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战略新兴产业带强势崛起

2023-08-08 08:48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创新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15年至2022年,长江经济带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提升到2.52%,一批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加快形成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沿江行进式调研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提质增效升级,巴山蜀水至江南水乡间,正崛起一条充满活力的战略新兴产业带。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世界最大内河经济走廊正加快形成。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重点产业上下协同、有机互融,不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为引领,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产学研合作越来越密切,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面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全球影响力。

光谷广场综合体(2023年6月14日摄)伍志尊摄/本刊

战略新兴产业形成全球影响力

为听障人士服务的手语数字人,几分钟就能完成三维建模的智能软件,可以实时查看路况的立体地图……近日,在张江科学城,一家小型创业企业在大院大所的协同创新驱动下,开发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应用。

“上海科技大学与我们联合完成了这些应用的开发。”叠境数字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朝华告诉记者,借助高校技术转化,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成果颇丰。

近年来,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奋力打造全球科技型初创企业首选地。2022年,上海新增科技企业10.7万户,占全市新设企业数的28.9%,相当于每新设4家企业,就至少有1家高技术企业。

在长江中下游的安徽,“芯屏汽合”产业协同发力,融通创新。其中,新型显示产业形成“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格局,拥有5条高世代显示面板生产线,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显示器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全国五分之一,成为影响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有着“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已超5000亿元,成为全球知名光电子产业基地。

走进光谷,长飞光纤公司一座30米高的拉丝塔正高速作业。光纤预制棒经过约2000摄氏度的高温软化,以每分钟3500米的速度被拉成头发丝般的光纤。公司负责人说,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长飞光纤已实现预制棒到光纤、光缆全链国产化,产品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溯江而上,西部科创高地重庆两江新区正全力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高地。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生命健康产业链链长皮涛说,依托上下游完整的产业生态,两江新区正着力推动“医学—医药—医械—医疗”“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

2022年,两江新区生命健康产业规模135.1亿元、同比增长18.5%,聚集相关企业241家,拥有重庆市2/3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

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大数据业务从互联网数据中心存储拓展到云服务等多个业务板块,服务客户上万家。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积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不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目前,贵州累计落地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18个,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8个。到2025年,贵州数据中心标准机架将达到80万架、服务器达到400万台,累计建成5G基站18万个以上。

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2022年,长江经济带GDP达5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46.5%,比2015年增加1.4个百分点,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科创资源引领多链融合

长江沿线多个城市科研实力雄厚,更合理高效地配置创新资源,是长江经济带提质增效的宝贵机遇。去年底,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中,三一重工长沙园区的“18号工厂”入选。在“18号工厂”中小件立库的建设与实施、总装线助力机械手的供应以及物流优化方案中,出现了不少湖北企业和高校的身影。三一重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三一重工与湖北的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越来越密切,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应,全面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目前的‘中三角’正变身为多维一体的‘黄金三角’。”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教授吴传清介绍,过去长江中游城市群由于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高度相似,彼此间的协作并不频繁。近年来,鄂湘赣三省有意在产业链条和科技创新上谋篇布局、错位发展,引导城市群内部强链补链、协同联动,逐步勾勒出分工明确、层次合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深度融合,长江中游城市群聚力打造协同发展共同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速推进,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上海、武汉、重庆等区域性中心,带动辐射纵深腹地的发展格局。依托长江综合立体交通通道,打破区域制约,实现沿江工业群、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串珠成线”。

融合态势正重塑长江经济带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在湖北枝江,一块小小的磷石膏将上中下游紧紧串联在了一起。“我们是湖北的公司,团队核心成员来自上海,技术研发出自湖南,产品销往江西。”湖北宜昌胜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宁介绍。作为沿长江磷化工重镇,枝江长期受污染性废弃物磷石膏的困扰,2022年,专门引入胜创新材料项目,破解了这一难题。

在国内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湖北兴发集团,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建立了省级的三峡实验室,实验室里陈列着黑磷、硅气凝胶等新材料。“这些黑磷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用于超级快充、芯片制造等。”兴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普通黄磷一吨卖2万多元,而我手中的黑磷,一克就可卖到5000元。”

“长江经济带的激光产业链越来越完善,不仅带来了成本的大幅下降,也使我们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快速更新技术与产品。”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说。作为国内激光行业龙头企业,华工科技多年来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合作伙伴遍布长江沿线。

合作的机制不断深化。今年3月,鄂湘赣三省共同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共创云和鄂湘赣三省大学科技园联盟,聚焦长江中游城市群重点产业,协同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联盟已有220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入驻,累计促成科技服务交易327笔、交易额达1.21亿元。

“规划衔接互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长江经济带联结得更加紧密。”吴传清说。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奇瑞汽车智能网联超级一工厂生产车间(2022年11月9日摄)刘军喜摄/本刊

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冲压、焊装、涂胶、检测……皖江之滨,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芜湖生产基地的智能化产线上,300多台机器人密切配合,制造过程如行云流水,平均90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

“瞄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持续加大科研攻关,打造绿色工厂,推动产品创新迭代,稳步拓展国际市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邬学斌透露,一季度奇瑞累计销售汽车33万余辆,同比增长44.1%,创下历史新高。

长江沿线正在兴起创新热潮,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长江东端的上海,从孵化出创新药和高端装备的大科学装置,到《流浪地球2》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再到赋能中小企业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经济带注入澎湃动能。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2022年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25273项、技术交易金额达186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12.5%;

武汉“中国光谷”,2022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新认定“瞪羚”企业55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200家;四川天府新区,首批天府实验室已建成运行,聚集国家级科研机构26家,落地国家级创新平台96个,引进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65个;重庆两江新区,着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形成以重庆为核心、成渝联动、辐射西部10省份的标识解析网络……

创新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15年至2022年,长江经济带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提升到2.52%,一批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加快形成。

长江经济带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截至2022年末,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数量占全国比重为43.1%;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46.5%。“半壁江山”的特殊地位更加凸显。 (采写记者:李鹏翔 李思远 侯文坤 田中全 周凯 董雪 骆飞 王菲)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郝瑀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