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发布
 
卫生部介绍妇女儿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等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09日 10时52分   来源:中国网

    卫生部于9月9日10:00在卫生部(西直门外南路1号)5楼新闻发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针对妇女儿童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情况。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主持本次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摄

    邓海华: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卫生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傅卫副司长,向大家通报妇幼领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的工作进展情况。在发布台就座的还有两位专家,一位是四川大学朱军教授,她也是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主任,另外一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苏穗青教授。首先有请傅卫司长通报有关情况。

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傅卫 中国网 张琳摄

    傅卫:媒体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下妇幼领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进展情况。

    为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国家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4个项目列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要求,卫生部对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通过制定项目管理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培训,加强督导检查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项目的实施。

    一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在2000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我国政府对会议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作出郑重承诺,其中包括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项指标。实行住院分娩是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针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不高的现状, 在2009年启动医改后,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范围从原来的中西部地区扩大到全国农村孕产妇,各级财政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人均补助400元、中部地区人均补助300元,东部地区按照不同比例予以补助,其余部分由地方财政予以补助。2009-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79亿元用于该项目。截至2011年7月底,共补助农村孕产妇2262.4万人。

    二是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据专家估计,每年约有20-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我国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出生缺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神经管缺陷作为严重致死致残的重大出生缺陷,通过增补叶酸进行早期干预,措施简单,效果明显。2009年起,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被列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该项目为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免费增补叶酸,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农村生育妇女出生缺陷防治的意识和能力,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2009-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3.2亿元用于该项目,地方按不同比例予以配套。截至2011年7月底,共补助1889.5万农村生育妇女服用叶酸。

    三是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世界范围内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46.6万例,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病例为13.2万,约有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有关数据表明,全球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15万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为12.6万例,我国每年约3.7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为促进妇女"两癌"的早防早治,降低死亡率,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2009年卫生部和全国妇联共同开展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计划2009-2011年为全国221个县的1000万名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检查,为200个县的120万名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癌检查。2009-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3.5亿元用于该项目,地方按不同比例予以配套。截至2011年7月底,已累计完成1058万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和118万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

    四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每年报告的女性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当年全国报告总数的比例有所增加,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儿童的危险不断增加。近年来,先天梅毒的报告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妊娠梅毒导致的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不良结局,严重影响了妇女和儿童健康。为加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力度,2003年起卫生部在5个省的8个县(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2009年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央财政投入8266万元,通过为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筛查、咨询指导和相应的干预服务,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减少儿童的艾滋病新发感染。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增加到8.39亿元;项目内容扩大到预防艾滋病、先天梅毒和乙肝等母婴传播性疾病的综合防治;项目覆盖面从2009年的453个县扩展到31个省(区、市)1156个县,项目惠及的孕产妇达到640万人,占全国孕产妇总数的44%。自2003年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以来,截至2011年6月底,累计检测孕产妇约1741万人,检出HIV阳性孕产妇17202人。

    从2009年至今,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促进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30.0/10万,婴儿死亡率为13.1‰,实现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目标要求,其中婴儿死亡率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同时,主要健康指标在城乡、地区间差异进一步缩小。2009-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下降幅度显示农村大于城市,西部大于中部和东部。2008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1.24倍,至2010年为1.01倍,已基本接近。农村住院分娩率从2008年的92.3%上升到2010年的96.7%。

    二是出生缺陷干预初见成效。2009-2010年,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下降幅度达11.4%,明显高于2005- 2009年的年平均下降幅度;农村地区下降幅度达12.8%,明显高于城市下降幅度。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在全国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的顺位已从2001年的第3位下降到2010年第5位。

    三是妇女“两癌”检查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取得预期效果。通过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2009 -2010年共检出宫颈浸润癌及癌前病变8682例,其中宫颈癌前病变7732例,宫颈癌950例,早诊率达92.3%;同期共确诊乳腺癌415例,同时检查出良性肿瘤6344例,通过“两癌”检查,促进了妇女“两癌”的早诊早治。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项目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干预前的33%下降到7.9%,有效地降低了儿童的艾滋病感染率。

    四是探索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策略。通过部门协作,工作协同,提高“两癌”患者的救治保障水平,使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中的阳性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中,及时将妇女“两癌”纳入重大疾病救治病种范围;全国妇联设立了“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对患病贫困农村妇女进行救治。

    同时,通过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探索了适合基层和群体的服务模式和适宜技术,加强了妇幼保健专业队伍建设,也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通过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知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卫生部正在积极组织研究在今后的医改工作中逐步扩大项目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使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更多的妇女儿童。

    邓海华:谢谢傅司长,傅司长刚才介绍了在妇幼领域四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上个月的例行发布会我们介绍了疾控领域三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在医改里还涉及一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就是“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这项工作进展情况,卫生部刚刚在网站上发布了一个通报,大家可以去浏览。也欢迎各位记者深入基层,去挖掘一些鲜活的故事进行深入报道。

    我这里还有一个信息。9月22日是第23个“全国爱牙日”,卫生部、全国妇联将联合举办“全国爱牙日”的主题宣传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是“呵护孩子,预防龋齿”。具体的情况,在发布稿中都已经涉及到了,今天的发布会现场我们还请来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两位专家,一位是郑树国主任医师,还有一位是司燕副主任医师。

    今天发布会的现场还有几位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魏丽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张保宁教授。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是提问时间。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有关输入性脊髓灰质炎的问题,目前了解到,从昨天开始,新疆已经对15岁以下的儿童包括青少年进行两次接种疫苗,目前我们国家国内其他地区是否有输入性的疫情,卫生部对这方面具体有哪些防范措施?

    邓海华:新疆和田地区发生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输入性疫情的有关情况、工作的进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已经向社会进行了通报,卫生部也将有关情况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相关国家进行了通报。根据我了解的情况,截止到9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累计报告了9例脊髓灰质炎的确诊病例,其中1例死亡,其余8例仍在治疗和康复之中,没有生命危险。这9例都发生在和田地区。卫生部对这次疫情高度重视,陈竺部长、尹力副部长先后率领三批专家组赶赴新疆指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卫生部也从全国其他地区调派了90余位专业技术人员和新疆的重点地区协助工作,包括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和强化免疫工作。

    到目前为止,其他的地区未发现这样的输入性疫情。国际的经验和我国既往实践表明,通过开展重点地区的强化免疫等综合措施,可以迅速建立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有效地控制和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新疆目前正在按照计划,有序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在已经完成了病例主动搜索、重点人群应急接种以及其他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9月8日到12日,10月8日到12日,开展两轮强化免疫接种工作。这是我了解的一些具体的情况。

    关于为什么我国消除脊髓灰质炎后,还会出现这种输入性疫情,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已经做了解释,在卫生部和疾控中心的网站上都有。据我了解的情况,只要目前全球还有国家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流行,已经消除脊灰的国家就有输入性的危险。全球有4个有本土脊灰流行的国家,3个和我们接壤,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这次新疆和田输入性的疫情野病毒来自巴基斯坦。

    这次疫情再次说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预防接种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有利于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谢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关注妇女儿童发展纲要:57个目标保障妇女权益
· 陕西省召开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
· 2011年起陕西年投入1800万实施妇女儿童民生项目
· 全国妇联召开“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会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