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让历史照鉴未来——写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

2025-05-04 19:3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题:让历史照鉴未来——写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

新华社记者 韩梁 赵嫣 张代蕾

5月的莫斯科,万物勃发,生机盎然。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80年前,中国、苏联等国人民并肩奋战,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联合国成立,掀开人类历史新篇章。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呼唤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担当和作为。

习近平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将是一次深化友谊、团结合作之旅,一次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之旅。此访不仅将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也将彰显中俄携手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性,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

患难与共 树立大国典范

“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是患难与共、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真朋友。”今年2月24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电话时,用“好邻居”“真朋友”精准概括当今的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历经风雨,历久弥坚,树立了大国、邻国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典范。

此次访问将是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后第11次到访俄罗斯,两位元首在不同场合会面已超过40次。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两度战略沟通,引领中俄关系在风高浪急的百年变局中坚毅前行。

两国元首保持密切沟通,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提供坚实战略保障。中俄关系成熟、坚韧、稳定,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协作更加紧密,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世代友好深入人心。

中俄两国是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行者,持续深化的务实合作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蓬勃动力。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024年12月10日,在黑河公路口岸旅检大厅,黑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为首班次客车入境旅客办理边检通关手续。当日,中国黑河公路口岸—俄罗斯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旅客运输正式开通。新华社发(刘松 摄)

2024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能源领域互利合作持续深化;中国黑河—俄罗斯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旅客运输正式开通,两国跨境交流更为便捷;俄罗斯农产品端上中国千家万户餐桌,中国汽车驶入俄罗斯大街小巷;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2025年2月6日,俄罗斯音乐家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中俄新春音乐会上表演。新华社发(莫京娜 摄)

2024年9月22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俄青少年表演节目。《熊猫剧场》年度开播暨金砖国家影视文化交流活动22日在莫斯科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的相关部门、媒体影视机构代表及青少年代表900余人参加。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 摄

人文交流有声有色,架设更多民心相通桥梁。中俄团队游互免签证协议签署带动更多两国游客双向奔赴,双方高校、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从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上映引发好评,到中国原创舞剧《咏春》登上莫斯科大剧院舞台,数百项活动在中俄文化年框架内接连举行。

2024年9月19日,游客在吉林省珲春市的2024珲春帝王蟹美食嘉年华现场游玩。中俄珲春口岸距俄罗斯波谢特港仅42公里,距扎鲁比诺港71公里。2016年,珲春口岸正式被批准为进口冰鲜海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成为俄罗斯帝王蟹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共同的历史记忆、相近的价值追求和深厚的传统友谊构筑起中俄关系坚实的民意基础,成为两国合作前行的不竭源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坚定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彼此发展振兴——两国关系在发展中愈加成熟、坚韧,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树立起新型大国关系典范。

2024年12月4日,来自俄罗斯的游客在上海外滩游览。新华社发(陈浩明摄)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说,两国元首战略引领是保障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正经历动荡变革,习近平主席来到莫斯科,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相关活动,意义重大。两国领导人将围绕双多边议程广泛深入交流,俄方对此充满期待。

铭记历史 共促和平发展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俄罗斯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高洁 摄

铁甲洪流呼啸,胜利呐喊震天。2015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庆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过莫斯科红场。习近平主席起身向他们挥手致意,普京总统肃立注视。

2015年5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彩排中列队行进。当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式总彩排。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80年前,中俄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名言,表达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铭记,对中俄人民患难与共结下深厚情谊的珍视,对中俄携手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殷切期望。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向位于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2015年5月,赴莫斯科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并颁发纪念奖章。2015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号召,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互致贺电,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强调中俄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发展事业负有重要责任。

2015年,二战著名苏军元帅瓦西里·崔可夫的外孙尼古拉·崔可夫作为代表在莫斯科接受习近平主席亲手颁发的“和平勋章”。如今,身为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的他正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再次到访。

“当今世界,和平依然脆弱,俄中友谊尤显珍贵。两国在并肩奋战中结下深厚情谊,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对世界和平意义重大。”崔可夫说。

历史如镜,映照现实和未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这样写道。这是中国对人类和平发展的深刻理解。

近年来,中俄签署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等。双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进一步对接合作,以行动书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年份,中俄将举办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同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民一道,捍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反对任何否认、歪曲、篡改二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

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费雄说,在两国元首共同引领下,俄中将进一步共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为推动实现国际公平正义作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贡献”。

“中国和俄罗斯在当今复杂国际格局中肩负着维护世界稳定与合作的重任。”埃及开罗美国大学政治学教授努哈·贝吉尔说,通过研究、还原、传播真实历史,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对二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理解,抵制篡改历史的行径。

开创未来 凝聚进步力量

80年前,包括中苏在内的多国代表齐聚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

“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联合国宪章序言里的话语,展现出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决心。

这是2020年1月9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拍摄的安理会“恪守《联合国宪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高级别公开辩论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当前,面对个别国家单边主义甚嚣尘上、霸凌行径大行其道,世界期待稳定力量、合作力量、进步力量。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期间,首次向世界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23年3月同普京总统会谈时,习近平主席表示,“中俄责无旁贷,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的方向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战后80年来,作为世界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在国际舞台上密切沟通协作。双方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展现大国担当。

中俄携手推动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作为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成员,中俄持续发出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正义之声,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025年4月1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嘉宾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当日,“百炼成钢的真心朋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行。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中俄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机制内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致力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携手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自强,为促进共同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2024年俄罗斯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中国现正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双方支持彼此主席国工作,凝聚全球南方发展进步合力,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这是2024年10月24日在俄罗斯喀山拍摄的金砖峰会标识和国旗。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肯尼亚国际关系学者阿德希尔·卡文斯说,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密切合作,不仅重振了多边主义,也提高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及在全球议题上的规则制定能力。

阿塞拜疆南高加索政治学家俱乐部主任伊尔加尔·韦利扎德说,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壮大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有力践行。“如果各国之间展开积极、良性、可持续对话,着眼共同利益,地球将更加安全,经济将更可持续,人类未来将更加可期。”

    2025年3月20日,人们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逛文化街早市。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中俄边境,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黑河市在2023年恢复中俄互免签证团体旅游业务后,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让历史昭示未来,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前行之路,让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更加澎湃有力。站在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上,中国和俄罗斯将同世界上爱好和平、坚守正义的国家和人民一道,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道阔步前行,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