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入汛以来天气形势如何?未来将如何防范?

2025-07-23 21:4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题:入汛以来天气形势如何?未来将如何防范?

新华社记者黄垚

高温不断、暴雨如注、台风侵扰,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大家感觉天气变化明显“激烈”了不少。

今年我国于3月15日进入汛期,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如何?未来需注意哪些高影响天气?各地应如何防范?

降水分布点强面弱、前少后多

在中国气象局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30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2%,降水分布点强面弱、前少后多,局地强降水频发。全国共有153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当月极值,其中湖北咸丰(358.3毫米)等11站突破历史极值。

从时间进程看,6月以来我国雨季进程明显偏早。长江中下游6月7日入梅,较常年偏早7天;6月30日出梅,较常年偏早16天,梅雨量较常年偏少11.7%。华北雨季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3天,为1961年以来最早。

“降水量的时间变化上呈现前少后多。3月下半月至4月上旬,全国平均降水量11.8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少;4月中旬到5月,长江以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转为偏多,广西中南部经历‘旱涝急转’;7月以来多雨区北抬,华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降水偏多明显。”贾小龙说。

台风生成晚,登陆早,数量多。入汛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7个台风生成,其中3个登陆我国,比常年同期偏多1.1个。第1号台风“蝴蝶”于6月11日生成,较常年(3月25日)显著偏晚。

暴雨、阶段性高温、台风将至

据气象部门预计,7月下旬到8月,多地仍将出现暴雨天气过程。

23日至26日,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东北地区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26日至30日,江南中东部、江淮、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及云南中西部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暴雨。

与此同时,7月下旬华北南部、黄淮及南方地区仍将有阶段性高温天气过程。8月上中旬,华北南部、华东中部和北部、华中大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等地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能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但高温过程持续天数突破同期极值的可能性较低。”贾小龙说。

“从影响上看,今年以来台风带来的降水偏强。受第4号台风‘丹娜丝’影响,广东揭西县区域气象观测站记录到最大降水量达740.8毫米;第6号台风‘韦帕’给华南地区和浙闽沿海带来强降水,广东徐闻县累计降水量接近650毫米。”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黄卓说,刚刚生成的第7号台风“范斯高”将影响我国东部海域和华东沿海等地,带来较强风雨。

专家表示,7月下旬西北太平洋热带系统仍较活跃,还将有1至2个台风生成。8月台风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其中有1个台风影响北方地区。

谨防高温高湿“桑拿天”,旅游注意“看天”出行

正值伏天,不少公众感觉闷热难耐。

“高温高湿‘桑拿天’使人体散热难度增加,易造成不良健康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学首席专家徐东群说。

徐东群建议,老年人要使用降温设备合理控制室内温度,适时开窗通风;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避免外出。户外劳动者要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户外作业时使用防暑降温用品,宜穿戴防晒、透气衣物或可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等。

暑期也是出游高峰期。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辉表示,如前往沿海、山区等天气敏感区域旅游,出行前要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气象预警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信息,合理规划行程。

身处沿海地区遇台风和强对流天气时应避免户外活动特别是海上活动,在山区则需避开强降水时段,远离溪流、沟谷等易发生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及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不要前往未开发景点。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吕俐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