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创新驱动,激发增长新动能——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创新性

2025-07-23 13:0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题:创新驱动,激发增长新动能——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创新性

新华社记者 董越

中国经济“半年报”的亮眼成绩单,跃动着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脉搏: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在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中国以创新强健经济筋骨,增强自身经济韧性和活力,驱动高质量发展航船破浪前行,为全球产供链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

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十四五”以来,中国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拥有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创新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底气和不竭动力,更为全球发展带来宝贵“新”意。

中国科技创新催生众多新业态,为世界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创新驱动下,中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实现新突破,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在沙特,石油企业沙特阿美公司的旗舰数据中心引入了DeepSeek的技术,帮助其提升运营效率;在马来西亚,中国移动支付技术为游客创造了更加便捷的全新消费场景,有力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在南非、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等国,中国无人机技术助力当地智慧农业茁壮成长……人工智能、数字支付、5G、物联网、低空飞行、生物科技等中国创新成果,正为全球发展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世界经济由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发展,从拥挤“红海”奔向广阔“蓝海”。欧洲《现代外交》杂志网站刊文指出,中国在科技领域持续迈进,推动全球创新前沿的拓展,带动世界各地实现发展进步。

中国创新成果持续转化,为世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增添强劲动能。中国将绿色技术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攻克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显著降低制造生产成本,为全球清洁能源、绿色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奠定创新基础。在中亚,中国绿色技术助力地区国家向“绿”而行,札纳塔斯风电站、图尔古孙水电站、阿拉木图光伏电站等助力地区国家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巴西巴伊亚州州长热罗尼莫·罗德里格斯说:“我们已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更绿色、更创新的巴西。这座工厂将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就业,成为技术转型的典范。”

“中国智造”走向世界,成为提升全球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是应对资源、人口和环境等全球性挑战的有效手段。更快的运输网络、更高的加工精度、更低的能源消耗、更迅捷的产供链配套响应……从智慧物流设备提升中欧班列运行效率,到雅万高铁显著提升当地交通连通性,从中国工业机器人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61.5%,到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得到国际客户认可,“中国智造”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助力全球生产要素高速流动、高效配置,赋能全球生产力升级。西班牙《先锋报》网站刊文说,中国的技术飞跃提升了全球“工农业生产、商业及社会服务领域的质量与效率”。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学者穆罕默德·纳比勒·安瓦尔认为,中国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上的创新“可以提升劳动力技能、提高工厂效率,而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中国始终坚持共享创新资源,推动创新成果造福世界。中国以其超大规模市场、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充足的产业工人储备、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不断开放的创新生态成为推动全球创新的沃土。特斯拉、辉瑞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布局创新业务,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科技产业热情高涨,彰显中国对全球顶尖创新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和整合力。面对困扰世界的技术鸿沟、数字鸿沟、智能鸿沟,中国反对在科技创新领域搞零和博弈,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创新合作与治理。2024年,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达118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总数达70余家,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经济的创新之路,是立足自身、自立自强的奋斗之路,也是拥抱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之路。展望未来,中国必将持续以创新驱动自身增长,为全球发展困局贡献破局之道,让创新动能在开放共享中汇成奔涌的时代浪潮。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杨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