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崇泉]: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商务部主办,福建厦门市政府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今年9月8日在厦门举行。今天的发布会主要向大家通报我国吸收外资,对外经济合作以及本届投洽会的有关情况。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商务部马秀红副部长;福建省苏增添副省长;厦门市张昌平市长。首先请马秀红副部长介绍有关情况。

发布会主席台
[马秀红]: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在商务部出席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新闻发布会。在座各位媒体,大多数都是多次参加我们类似这样的新闻发布会,也是多年来积极参与,并且大力的对外报道我们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媒体朋友们。从1997年由商务部主办第一届中国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至今,已经是十个年头了,今年9月8号到11号,我们将在中国厦门举办第十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这个投资贸易洽谈会能够走过十年的历程,而且在这十届中,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得到了我们国内31个省市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世界上相当多国家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这个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整个组委会31个省市、自治区、政府,还有国务院的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福建省,还有厦门市的大力支持,所有的与会中外企业家们的大力支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确实也是离不开我们广大媒体的积极支持和广泛的报道。所以在此,我代表商务部,也代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44个单位对媒体朋友们所作出的努力和支持,表示感谢。
[马秀红]:我们对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的有关活动进行正式发布之前,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一个近况包括取得的成绩。从中国吸收外资来讲,大家都很清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这个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到现在已经27年了,中国首先提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小平同志在1978年提出的。1979年全国人大就颁布了第一部吸收外资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法》,就此拉开中国吸收外资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当然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非常广泛,也有它非常它的内涵,但吸收外资在27年对外开放不断推进过程中,始终是中国对外开放这个基本国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所采取的一系列适用于中国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就是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不同时期的政策也构成了我们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7年的努力,中国吸收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近几年,中国吸收外资的重点放在了不断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吸收外资水平。特别是今年3月份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提交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其中对对外开放,吸收外资有明确表述,就是在未来五年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外商产业结构,鼓励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的企业,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投资设立先进型的生产企业,也鼓励外商投资服务贸易,大力推进我们国家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在吸收外资政策中,我们还要更加关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到现在为止,大家也都知道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我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我们我们各个不同区域的共同发展。为了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协调发展,中央国务院陆续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战略,去年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对于东部地区就要求东部地区实现,提高质量前提下的快速发展。所以中国全方位区域发展格局,也使我们吸收外资的政策更加注符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要求,突出区域发展政策。作为中国政府来讲,我们将加大鼓励外商到中国的西部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去投资。我们也特别的加强我们的宣传和促进工作,鼓励在沿海地区已经成功举办,并且愿意继续扩大它在中国的发展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到西部、中部、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再投资。无论是从我们的产业政策来讲,还是吸收外资的区域政策来讲,都是要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近期按着我们国家提出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规划,做好我们的吸收外资工作,提高吸收外资的水平,使吸收外资继续发挥对我们的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马秀红]: 从“走出去”的战略来讲,在座诸位对“走出去”这个战略都不陌生,因为积极推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的经济贸易合作,到国际上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去,在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中,对于推进实现国家提出的共同发展战略,我认为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方面,应该说最近这几年步伐大大加快,而且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这里头因为时间有限,今天主要是推介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所以我就不占用太多时间。我非常简要的给大家几组数据。截至到2005年底,我们国家的企业,中国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517亿美元,这里头还不包括金融类的、保险等类别在后海外投资,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358亿美元,累计完成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356亿美元,累计派出劳务人数达到了347万人。2006年开局非常好,我们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加快,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继续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根据我们商务部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就是非金融的对外投资2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0%,这个增长幅度相当大。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订的合同金额达到了82.5亿美元,同比增长79.3%,完成的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9.8亿美元,接近6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5.2%。我们国家的对外劳务合作完成的营业额达到9.9亿美元,同比增长5.3%。新签的劳务合同12.3亿美元,同比增长31%。在今年前三个月,全国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3万人。可以看出我们“走出去”的实施步伐明显加快,这和我们中国坚持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实现共同发展战略,并且实实在在的采取措施,来推进这一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分不开的。近期召开了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大会,吴仪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我相信随着“走出去”战略被更多企业,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所认知,大力扩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战略,更多的被世界上更多国家所认知。中国“走出去”战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马秀红]: “引进来”、“走出去”,实际上这是相互结合的一个整体。因为都是投资的国际合作。过去在中国有27年的对外开放经验,我们在鼓励外商对华投资方面,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现在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超过了6400亿美元,而且主要是这十几年所发生的。对我们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协调发展,对于我们各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我们经济质量的不断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给大家更正一个数字,我们在今年的1月10号,向媒体公布的中国吸收外资统计快报,公布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是603亿,比2004年有所下降,下降了1%点多,这个是当时快报的数字,公布按的时候我们里面有一个注解,就是我们专门强调了,10号给大家的数据不包括中国金融业,也就是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吸收外资直接投资的数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通过不同的渠道,它统计的数据最后能够提出的时间不一样,就是这几个领域,在10号的时候无法给我们一个完整的数据。但是根据我们的工作程序和咱们媒体都已经知道的对外发布信息的时间,10号一个发布时间,我们必须得发布,所以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在当时发布的603亿里面没有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之后在3月份我们对1月10号公布的数据进行了补充,就是把银行、保险、证券业,2005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就是外商实际投入到这个领域的金额,按照FDI严格界定的金额,纳入到我们全国吸收外资金额的总额之内,根据当时我们报告的数据,2005年银行、保险、证券,外资实际直接投资金额达到了118亿美元,这是非常大的数字,以前每年我们都进行修正,大家不大重视也不大关注,因为这个修正很小,对我们的总量起不到多大的改变,所以大家不太重视,我们也没有给大家解释,这是每年都做的工作。但今年,因为这个金额比较大,它使我们2005年全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总额达到了724.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42%,将近20%。这是一个全面的数字。同时也反应了我们国家吸收外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服务贸易领域,现在已经开始成为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重点领域。
[马秀红]: 大家都知道,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以制造业为主,这是跟中国实际的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和中国的国情,还有全球的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过程紧密相连的。这不是谁刻意的一件事情,这是经济发展规律所致。走到今天,我们在提高吸收外资水平的时候,我们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吸收外资的发展。所以我想,在去年我们吸收外资已经呈现出国家政策要求实施的特点,也反应了我们国家整体的经济结构调整,我们的金融领域的扩大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所有这些政策,反应在我们吸收外资方面的一个特点。所以借此机会,今年到现在一直没有机会跟媒体见面,我说一点额外的话,给大家再说一下,就是去年实际吸收外资的情况。如果说摈弃金融业,就是银行、保险和证券,如果按照以前的可比来讲,我们国家的吸收外资确实有所下降,差不多下降了1.5%左右。今年1到4月份,吸收外资形势还是比较好的。1—4月份全国累计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是12639家,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下降了3.46%,实际使用外资184.8亿美元,同比增长5.76%,从产业结构来讲,从外商投资结构来讲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在这里面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服务业仍旧是我们吸收外资的新增长点。借此机会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引进来”、“走出去”的简单情况。介绍这个情况和我们进一步宣传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是紧密相关的,因为我们这个洽谈会是全国唯一的以投资为主题的全国性的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到现在为止,我的同事告诉我,我们这个投资贸易洽谈会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当前唯一的以投资促进为主题的全国性经贸活动,同时也是经过全球展览业联盟认证的全球唯一的投资促进类的展会。是目前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促进盛会。在过去九年中,连续举办九届,每一届都比上一届的水平有所提高,根据组委会统计的数据,自1999年以来,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共签订了一万多个各类投资合作项目,这里面包括外商对华投资,也包括中国企业到海外去投资。而且中国企业到海外去投资,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不仅仅包括中国企业,到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的发展中国家去投资,也包括中国企业到发达国家去投资,因为最近这几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有越来越来自美国各州,来自欧盟各成员国的投资促进机构,设立他们的宣传点站,带着当地的企业,到洽谈会上来宣传当地的投资环境,吸引中国企业到那个地方去投资,我想这些都产生很大的效益,所以使我们的成果能够如此之显著。最近这五届以来,每一届我们都能够吸收到差不多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或者境外投资促进机构,或者是其他国家的政府政要和主管投资的政要官员来参加盛会。
[马秀红]: 我们投资贸易洽谈会,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也是踊跃的参加,每届投资贸易洽谈会都有不少于一百家大的跨国公司代表和他们组织的代表团参加我们的会议。全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全国性的商协会也作为成员单位积极的推动和参与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经逐步的发展为举世瞩目的投资博览会。今年适逢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十周年,所以我们希望应该在办会的质量和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在我们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内容设计上,应该更具有特点。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始终是坚持以投资洽谈,投资政策的发布,投资信息的集中和发散,还有投资项目的洽谈为我们的主题,而且在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我们始终是坚持两个主线,这两个主线就是鼓励外商对华投资,促进中国企业到海外去投资,也就是紧密的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作为我们整个办会的宗旨和主线。同时我们投资贸易洽谈会也坚持四个突出,突出以投资洽谈为主,突出全国性和国际性,突出中西部地区,我们现在又加上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振兴,就是突出我们国家的区域政策,还有一个是突出对台经贸合作,应该说我们在这四个方面坚持了我们的办会宗旨,紧紧围绕着我们“引进来”、“走出去”这个主线,强调四个突出,使我们的洽谈会办得越来越好。
[马秀红]: 我记得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之后,经过国务院的批准,我们的名称改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务院批复我们的办会方案里面,提出了八点要求,这八点要求合起来一句话就是必须要把我们这个会办好,而且还要一届比一届的水平有所提高。我们的苏省长和张市长还会向记者朋友们具体介绍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届大会筹办的情况。希望这个会议能够得到我们全国媒体的关注,当然更欢迎媒体朋友们积极的参加,并且给我们大力的报道。谢谢诸位!
[主持人]: 下面有请苏增添副省长介绍第十届投洽会的筹备情况。
[苏增添]: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对长期以来关注、关心和支持投洽会发展的各位新闻界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刚才,商务部副部长、投洽会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马秀红女士发布了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合作形势及第十届投洽会新闻。现在,我简要介绍一下本届投洽会的特点和筹备工作进展情况。投洽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将于今年9月8日开幕的第十届投洽会坚持以投资促进为主线,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突出全国性和国际性,突出投资洽谈和投资政策宣传,突出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对台经贸交流。2006年正值投洽会十周年,也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又恰逢厦门特区建设25周年,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商务部的精心指导下,本届投洽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国际性更加凸显。本届投洽会进一步强化国际投资促进功能,围绕跨国投资发展新趋势和国际投资贸易热点问题,精心组织策划,举办一系列有影响、有特色的活动。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金融公司、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等5个协办单位将继续参会参展并举办有关活动。目前,境外机构参会参展非常踊跃,已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123个境外机构确定莅会;德国、尼日利亚、菲律宾、荷兰等4个国家的政府机构还将举办馆日活动。二是实效性更强。本届投洽会组委会加大了投资商的邀请力度,加强了项目的征集和包装,目前已收集到国内外招商项目近2万个,并将进一步扩大项目对接规模,增加项目对接专场活动,延长项目对接时间,创新方式,挖掘潜力,力争让每一个参会的成员单位都更有收获。此外,本届投洽会新增了办会力量,对外友协和全国工商联正式成为投洽会的成员单位,使成员单位数扩展至47个。组委会将更加注重发挥成员单位作用,推动其邀请更多企业前来参会。三是对台特色更加显著。在两岸关系出现新变化的形势下,本届投洽会专门设置台资企业展区,举办台资项目对接会,并加大了对台湾重要客商的邀请力度。同时,还将举办第二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等系列涉台活动,进一步推动两岸的合作与交流。四是服务保障更加完善。福建省、厦门市提早启动综合保障工作,一批新的星级酒店、商务洽谈会所等配套设施将投入使用,投洽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将为大会提供安全、便捷、规范、高效的服务,努力让每一位参会客商满意,让主办单位满意,让新闻界朋友满意。当前,福建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要求我省抓住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海峡西岸”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八闽大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商机无限。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厦门市人民政府作为投洽会的承办单位和东道主,将举全省、全市之力,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好大会各项综合保障工作。再过91天,第十届投洽会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福建厦门隆重开幕。我们热忱期待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和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相约“9·8”,共谋发展!谢谢大家!

福建省副省长苏增添
[主持人崇泉]: 谢谢苏省长。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提问的时候,请你们说一下媒体的名称。谢谢大家!
[现场提问]: 最近有消息说,8月份全国人大要审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您认为应该设立多长的过渡期,才能保证外资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就是在修改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外资的政策长期?
[马秀红]: 这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也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因为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这是在我们税收体制改革,很早就提出来的一个税制改革的总体趋势。适时调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两税合一,我们认为符合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国家提出的税制改革原则,实际上是减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收。我想在整个讨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的过程中,这些原则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原则。当然,你谈到过渡期的问题,整个两税合一的方案还是在讨论过程中,我自己个人认为,现在应该是两税合一得以实施的一个时机了。因为中国经过27年的不断推进的对外开放,特别是我们不断加深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国家的企业也都是在市场运行机制的环境下在运行。所以公平和竞争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的市场经济的特点。在税收上,实行内外资一致,我认为现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政策调整方面,就是需要政策调整的方面。当然,由于我们过去的历史环境和条件所形成的就是内外资两个所得税税率,我认为这个也是适应当时中国整个经济发展进程的实际需要。在这里头也起了很大作用。即便在现在,就是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一些不同类别的企业实行了一些不同的税收待遇,这个并不是一个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事情,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现在是两个所得税法合并成一个所得税法,总体内外资从原则来讲是实施统一的税率和统一的税收政策。这个是符合我们国家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得以完善的需要。对于已经设立的企业,在实行新的政策的时候,给予它一定的过渡期,使它能够平稳的来过渡到适用新的税法,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普遍的做法。因为对于已经设立的企业,是按照原来的税收规定,进行它的投资策划、它的可行性研究,它的整体企业经营,税的政策是它制定这些研究报告和经营方略的重要内容。所以,一旦所得税有所改变的话,必然会对它原来依循的这些规定所做的一些方案就会有一定的影响。我想在整个所得税调整的过程中,政府各个有关部门会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会给予这个企业合理的过渡期。
[现场提问]:国外记者提问(英文)
[马秀红]: 我1—5月份的数字还没法给你,因为我们外资的信息发布是在10号。我刚才给了一个四月份的,1—5月份,我估计和我刚才讲的数字会有变化,增减比例不会有太大变化。第二点,到底有多少银行在中国投资了,我现在没有这个具体的数据。因为银行总的来讲,过去的金额数据都不太大,我想可能不会超过20亿美元。不管怎么说,在2005年银行领域的外资进入是一个比较大幅度增长的一年,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第三个关于你问到的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作为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讲,很重要的一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的,推进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目前全世界大概有90多个国家都有反垄断法,中国研究反垄断法也已经很长时间了,十几年了,就是提出制定反垄断法到现在提出一个草案,这个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反垄断法肯定是从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为出发点来制定的。中国制定反垄断法是充分借鉴了,因为国际上都有许多非常成熟的经验,90多个国家囊括的不仅仅是美国、欧盟这样发达国家,也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所以这些国家在制定反垄断法和实施反垄断法过程当中都有一系列经验,而且他们也是在不断的完善,而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在制定反垄断法的过程中,法制办召开了很多国际研讨会,包括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很多国家的专家都来参加,给我们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也介绍了他们整个反垄断法的制定建立过程,欧盟说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美国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中国制定反垄断法一方面是充分借鉴了国际上成功经验,同时基于中国的国情,因为国家制定反垄断法,之所以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都是随着它的国家的经济环境,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来不断的予以完善的。所以我们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目前的国情,适应中国国情。所以,两个方面在立法过程中都予以充分的考虑。这个反垄断法不仅仅是针对外国公司或者是外国投资者的,我说所有的参与市场的经营主体,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恐怕都要遵循。因为中国反垄断法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刻意的针对外国企业的特殊要求。当然,这还是在制定过程中,正在讨论准备提交全国人大来进行审议。所以它还是在立法进程之中,并没有最终的发布。
[现场提问]: 我是福建电视台的记者。我想问苏省长一个问题,我们省现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投洽会作为在我们省举办的一个投资性盛会,对我们海峡西岸经济区有什么建设?
[苏增添]:谢谢社会各界,包括新闻界的朋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多关注,对福建省的整个发展给予支持。2004年,我们省委省政府立足于福建的区域优势,也立足于服务全国的发展大局,立足于逐步的统一大业。审时度势,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完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这样一个战略部署,这个战略部署提出来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在省内外,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特别是海外的华人华侨。所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去年底在中央“十一五”建议里面已经写进去了,今年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上也进去了,应该说海峡西岸经济区得到了中央的认可,特别是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到福建省视察,总书记对我们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发展构想给予充分肯定。在福建厦门举办这样一个投洽会,对福建省海峡西岸区的建设是互相关联,也是互相促进。一方面,投洽会的发展壮大将为进一步的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第一计划就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福建省的一大优势,一大潜力,一大支撑。我们始终把对外开放摆在第一位,这也应该是抓住了福建省的特色,突出福建省的优势,我们福建省要继续充分对外开放这样一个特殊优势,发挥外经贸带动经济作用,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投洽会的发展壮大应该要对我们海峡西岸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十一五”的目标就是2007年GDP要翻一番,2008年人均要翻一番,按照这个目标,“十一五”固定投资要18000个亿的投入,其中有一大块就是要社会各界,包括海外的投资,来支撑这一块。在基本建设这一块是5000多亿。在厦门举办这个投洽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我们要吸引更多的外商到我们福建来投资。
加快海峡西岸区的建设将极大的推动投洽会和迈向国际投资博览会的发展目标。它的提出和实施也是为未来发展有利于我们福建更大的范围,推进资源要素的流通。
[现场提问]: 97年的时候,我在厦门就是9.8投洽会的志愿者,现在投洽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名片,我觉得厦门积累了很多优势,今年已经是第十届了,能告诉我说今年怎么发挥更大的优势,在拉动经济的同时,厦门的整个发展情况怎么样?谢谢!

记者提问
[张昌平]: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代表厦门市政府,长期以来关心和参与投洽会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我在这里表示一定的感谢。我再次邀请各位在今年9月8号,有些新的朋友是首次再到厦门去。我们将为你们的采访和报道活动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和保障。刚才讲到了厦门市办投洽会今年是第十届了,会有一些什么新的打算?今年我们考虑到投洽会已经十周年了,今年又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我们作为投洽会的承办单位,将以创新和求实为自己的宗旨,以“走出去”和“引进来”为主线,我们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且力争在水平上有所提高。今年我们想在五个方面有所创新,更加求实。
第一,我们想在项目的,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的项目的科技含量方面我们想再做一些努力。
第二,我们想在投资的政策和信息披露方面,再做一些努力。这次我们到北京来,在商务部的支持下,正在与国务院的各个有关部门,特别是经济管理的综合部门正在进行请示,希望他们在今年9月8号的时候都到厦门去,能够公布一些新的政策,能够再披露一些新的信息。包括国家统计局。
第三,我们想在合资、合作方面的多样性的方面、广泛性方面再做一些。不仅仅是我们“引进来”的项目资金方面,更多的是在它引进的技术,引进的人才,引进的先进管理等方面要做一些努力。在引进的国别方面再做一些努力。同时我们国家的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包括民营企业走出去方面,我们希望能够走得更加广泛,项目也更加多样化。
第四,在现代服务业,包括了金融、中介这样一些方面,能够继续下大努力,引进更多这个方面的投资。
第五,我们想在项目的对接会前准备方面再做一些努力。最近几年我们找到了一个投洽会更加务实的好方法,就是项目对接。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的项目进行对接,国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需要中国去投资的一些项目,也要提出来,进行对接。包括国外对我们中国内地进行投资,中国各个省份吸收外资的一些项目进行对接。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用了一年的时间,在这方面进行了准备。项目的洽谈机会更加多了,合作最后能签约的机会也就更多了。所以我们今年想在这五个方面再做一些新的努力。
[现场提问]:我是经济参考报的记者。投洽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越来越开始尝试跨国并购的尝试,像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失败,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虽然成功了,但也很曲折,现在联想遭到了美国政府采购方面的不公平待遇。还有一些IT在国外进行投资也遭到了外国政府以安全为由的审查,我想请问中国企业遇到这些问题,商务部是怎么对待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反垄断的,据报道国务院昨天已经通道了反垄断的草案,向全国人大报送。您在商务部也是分管条法司的,对反垄断应该有相当经验,所以反行政垄断在其中的地位是什么,据报道反行政垄断在其中已经被删除了,请您证实一下这个消息,并谈一谈您的看法。谢谢!
[马秀红]:“走出去”我刚才已经讲了很多,就是中国政府促进和推进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主要工作还是服务,因为中国是市场经济,走出去的无论是投资还是其他方面合作,这是企业的决策,是企业领导人的决策,作为政府来讲,从政策来讲我们支持他们走出去。从具体工作来讲,我们服务他们走出去。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并不是很多,特别是投资,这是战略性的长期决策。所以我们到海外去投资设厂,或者跟人家合资,这个都是很新的事情,所以我们的企业没有经验。再有一个,我们企业面临信息不对称,这个信息不对称不仅仅是中国企业面临,其他国家企业也面临,就是信息不足够,不能有足够的信息,不能了解他所开展业务的当地情况,和当地政府的要求,对于他真正的决策或者是正常的经营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当时也有对项目的风险评估,以及在运营过程中,怎么能够了解当地法律,依法在当地运营取得更好的效果等等,在这些方面我觉得作为政府来讲,在增强服务方面,都应该加大工作,特别是提供信息。我们每年发布一个部分国家和地区投资贸易环境报告,在这个投资贸易环境报告里面,这个工作大概是连续三年了,第一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不太多,现在越来越多,这是其中之一,我们在海外的经商参赞处有两百多个。国家或者地区政府对吸收外资的鼓励领域是什么,希望在哪些方面,有些什么样的政策,当地国家要想在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经营,你要遵循什么样的法律,应该跟什么样的组织建立起来合作渠道等等,这些方面也是需要我们帮着做的。所以在“走出去”政府提供服务方面,这里面有大量工作需要做。我们已经积极做这些工作,但做得够不够,是不是还需要加强,我想还是不够的,确实有必要加强。我们企业走出去面临一些问题,你刚才讲的是一些个例,我们在海外投资的企业没有一万家也是有九千家了,如果加上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合作等等也得有一万家。出现的中海油这样的情况是极个别的,这个情况其实大家心理都清楚。总的来讲,我认为经贸合作就是经贸合作,投资就是投资,中国企业到海外去开展经济贸易合作,它就是企业的经济贸易行为。我们都应该实事求是,就像中国对待其他国家的这些公司、企业、组织、个人到中国来开展业务一样,来对待中国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我觉得把任何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而且无益于促进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建立,也无助于在任何国家成长过程中,实现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
[马秀红]:第二个问题就是反垄断,这个问题首先我不是专家,虽然我是负责条法司工作,但未必就是法律专家,所以基于非法律专家的角度来讲,对于你的问题,我也不是特别清楚,我是知道我们的反垄断法里面确实还是涉及到了行政垄断,具体是在哪一章里面怎么叙述的,还真是不太清楚。但肯定包括行政垄断的相关条款。谢谢!
[主持人崇泉]:谢谢马部长。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