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推动更多金点子从“书架”到“货架”

2025-08-25 08:09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科技成果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更要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着力解决专利“沉睡”、转化率有待提升、产学研衔接不畅等问题,“十四五”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创新成果对接产业需求,专利转化和产业化驶入快车道。

成效显著,关键领域支撑有力。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我国掌握了大批关键专利技术,有力支撑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政策驱动,专项行动盘活资源。为加速破解转化瓶颈,2023年10月,国办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专项部署专利产业化和成果转化。目前,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存量专利盘点和价值分析,筛选出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与45万家企业开展精准对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累计102.5万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转让许可达12.7万次。一批“沉睡”专利得以盘活,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得以壮大,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

机制创新,源头活水激发动能。增长背后,是更加灵活高效的专利转化机制。产学研一体化深度推进,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约2万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专利转化尽职免责改革深入推进,“先使用后付费”“开放许可”等新模式蓬勃发展,为专利顺畅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培育主体,中小企业活力迸发。企业是专利产出和转化的关键主体。针对高校院所专利转化难、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的“两难”问题,2024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印发《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2024年,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5.1%,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为57.8%,微型企业为36.7%,均连续两年提升。

专业服务,转化链条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国“科技红娘”队伍不断壮大,上千家高校院所成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高校院所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约1.79万名,队伍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纽带日益牢固。

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转化运用。我国科技创新活力澎湃,今年上半年,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利估值、中试验证、融资支持、市场对接等难点堵点仍需各方合力攻坚。政府部门、高校院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应协同发力,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生态,推动更多“金点子”从“书架”高效走向“货架”,深度融入产业链。(记者 谷业凯)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