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 “投资于人”,提升经济发展的民生温度——扩内需、促消费观察(下篇)

2025-09-29 12:4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投资于人”,提升经济发展的民生温度——扩内需、促消费观察(下篇)

新华社记者 丁锡国、白佳丽、宋瑞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从供需两侧发力,才能推动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

“投资于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

投向人才成长,让每个人生都精彩绽放

“国庆、中秋‘双节’前包裹较多,派送速度得再快点儿。”在天津市蓟州区一家物流公司站点,28岁的负责人赵思桐按下“派送优先级”按钮,精准调派快递员。从一线收派员到片区负责人,赵思桐走出校园后,仅用7年时间就实现了职业发展的多次跃升。

“要感谢我的母校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打磨和职业认同的塑造。入职后,我们很快能成长为业务骨干。”赵思桐说。

据了解,赵思桐供职的这家物流公司在天津与多家职业院校共建“产学协同”培养体系,这些职校输送的物流人才上岗适应期较其他新人缩短近一半。今年,企业又招聘了约200名职校毕业生。

“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与产业发展同步的实战能力,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首要目标。”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工程学院院长王晓阔说。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近年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累计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智慧物流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与多家企业加强合作,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合作体系;各类实训教具频频“上新”,教学效果加速显现。

走进学院的实训中心,记者看到,在企业导师指导下,有的学生在操作仓储管理系统,高效调度京津冀地区某品牌手机专卖店订单;有的在进行花卉园艺资材出入库作业;有的活跃在“仓播”现场,向观众推介商品……这些接地气的培训技能,都将化作岗位实践的“真本领”。

“学到真本事,就业才有底气。”王晓阔说,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是对投资最好的回报。

“投资于人”的本质是为了人,围绕人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加大投入,经济社会发展才更有意义。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本质上就是“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是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这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说,“职业教育是天津的优势和特色,我们会通过多元投入,努力让每个人的人生都精彩绽放。”

投向安居乐业,用温暖点亮万家灯火

“留在呼和浩特工作,是对的!”这句话,郭鑫对记者重复了好几遍。

半年多前,即将从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毕业的郭鑫,计划进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工作。工作很理想,但住房问题让他犯了愁:“想租个离单位近点、租金还不贵的房子,但找了几个月都没有合适的。”

今年6月初,呼和浩特市推出新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在四处找房的郭鑫通过线上申请,住进了离单位步行只有十几分钟路程的公寓。45平方米的“新家”里,家具、电器样样齐全,方便又温馨。根据政策要求,郭鑫只需每月支付130多元的物业、水电等费用。

“住的问题解决了,让我没了后顾之忧,更能安心工作,投入事业。”郭鑫说。

“‘投资于人’的重点就是将资金资源投入到人的发展和保障上。我们通过筹集优质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留呼就业或创业的青年人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武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针对呼和浩特城市新青年群体,市委、市政府把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与人才引进政策相结合,通过配建新房、盘活闲置住房等不同形式筹集房源向青年人出租,符合条件的青年人在微信小程序上即可申请,对无房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减免租金的30%、50%、100%。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深情地说,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内蒙古保障性住房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非易说,起初他们筹集房源时主要考虑年轻人的通勤时间问题,后来又考虑周边要有医院、商超等生活配套设施,最近考虑到青年人学习、运动等需求,又在公寓内增设了阅读区、健身房。

申请到保障性租赁住房后,集宁师范学院毕业生王禹骄,毫不犹豫地来到呼和浩特发展。她说:“之前我还担心,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会不方便。现在住的公寓,既安全又舒适。”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内蒙古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年社区”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建成交付。“青年社区”规划建设房屋7724套,配套有小学、幼儿园、商业街区等,以保本微利原则配售,帮助青年人在有房可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安家落户的梦想。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筹集认定保障性租赁住房1.84万套(间),累计服务青年超2.5万人次,为各类人才减免补贴资金3500余万元。

投向群众需求,创新成果惠及亿万家庭

“‘投资于人’,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百姓生活、助力经济发展。”在位于铜陵市的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高级技术主管李大双一边调试显微镜一边说。

透过显微镜,一片仅3微米厚的铜箔晶体晶莹闪亮,这正是他们团队为提升5G通信质量而研发的关键材料。“薄如蝉翼的铜箔,是保障手机5G信号稳定传输的‘隐形高速公路’。”李大双说。

但十年前,高端铜箔产品研发难题,是横亘在国产化面前的“天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

李大双和同事们决定将研发方向聚焦在民生需求上,切实解决这一通信痛点。公司年均投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攻关,“希望研发的每一分钱,都能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李大双说。

经过数千次尝试,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VLP铜箔。这项创新成果,让偏远山区居民也能享受稳定流畅的通信体验。

“满格信号的背后,是我们对用户需求的承诺。”李大双说,团队还在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百姓生活。

得益于产品的优越性能,公司HVLP系列产品已服务于移动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等诸多民生领域,今年前4个月销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我们希望让每项技术突破都能精准对接老百姓的更高需求,让创新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印大维说。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精准服务民生需求的各类创新项目。

“铜陵因矿而兴,依矿建市。我们不仅要让铜矿变成‘金矿’,更要让它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矿藏’,让群众的获得感随创新成果落地不断增强。”铜陵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晖说。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郝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