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开创携手前行、共同发展新局面——国际社会热议“十五五”发展蓝图的世界意义

2025-10-27 20:5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开创携手前行、共同发展新局面——国际社会热议“十五五”发展蓝图的世界意义

新华社记者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多国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全会系统谋划布局“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对中国和世界发展都意义重大。“十五五”规划建议释放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必将为中国同各国携手前行、共同发展开创新局面。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领导力”

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的起草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亲自擘画、全程指导、把脉定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作为文件起草组组长,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把关,确保‘十五五’规划与中国共产党的长远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古巴国际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建议》广泛吸收各地调研成果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准确反映中国实际发展需求,保持规划连贯性,展现广阔战略视野。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着眼现实、立足全局,擘画宏大发展蓝图的领导力。”

“世界需要负责任的领导力——一种以数十年而非短周期来思考的领导力。”塞舌尔前副总统文森特·梅里顿说,他认为中国的五年规划体系是“当代世界最具特色、最为有效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份规划建议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它将富有远见的领导力与细致务实的举措相结合,确保宏伟目标能够转化为切实成果。”

“五年规划在中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已成功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不断取得重要进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印度尼西亚全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珍玉说,“发展规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领导力,也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创新创造精神。”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通过“十五五”规划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十五五”时期对中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稳健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肯尼亚国际关系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与世界上许多政党受困于短期议程和碎片化政治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宏阔视野,坚持人民至上,追求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合作和共同富裕,在时代洪流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前总书记卡瓦·马哈茂德注意到,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等原则摆在突出位置,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人群的初心和决心。“人民既是国家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发展成果的获益者。坚持走高质量发展路线有助于增强发展韧性、释放创新动能,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稳健可行的行动指南。”

“带来极为宝贵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

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十五五”时期战略任务的第一条,让《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印象很深。“中国经济的韧性在于将自身发展融入时代与技术发展潮流。”科尔茹姆巴耶夫说,“在数智化驱动全球变革的当下,中国系统性地关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对工业进行智能升级,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助力勾勒未来全球经济发展新轮廓。”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认为,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型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引领者。全会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将使中国保持坚实产业基础同时,持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沙特利雅得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表示,科技创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中国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战略必要性。

“这一举措将通过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培育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未来产业,培育出更多新质生产力。”沙巴尼说,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利好,有助于加快全球绿色转型,拓展创新合作,降低新技术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前进。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院长颂博·玛纳琅讪说,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持续加大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尤其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每年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居世界首位,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将让“中国创造”惠及世界。

在回答联合国如何看待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记者提问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副发言人哈克说:“联合国秘书长明确表示,他赞赏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努力实现绿色增长并开发更多气候友好型技术,相信这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威特教育部首席工程师、水务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赫芭·阿巴斯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现出中国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深刻认识。中国正向世界证明,创新、清洁能源与循环思维可推动社会进步,进而惠及整个世界。”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关于“十五五”时期的对外开放,全会作出重要部署。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约翰·巴尔迪格莱西亚斯说,开放意味着出口和投资增加、价值链延伸,从而创造更多财富和就业。“在开放合作方面,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全会彰显了中国发展的明确方向,为各国商界带来极为宝贵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孟加拉国-中国商业工业协会前秘书长马蒙·姆里达说,“对于孟加拉国等国家而言,这意味着拥有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其市场庞大且还在持续增长之中。”

“为世界各国提供极具价值的治国理政启示”

“中国五年规划的经验确实非比寻常。”曾数十次访问中国的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说,中国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绿色发展等成为中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非常好的内容”值得西方国家借鉴。“西方对中国体制的解读往往过于简化,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中国决策的具体制定过程,以及决策实施如何促成成功转型。”

“中国的五年规划不仅是一份经济计划,更是一种治理智慧。”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希在阅读全会公报后说,“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模式说明,只要国家有清晰的战略愿景和持续执行力,就能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

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指出,中国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在实践中体现出稳定优先、规划先行、行动务实、渐进建设、持之以恒的特征”。

“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中向好,得益于其独特的治理理念与制度优势。”拉迈说,中国的五年规划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的成功范例。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注重包容与合作的方式,通过规划实现脱贫、发展经济、提升民生为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许多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五年规划是中国成功的基石之一。它是一种基于连贯性、持续性与前瞻性的国家战略规划模式,使中国能够有序前进,在适应全球变化的同时始终不偏离核心目标。”西班牙“知华讲堂”名誉主席马塞洛·穆尼奥斯说。他在近50年对华交往中深刻体会到,“中国的发展是当代最深刻、最广泛、也是最积极的变革”,体现了以全民福祉为导向的治理理念,“为寻求在可持续增长、政治稳定与社会公平之间实现平衡的国家提供启示”。

“在向英国企业、投资机构和创业者推介投资中国机遇的过程中,五年规划始终是我们制定对华战略、布局未来发展的核心依据。”英国48家集团主席杰克·佩里认为,中国的五年规划体系“为世界各国提供极具价值的治国理政启示”,“‘一张蓝图绘到底’生动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治理智慧,是保持政策连续性、彰显战略定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佩里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提出了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中国方案。“未来五年,随着四大全球倡议深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从愿景加速转化为现实,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建设性力量。”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