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和9月27日,青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了一次全市性的大规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23日上午组织了临震应急演练,27日上午组织了震后应急救援演练。这次演练由下辖五市、七区和30多个市直部门、单位参演,中国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有关领导和厦门、济南、威海等国内12个城市的代表现场观摩了演练。
青岛市委、市政府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为检验新编制的青岛市地震应急预案,决定举行全市范围内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他们把这次演练作为建设“平安青岛”,打造安全城市的实际举措,把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综合能力作为这次演练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演练依托新建成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地震发生前,运用该系统组织震情会商,预测可能发生的震害结果,为临震应急准备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在地震发生后,运用该系统对震中区地震地质构造、历史地震、地震序列、前兆异常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形成震后趋势判定意见。运用该系统对建筑物、供电、供水、供气、桥梁、人员伤亡等灾害进行模拟,作出灾害评估并提出指挥决策建议。在演练过程中,运用该系统对应急救援工作实施远程组织与指挥。
这次演练是在2003年分项演练基础上进行的,2003年先后进行了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水库次生灾害抢险、抢险救灾部队集结、地震救灾物资、设备储备、中小学生自救互救等分项演练,主要目的是练兵。青岛市力求通过这次全方位、全过程的演练,达成练组织、练指挥目的,做到震前不慌、震后不乱。总指挥市长夏耕同志在演练前提出,举行这次演练的目的就是全面检验我市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这次演练要让青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都唱主角。按照“关口前移”的思想,从临震应急开始,到灾后救援结束,演练了进入临震状态、组织紧急会商、部署震前工作、全面进行应急准备、实施地震速报、做出趋势判定、及时速报灾情、组织震害预测、研究应急对策、实施应急指挥、组织应急救援等10多个科目。把应急程序、应急组织、应急指挥的演练放在了突出位置。
27日上午4个实际救援科目的演练,注重增强针对性和综合性。针对震后可能发生的燃气管道破裂引发的火灾,在泰能燃气集团公司管线管理公司进行了处置重特大燃气泄漏灾害演练;针对震后引起危险化学品泄露,在广源发沥青有限公司进行了处置危险化学品重特大灾害演练;针对震后可能诱发海上灾害,组织了海上灭火、搜救和清污演练;针对震后建筑物遭严重破坏,在四方区洛阳路海琴广场组织了社区居民紧急疏散、救援和安置演练。4个分场的救援演练,指挥部8个组根据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全程参与,达成了提高协同救援能力的目的。
青岛市在演练中注重在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正在认真地研究应急准备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问题,各救援要素合理组合、有效救援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把抗震救灾指挥部各组演练作为今后演练的重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