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

2024-04-16 19:3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雪龙2”号4月16日电 题: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

新华社记者 周圆

4月16日,时隔160余天,“雪龙2”号再次驶过长江入海口。至此,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3艘船均已安全返航。

踏浪万里,本次考察于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开展,460余名考察队员或奋战在冰原建设秦岭站,或奔波于“5海5站”探索新知,他们以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南极考察新篇章。

冰原之上起“秦岭”

2月7日,南极大陆,再度点亮新的坐标——中国南极秦岭站。

建设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是本次考察任务的突出亮点。使命无上光荣,挑战前所未有:卸运中国南极建站史上最多的建站物资;搭建中国南极考察站中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应对南极最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施工窗口期不到2个月。

“难到极点才是南极”,考察队员、中铁建工机械师周实惠的这句话道出了100多名建站队员不辱使命的决心。7点半出门,通常是干到天气变差才收工;在12级大风中站成一排,拉着一根绳子顶着风,摸索着往返于工地和宿舍……

“大家克服极端艰苦环境的挑战,52天完成秦岭站建设,这是属于他们的奇迹。”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动情地说。

应对极寒强风,秦岭站竖立起极地建筑新标杆。

一体式设计让各功能区高度集成、彼此衔接;主楼内部模块化率达45%;新能源占比超60%;采用数据化、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运营系统等。“秦岭站具有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先进等特点,这是在极端环境中设计建造的极致建筑。”秦岭站副总设计师祝贺说。

屹立于罗斯海西岸,秦岭站填补了我国南极科考布局的重要空白。

“秦岭站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带来差异化的科考价值,是对我国现有科考布局的有益补充。”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沈君介绍,未来将依托秦岭站开展海洋生态、海冰、地球物理、陆地生态、鸟类等调查和观测监测,将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

探秘“5站5海”

地球最南端,考察队员们探秘的脚步遍布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作业航迹串联起宇航员海、阿蒙森海、南极半岛海域、普里兹湾、罗斯海。

在南极内陆,首次开展近红外天文观测以及近地空间环境全时段监测,冰穹A地区太赫兹天文谱线观测首次实现了谱线成图观测。

在长城站、中山站,分别开展近岸海洋生态、湖泊生态和土壤生态环境调查、鸟类与哺乳类动物调查等,获得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

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我国在极地的首个生态潜标,有助于更好分析南极主要生物种群状态及气候变化潜在影响。

……

“考察队围绕生态系统、近岸海洋、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大气环境、冰雪环境、空间环境等要素开展综合调查监测,取得了一批重要进展和成果。”在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看来,极地生态系统评估和海陆空立体观监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船护航驰骋万里

开道、平整、拓宽……在冰脊丛生区,“雪龙2”号如犁地般来回穿梭,历时36小时,为载有建站物资的“天惠”轮开垦出一条水道。

“依靠‘雪龙2’号强大的破冰能力,我们将‘天惠’轮提前引航至秦岭站卸货点,为秦岭站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说。

以科考船为代表的支撑保障能力,是开展南极考察的重要基础。

此次是我国首次派出3艘船保障南极考察,总航程达8.1万余海里。考察期间,通过船、站运行保障支撑累计完成38个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五大类”科研项目,数量较上一年度提升52%。

白色冰原上,“空中力量”让每次抵达更快更准。

2023年12月16日,完成中山站区域最后一次物资吊运后,“雪鹰102”直升机平稳降落在“雪龙”号,中国南极考察的多个新纪录也被定格——近70%的物资通过直升机从“雪龙”号舱盖吊运,单日最高吊运物资211吨,平均每小时吊运15.48吨。

“航空保障是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能够有效克服南极现场复杂的作业环境。”来自海直通航公司的机长梁高升介绍,考察队3架直升机执行物资卸运、野外科考、航拍探测等任务,累计飞行254小时、运输1380人次、吊运物资2006吨。

此外,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飞行44架次,其中成功执行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任务,所得数据填补了东南极沿岸冰下地形关键数据空白。

科普极地知识

4月8日,在2架直升机、多艘船只的伴航下,“雪龙2”号驶入香港尖沙咀海运码头,这是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时隔近20年后再度访港。

访港期间,“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科研交流、科普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掀起一场“极地热”。正如“雪龙2”号访港筹备委员会主席马逢国所言,“原本陌生的‘雪龙2’号和‘极地科考’成了香港市民熟悉的词语。”

考察队是科普极地知识的窗口。“雪龙”号归航途中前往青岛,举办公众开放日;“雪龙2”号在新西兰利特尔顿举办公众开放日。

考察队是国际交流的平台。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与澳大利亚、俄罗斯、比利时、韩国等国的考察站开展全方位交流;考察队与美国、英国、智利等国考察队开展后勤保障合作。

考察队也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名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雪龙2”号历经33小时,成功救援1艘遇险船只和4名随船人员。

航次有终,求索无极。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以一段非凡的航程、丰硕的成果,致敬极地考察40周年,也定将激励更多极地赤子扬帆起航,为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做出新的贡献。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