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应急管理>> 典型案例>> 事故灾难类
 
沪轨道交通工程事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8月09日   来源: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一、基本情况

    2003年7月1日4时许,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施工人员发现越江隧道区间联络通道渗水,后发生大量流沙涌入,继而引发隧道受损及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防汛墙沉陷等险情。该事故抢险涉及水文、地址、工程等多种学科,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经过成功应对,截至7月16日,险情得到全面控制,整个事故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有效防止了财产损失的扩大。这次灾害事故抢险成功,主要得益于我们充分发挥了相关学科专家的作用。

    轨道交通4号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环线的东南半环,全长22公里。发生事故的联络通道位于穿越黄浦江底约2公里长的两条区间隧道之间,地处深30多米的流沙层,距浦西防汛墙53米。事故发生时,离贯通仅差80厘米。

    二、应对措施

    按照险情大小排序,全力以赴排除最大险情。当时最大的险情是黄浦江水倒灌,影响城市安全;其次是周边建筑物沉降和倒塌。

    1.立即组织人员撤离,迅速启动紧急抢险预案程序。接到险情后,市政府立即启动紧急抢险预案程序,迅速组织人员紧急撤离,并成立了现场抢险指挥部。现场抢险指挥部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下设抢险组、地区组、管线组、交通保障组、拆房组和专家组等六个小组。其中,抢险组负责隧道、防汛墙、受影响建筑物的抢险和保护。地区组负责指挥部的后勤保障,以及受事故影响的居民、企业的安置。管线组负责周边道路敷设的上水、电力、煤气、通信、雨污水等各类管线的改迁、封闭、接割等。交通保障组负责抢险的交通保障。拆房组主要负责拆除抢险现场已倾斜的房屋。专家组由23位专家组成,分隧道、水务防汛、测量、房建地基、道路桥梁5个专业,负责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撑。

    2.动态监测,科学抢险。在抢险组中,还专门成立了监测组,组织了两套独立的监测队伍,运用先进仪器设备,对事故区域内的建筑物、地面、防汛墙等保护目标进行不间断检测,及时掌握控制目标的沉降、位移、倾斜等第一手数据。监测数据报专家组和指挥部,专家组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系统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抢险措施。其间,建设部领导还率各学科的权威专家到上海,对险情进行了会诊,对抢险措施和方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指挥部紧紧依靠专家,科学分析险情,评估抢险效果,部署抢险措施。同时,根据险情发展,及时研究抢险应急方案。如为防止险情向黄浦江中延伸,专家组专门制定了在江中隧道上方打混凝土封堵塞的预备方案。

    3.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险情全面控制。

    一是防止了隧道塌陷的扩大。主要措施是对险情段隧道进行封堵并灌水回注,恢复隧道内外水土压力平衡。

    二是确保了城市安全度汛。主要措施是设置临时防汛围堰,并在临时围堰与原防汛墙之间构筑防汛大堤。

    三是防止了建筑物沉降。主要措施是对临江花苑大厦等重要建筑物和影响区域实施全方位注浆、回填砂土加固。

    四是确保了城市安全运行和居民生活正常。及时进行各类管线的切断和改接,防止了次生灾害发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