会,感谢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任务举措和组织实施作出部署。总体要求方面,《行动计划》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在工作推进中,注重把握好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集约高效原则。主要目标方面,《行动计划》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渠道进一步畅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健全,协调推进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明显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圈,城市安全韧性短板得到有效补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任务举措方面,《行动计划》部署了4项重大行动,分别为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对于每一项行动,都逐一明确了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方面,《行动计划》强调,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实施推进机制、加强监测评估。为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保障,《行动计划》还提出,统筹运用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健全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省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省实施方案,各市县要因地制宜细化政策举措和项目清单,切实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见效。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2024-08-02 15:08:22
  • [邢慧娜]现在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2024-08-02 15:08:45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此次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印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出台《行动计划》的考虑是什么?《行动计划》在任务举措、部署上有哪些特点?谢谢。2024-08-02 15:11:04
  • [郑备]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近十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显著扩大;“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明显加快,一批现代化都市圈逐步培育;城市建设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城镇化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仍待提高,一些中小城市和县城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不足,超大特大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城市安全韧性存在短板弱项。为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部署实施4项重大行动,主要是突出以人为本、聚焦两类重点地区分类施策、着力补齐城市短板。突出以人为本,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统筹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稳定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维护政策。聚焦两类重点地区分类施策。一类是对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构建产业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业、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另一类是对城镇化率较高且人口持续集聚的地区,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推动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着力补齐城市短板,主要针对城市发展中最迫切最突出的安全韧性问题,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洪涝治理,抓好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谢谢。2024-08-02 15:11:15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资金保障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中央财政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24-08-02 15:23:53
  •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 符金陵]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积极的财政措施支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目前形成了三个方面的支持政策体系:第一,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等享受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2016年,中央财政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已经累计下达2800亿元,用于增强各地区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资金的保障能力。支持筹建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助力城镇住房困难群体、新市民和青年人实现安居梦。不断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相关政策,实现相关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更好地满足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同时,不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第二,支持提高城镇承载人口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除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外,中央财政还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城市功能,比如从2024年起支持部分大中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市政设施补短板等,首批15个大城市已经纳入支持范围。十四五期间,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累计投入600亿元,推动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23年通过增发国债资金安排1400亿元支持全国重点城市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消除城市内涝隐患,打造人民安居宜居环境。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给予适当补助,支持县域物流等商用设施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镇服务功能。第三,支持通过新型工业化来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比如,整合设立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相关城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培育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出台奖补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安排奖补资金80亿元,支持1922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024年启动了新一轮专精特新奖补政策,进一步推动部分城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同时,通过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所在城市制造业领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以及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的品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前景广阔、任务艰巨,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五年行动计划所明确的目标任务,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力提效,更好推动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谢谢。2024-08-02 15:24:12
  •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此次《行动计划》中对此作出了部署,刚才介绍中也提到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请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2024-08-02 15:28:22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 尚建华]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做好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也关系到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同步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行动计划》要求,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首先,着力拓宽就业渠道。落实稳岗返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等政策,实施智能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吸纳就业支持举措,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容量。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推动组建区域劳务协作联盟,举办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推动农民工外出务工扩规模、提质量。其次,着力优化就业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基层,让农民工获得可感可知可及的高质量就业服务。继续做好“春暖农民工”等关心关爱农民工服务行动,把农民工作为百日千万招聘等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的重点对象,集中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再有,着力加强技能培训。积极摸排农民工知识技能基础、求职就业意愿和技能提升需求,分类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加强信息对接、人岗匹配,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企业订单、定向和项目制培训,深入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促进农民工实现技能就业。另外,着力维护劳动者权益。健全农民工等人员社保制度,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政策,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实施范围,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谢谢。2024-08-02 15:28:32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为什么《行动计划》要提出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这项工作又将从哪些方面着力?谢谢。2024-08-02 15:31:32
  • [郑备]谢谢您的提问。《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目的在于推动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这些地区大多位于中西部,是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来源地,目前尚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多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县城承载能力较弱,通过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县城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还有很大潜力。从近年发展态势看,有两个现象比较明显:一个是,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增长较快。近十年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增长了27.1%。另一个是,农民向县城集聚的现象比较普遍。从人口普查数据看,十年间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增长超过30%,县城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顺应农业转移人口流动趋势,综合考虑各省农村人口数量、地域相对集中连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等因素,《行动计划》提出,以冀中南、皖北、鲁西南、豫东南、湘西南、粤西、川东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县市,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在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方面加快突破。重点是抓好四方面工作。第一个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引导潜力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与发达地区产业对接协调合作机制,推动有市场、有效益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潜力地区转移。第二个是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推动同质低效产业园区整合升级,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业园区,提升园区设施和服务标准化水平。第三个是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建设,加快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水平。营造稳定公开透明的发展环境,便利人才跨区域流动,吸引企业家兴业创业。第四个是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城产业发展、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短板,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就业安家需要。按照《行动计划》要求,潜力地区省级政府要“一县一策”明确各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培育要求,引导重大产业项目在潜力地区集群布局。同时,研究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产业等政策,支持潜力地区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谢谢。2024-08-02 15:31:50
  • [南方都市报记者]《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和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任务,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实施?2024-08-02 15:39:03
  • [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 王胜军]谢谢您的提问。对城市安全韧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都很关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其中韧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要求。这次的《行动计划》就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作出进一步细化安排,我们将和有关部门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来共同抓好落实。在工作中,我们体会,提高城市的安全韧性水平,综合性、系统性很强,也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要想明白、干实在,把握规律,把思路理清楚,创新机制,用准办法。具体有几个方面:第一,要尊重科学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在工作中要尊重和顺应,不能够违背。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也是需要从工程、管理、技术、制度等方面协同发力。比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对城市运行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这方面有短板就要补上,管网老化了就要及时更新,否则就会有隐患,就可能出安全方面的问题。这几年,我们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一直在下功夫抓管网更新改造。接下来,我们将按照《行动计划》的部署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推进好燃气、排水、供水、供热等老旧管道的更新改造。第二,要坚持系统观念。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安全的问题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多因多果的特点,必须用系统观念、统筹办法、协同方式来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城市内涝的治理,必须统筹谋划城市的排水防涝设施布局,提升整体性和系统性,还要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建立健全城区的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的江河湖海以及水库的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第三,要依靠制度创新。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关乎长远。提高安全韧性水平要重视和依靠制度创新。比如,大家很关心房子的问题,房子像人一样也会变老,老了也会生病,这就需要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按照房屋建造的年代、功能类型确定体检频次,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消除发现的安全隐患。还要建立房屋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完善工程质量和房屋安全监管机制。另外,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为房屋体检、房屋维修、房屋保险提供资金保障,我们将加快推进这三项制度的建设。此外,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强化科技赋能,我们的城市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保障城市安全运行靠人海战术已经行不通,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比如,我们正在实施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对城市的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桥梁等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对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这样来提升城市的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守牢城市运行生命线。接下来,我们继续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这次《行动计划》的具体安排,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努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更美好。谢谢。2024-08-02 15:39:14
  •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行动计划》中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改革等方面都有不少部署,请问自然资源部门下一步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主要有哪些具体考虑和安排?谢谢。2024-08-02 15:47:38
  • [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局长 张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自然资源部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组建的部门,负责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部门之一。我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融合,全面服务保障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第一,在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引领和指导约束作用方面。一是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对支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乡村振兴、构建主体功能综合布局等作出总体性部署,同步完成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二是分类推进城镇空间协同紧凑布局,出台都市圈空间规划、市县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要求各地立足主体功能定位和城镇化发展阶段,因地制宜编制城市规划,推动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三是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出台社区生活圈、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空间、综合防灾等标准,开展健康、韧性、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研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二,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要素支撑保障方面。一是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挂钩政策,推动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向经济发展优势地区适度倾斜。二是针对城镇发展进入存量时代的特点,出台支持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设施等规划和土地政策指引,探索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资金技术换空间,鼓励土地混合使用和空间复合利用,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三是以乡镇为单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综合运用土地政策工具,盘活村庄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助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第三,在规划实施监督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方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以及2017年在北京考察时作出的“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重要指示要求,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首次完成全国683个设市城市城区范围划定,并从2020年开始开展重点城市体检评估,特别是针对超大特大城市、人口收缩城市和城镇化潜力地区,做好规划实施监测评估。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更好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谢谢。2024-08-02 15:48:01
  • [中宏网记者]如今大多数县城落户已经全面放开,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对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作出了具体部署,下一步在推进户籍制度过程中将如何更好地满足居民户籍登记和迁移的需求?谢谢。2024-08-02 15:55:57
  •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 仇保利]《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实施以来,公安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各地不断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中小城市落户门槛基本取消,成都、东莞、合肥等一批大城市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限制,越来越多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超过4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今后5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作出明确部署,提出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我们将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指导各地在坚持合法稳定就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城施策,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政策,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更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具体来说,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就业或居住年限原则上为半年,同时不得附加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额外限制条件。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目前有的就业或居住年限要求还比较高,要进一步降低年限门槛。对于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有条件的城市要探索取消积分落户年度名额限制。总的看,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顺畅、更便捷。谢谢。2024-08-02 15:56:37
  • [海报新闻记者]我们注意到,“十四五”规划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请问我国城镇化率还有多大提升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扩大内需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谢谢。2024-08-02 15:56:56
  • [郑备]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诚如你讲的已经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78—1995年是起步发展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1996—2020年是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进入快速发展的后期,城镇化率增速有所放缓,近三年年均提高0.76个百分点,但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农村人口有4.77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有1.69亿,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22.8%,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非农部门的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9倍,农民进城就业愿望仍然迫切,城镇化率提升还有较大动力。预计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至接近70%。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良性循环,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从消费看,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居住后,工资水平和收入增长预期将会提高,同时将能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将会提升,消费结构和生活品质也将升级。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的消费需求。从投资看,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居民住房等领域投资。初步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因此,新型城镇化可以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民生持续改善。谢谢。2024-08-02 15:57:24
  • [第一财经记者]这次《行动计划》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住建部如何推进落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谢谢。2024-08-02 15:58:00
  • [王胜军]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人是城镇化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战略鲜明的价值取向。老旧小区改造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工作,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们住建部抓城市更新行动过程中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抓“三个革命”,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累计更新改造水、电、气、热等各类老旧管线管道超过30万公里,加装电梯12万部以上,改造增设停车位300多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1万多个,还增设了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超过7.2万个。通过改造,这些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据统计,大约4400万户超过1亿的居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当然,这些成效都是阶段性的,目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仍在进行时。这次五年《行动计划》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我们对于抓好落实有三点考虑:一是在目标上,将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基点,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打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二是在方法上,重点用好这几年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的好做法,包括:坚持人民至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小区改什么、怎么改,都与小区居民一起商量,多方合力把好事办好;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多路径投入,解决停车难、充电设施不足等小区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刚才财政部领导也讲到,国家在这方面给了很大的财政支持,给地方资金补助,就是推动多方面投入把这件事情做好;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小区与片区相结合,拆违与新建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把存量资源整合好、利用好;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善作善成,推动改造提升;还有一个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入物业服务,建立健全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共同巩固维护更新改造成果。三是在机制上,不仅把现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好,还要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体检查病、改造治病的住宅小区有序更新改造机制,针对性实施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还有刚才我讲到的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正在抓紧研究建立,为小区房屋安全使用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把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扎扎实实完成好,让这项民生工作造福于更多的小区居民。谢谢。2024-08-02 15:58:25
  • [邢慧娜]最后一个问题。2024-08-02 15:59:19
  • [香港中评社记者]《行动计划》提到,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培育一批同城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都市圈。请问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如何促进都市圈的发展?谢谢。2024-08-02 15:59:28
  • [郑备]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行动计划》提出,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这是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是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都市圈形成的前提。都市圈建设要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交通网络,加快交通设施建设运营同城化,打通未贯通公路和瓶颈路段,提升城际通勤效率。其次,推动产业功能协同协作,培育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错位发展是都市圈发展的关键。超大特大城市要聚焦核心功能定位,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周边中小城市要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功能转移,与超大特大城市开展“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产业协作。再有就是,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公共服务便利均衡是都市圈成熟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不少都市圈在多模式合作办学办医和政府服务的异地通办等领域,都有很多成功实践。应进一步加强共建共享,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促进都市圈发展,要强化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推动规划统一编制、项目统筹布局、政策协同制定。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指导地方,以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为抓手,科学有序推动都市圈建设,提高中心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水平。谢谢。2024-08-02 15:59:46
  • [邢慧娜]今天的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大家再见。2024-08-02 16:00:02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已经公开发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的吹风会我们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先生,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先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尚建华先生,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先生,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先生。现在,先请郑备女士介绍情况。2024-08-02 15:01:2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郑备]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借这个机会,感谢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任务举措和组织实施作出部署。总体要求方面,《行动计划》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在工作推进中,注重把握好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集约高效原则。主要目标方面,《行动计划》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渠道进一步畅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健全,协调推进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明显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圈,城市安全韧性短板得到有效补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任务举措方面,《行动计划》部署了4项重大行动,分别为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对于每一项行动,都逐一明确了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方面,《行动计划》强调,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实施推进机制、加强监测评估。为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保障,《行动计划》还提出,统筹运用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健全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省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省实施方案,各市县要因地制宜细化政策举措和项目清单,切实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见效。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2024-08-02 15:08:22
  • [邢慧娜]现在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2024-08-02 15:08:45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此次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印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出台《行动计划》的考虑是什么?《行动计划》在任务举措、部署上有哪些特点?谢谢。2024-08-02 15:11:04
  • [郑备]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近十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显著扩大;“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明显加快,一批现代化都市圈逐步培育;城市建设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城镇化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仍待提高,一些中小城市和县城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不足,超大特大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城市安全韧性存在短板弱项。为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部署实施4项重大行动,主要是突出以人为本、聚焦两类重点地区分类施策、着力补齐城市短板。突出以人为本,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统筹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稳定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维护政策。聚焦两类重点地区分类施策。一类是对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构建产业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业、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另一类是对城镇化率较高且人口持续集聚的地区,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推动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着力补齐城市短板,主要针对城市发展中最迫切最突出的安全韧性问题,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洪涝治理,抓好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谢谢。2024-08-02 15:11:15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资金保障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中央财政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24-08-02 15:23:53
  •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 符金陵]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积极的财政措施支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目前形成了三个方面的支持政策体系:第一,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等享受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2016年,中央财政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已经累计下达2800亿元,用于增强各地区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资金的保障能力。支持筹建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助力城镇住房困难群体、新市民和青年人实现安居梦。不断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相关政策,实现相关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更好地满足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同时,不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第二,支持提高城镇承载人口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除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外,中央财政还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城市功能,比如从2024年起支持部分大中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市政设施补短板等,首批15个大城市已经纳入支持范围。十四五期间,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累计投入600亿元,推动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23年通过增发国债资金安排1400亿元支持全国重点城市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消除城市内涝隐患,打造人民安居宜居环境。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给予适当补助,支持县域物流等商用设施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镇服务功能。第三,支持通过新型工业化来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比如,整合设立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相关城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培育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出台奖补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安排奖补资金80亿元,支持1922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024年启动了新一轮专精特新奖补政策,进一步推动部分城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同时,通过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所在城市制造业领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以及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的品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前景广阔、任务艰巨,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五年行动计划所明确的目标任务,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力提效,更好推动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谢谢。2024-08-02 15:24:12
  •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此次《行动计划》中对此作出了部署,刚才介绍中也提到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请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2024-08-02 15:28:22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 尚建华]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做好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也关系到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同步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行动计划》要求,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首先,着力拓宽就业渠道。落实稳岗返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等政策,实施智能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吸纳就业支持举措,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容量。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推动组建区域劳务协作联盟,举办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推动农民工外出务工扩规模、提质量。其次,着力优化就业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基层,让农民工获得可感可知可及的高质量就业服务。继续做好“春暖农民工”等关心关爱农民工服务行动,把农民工作为百日千万招聘等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的重点对象,集中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再有,着力加强技能培训。积极摸排农民工知识技能基础、求职就业意愿和技能提升需求,分类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加强信息对接、人岗匹配,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企业订单、定向和项目制培训,深入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促进农民工实现技能就业。另外,着力维护劳动者权益。健全农民工等人员社保制度,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政策,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实施范围,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谢谢。2024-08-02 15:28:32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为什么《行动计划》要提出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这项工作又将从哪些方面着力?谢谢。2024-08-02 15:31:32
  • [郑备]谢谢您的提问。《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目的在于推动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这些地区大多位于中西部,是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来源地,目前尚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多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县城承载能力较弱,通过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县城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还有很大潜力。从近年发展态势看,有两个现象比较明显:一个是,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增长较快。近十年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增长了27.1%。另一个是,农民向县城集聚的现象比较普遍。从人口普查数据看,十年间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增长超过30%,县城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顺应农业转移人口流动趋势,综合考虑各省农村人口数量、地域相对集中连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等因素,《行动计划》提出,以冀中南、皖北、鲁西南、豫东南、湘西南、粤西、川东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县市,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在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方面加快突破。重点是抓好四方面工作。第一个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引导潜力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与发达地区产业对接协调合作机制,推动有市场、有效益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潜力地区转移。第二个是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推动同质低效产业园区整合升级,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业园区,提升园区设施和服务标准化水平。第三个是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建设,加快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水平。营造稳定公开透明的发展环境,便利人才跨区域流动,吸引企业家兴业创业。第四个是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城产业发展、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短板,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就业安家需要。按照《行动计划》要求,潜力地区省级政府要“一县一策”明确各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培育要求,引导重大产业项目在潜力地区集群布局。同时,研究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产业等政策,支持潜力地区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谢谢。2024-08-02 15:31:50
  • [南方都市报记者]《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和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任务,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实施?2024-08-02 15:39:03
  • [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 王胜军]谢谢您的提问。对城市安全韧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都很关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其中韧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要求。这次的《行动计划》就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作出进一步细化安排,我们将和有关部门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来共同抓好落实。在工作中,我们体会,提高城市的安全韧性水平,综合性、系统性很强,也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要想明白、干实在,把握规律,把思路理清楚,创新机制,用准办法。具体有几个方面:第一,要尊重科学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在工作中要尊重和顺应,不能够违背。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也是需要从工程、管理、技术、制度等方面协同发力。比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对城市运行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这方面有短板就要补上,管网老化了就要及时更新,否则就会有隐患,就可能出安全方面的问题。这几年,我们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一直在下功夫抓管网更新改造。接下来,我们将按照《行动计划》的部署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推进好燃气、排水、供水、供热等老旧管道的更新改造。第二,要坚持系统观念。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安全的问题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多因多果的特点,必须用系统观念、统筹办法、协同方式来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城市内涝的治理,必须统筹谋划城市的排水防涝设施布局,提升整体性和系统性,还要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建立健全城区的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的江河湖海以及水库的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第三,要依靠制度创新。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关乎长远。提高安全韧性水平要重视和依靠制度创新。比如,大家很关心房子的问题,房子像人一样也会变老,老了也会生病,这就需要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按照房屋建造的年代、功能类型确定体检频次,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消除发现的安全隐患。还要建立房屋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完善工程质量和房屋安全监管机制。另外,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为房屋体检、房屋维修、房屋保险提供资金保障,我们将加快推进这三项制度的建设。此外,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强化科技赋能,我们的城市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保障城市安全运行靠人海战术已经行不通,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比如,我们正在实施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对城市的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桥梁等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对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这样来提升城市的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守牢城市运行生命线。接下来,我们继续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这次《行动计划》的具体安排,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努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更美好。谢谢。2024-08-02 15:39:14
  •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行动计划》中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改革等方面都有不少部署,请问自然资源部门下一步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主要有哪些具体考虑和安排?谢谢。2024-08-02 15:47:38
  • [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局长 张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自然资源部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组建的部门,负责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部门之一。我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融合,全面服务保障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第一,在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引领和指导约束作用方面。一是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对支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乡村振兴、构建主体功能综合布局等作出总体性部署,同步完成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二是分类推进城镇空间协同紧凑布局,出台都市圈空间规划、市县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要求各地立足主体功能定位和城镇化发展阶段,因地制宜编制城市规划,推动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三是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出台社区生活圈、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空间、综合防灾等标准,开展健康、韧性、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研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二,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要素支撑保障方面。一是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挂钩政策,推动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向经济发展优势地区适度倾斜。二是针对城镇发展进入存量时代的特点,出台支持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设施等规划和土地政策指引,探索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资金技术换空间,鼓励土地混合使用和空间复合利用,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三是以乡镇为单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综合运用土地政策工具,盘活村庄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助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第三,在规划实施监督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方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以及2017年在北京考察时作出的“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重要指示要求,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首次完成全国683个设市城市城区范围划定,并从2020年开始开展重点城市体检评估,特别是针对超大特大城市、人口收缩城市和城镇化潜力地区,做好规划实施监测评估。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更好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谢谢。2024-08-02 15:48:01
  • [中宏网记者]如今大多数县城落户已经全面放开,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对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作出了具体部署,下一步在推进户籍制度过程中将如何更好地满足居民户籍登记和迁移的需求?谢谢。2024-08-02 15:55:57
  •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 仇保利]《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实施以来,公安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各地不断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中小城市落户门槛基本取消,成都、东莞、合肥等一批大城市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限制,越来越多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超过4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今后5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作出明确部署,提出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我们将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指导各地在坚持合法稳定就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城施策,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政策,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更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具体来说,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就业或居住年限原则上为半年,同时不得附加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额外限制条件。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目前有的就业或居住年限要求还比较高,要进一步降低年限门槛。对于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有条件的城市要探索取消积分落户年度名额限制。总的看,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顺畅、更便捷。谢谢。2024-08-02 15:56:37
  • [海报新闻记者]我们注意到,“十四五”规划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请问我国城镇化率还有多大提升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扩大内需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谢谢。2024-08-02 15:56:56
  • [郑备]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诚如你讲的已经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78—1995年是起步发展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1996—2020年是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进入快速发展的后期,城镇化率增速有所放缓,近三年年均提高0.76个百分点,但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农村人口有4.77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有1.69亿,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22.8%,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非农部门的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9倍,农民进城就业愿望仍然迫切,城镇化率提升还有较大动力。预计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至接近70%。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良性循环,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从消费看,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居住后,工资水平和收入增长预期将会提高,同时将能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将会提升,消费结构和生活品质也将升级。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的消费需求。从投资看,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居民住房等领域投资。初步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因此,新型城镇化可以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民生持续改善。谢谢。2024-08-02 15:57:24
  • [第一财经记者]这次《行动计划》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住建部如何推进落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谢谢。2024-08-02 15:58:00
  • [王胜军]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人是城镇化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战略鲜明的价值取向。老旧小区改造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工作,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们住建部抓城市更新行动过程中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抓“三个革命”,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累计更新改造水、电、气、热等各类老旧管线管道超过30万公里,加装电梯12万部以上,改造增设停车位300多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1万多个,还增设了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超过7.2万个。通过改造,这些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据统计,大约4400万户超过1亿的居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当然,这些成效都是阶段性的,目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仍在进行时。这次五年《行动计划》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我们对于抓好落实有三点考虑:一是在目标上,将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基点,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打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二是在方法上,重点用好这几年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的好做法,包括:坚持人民至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小区改什么、怎么改,都与小区居民一起商量,多方合力把好事办好;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多路径投入,解决停车难、充电设施不足等小区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刚才财政部领导也讲到,国家在这方面给了很大的财政支持,给地方资金补助,就是推动多方面投入把这件事情做好;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小区与片区相结合,拆违与新建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把存量资源整合好、利用好;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善作善成,推动改造提升;还有一个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入物业服务,建立健全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共同巩固维护更新改造成果。三是在机制上,不仅把现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好,还要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体检查病、改造治病的住宅小区有序更新改造机制,针对性实施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还有刚才我讲到的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正在抓紧研究建立,为小区房屋安全使用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把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扎扎实实完成好,让这项民生工作造福于更多的小区居民。谢谢。2024-08-02 15:58:25
  • [邢慧娜]最后一个问题。2024-08-02 15:59:19
  • [香港中评社记者]《行动计划》提到,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培育一批同城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都市圈。请问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如何促进都市圈的发展?谢谢。2024-08-02 15:59:28
  • [郑备]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行动计划》提出,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这是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是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都市圈形成的前提。都市圈建设要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交通网络,加快交通设施建设运营同城化,打通未贯通公路和瓶颈路段,提升城际通勤效率。其次,推动产业功能协同协作,培育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错位发展是都市圈发展的关键。超大特大城市要聚焦核心功能定位,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周边中小城市要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功能转移,与超大特大城市开展“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产业协作。再有就是,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公共服务便利均衡是都市圈成熟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不少都市圈在多模式合作办学办医和政府服务的异地通办等领域,都有很多成功实践。应进一步加强共建共享,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促进都市圈发展,要强化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推动规划统一编制、项目统筹布局、政策协同制定。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指导地方,以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为抓手,科学有序推动都市圈建设,提高中心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水平。谢谢。2024-08-02 15:59:46
  • [邢慧娜]今天的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大家再见。2024-08-02 16:00:02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