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发言人发布2007年6月稻米市场监测信息。
一、近几年早稻面积有所恢复,预计今年产量与去年持平略增
1996年以来,我国早稻面积逐年减少,1997-2003年年均递减速度为5.5%。近几年,在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政策的激励下,早稻面积有所恢复,2004—2006年年递增2.3%,这一阶段早稻产量年递增2.6%。2007年早稻播种以来光热条件较为适宜,总体气候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江南中南部、华南中东部自6月下旬以来持续高温,对处于成熟期的早稻收晒十分有利,预计产量有望与去年持平略增。但部分晚熟的早稻灌浆会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持续高温少雨对晚稻适时移栽不利。
二、1-5月份我国稻米出口增长,进口减少
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累计出口稻米55.16万吨,同比增长6.8%;累计进口稻米21.02万吨,同比下降36.6%;累计净出口稻米34.13万吨。从进出口国别(地区)看,1-5月我国的进口稻米几乎全部来自于泰国,占进口总量的97.5%;出口主要流向韩国、科特迪瓦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1-5月出口量位居前5位的分别为韩国、科特迪瓦、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多黎各和利比里亚,出口至这5个国家的数量占我国稻米出口总量的73%。
三、国内大米供给增加,消费平稳增长
经过连续两年的增产,我国稻谷供求形势有所改善。2005/06年度我国稻谷产量加上大米的进口量,新增供给比上年度略有增长。大米总消费量继续增加。其中,食用消费、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将继续增长。国内大米产消基本平衡,库存水平回落趋缓。预计2006/07年度,我国大米新增供给略小于总需求,库存量将基本平稳。
四、全球大米产不足需,库存水平再次回落
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预测,2007/08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2088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04%;全球大米消费量为4.2455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47%。全球大米产不足需,期末库存下降为7176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66万吨,下降4.85%。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为16.9%,比上一年度下降1.1个百分点,创出近年来的新低。2007/08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预计为2973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2万吨,增长0.4%。其中:主要出口国泰国出口900万吨,越南出口480万吨,印度出口410万吨,巴基斯坦出口320万吨,美国出口307万吨;主要进口国中东(伊拉克、伊朗和沙特3国)进口316万吨,菲律宾进口180万吨,尼日利亚进口170万吨,欧盟(27国)进口110万吨,巴西进口95万吨。
五、上半年国内稻米价格稳中有跌,国际米价持续上涨
(一)国内市场价格
1、早稻价格下跌晚稻价格上涨。6月份,我国早、晚籼稻主产区(定点库)收购均价分别为每吨1520元和1676元。与上月相比,早籼稻价格下跌0.98%,晚籼稻价格上涨0.96%;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分别上涨5.6%和10.3%;与1月份相比,早籼稻价格下跌1.8%,晚籼稻价格上涨2.6%。
从月度变化看,早籼稻收购价在1月份为1548元/吨,创出自2004年7月以来的历史最高点;2、3月份,价格连续出现回调,环比分别下跌0.6%和2.8%;4、5月份价格逐月回升,环比分别上涨2.7%和0.3%;6月份价格稍有回落。
晚籼稻收购价2006年12月(1660元/吨),创出自2004年11月以来的历史最高点。今年1、2月份价格连续出现回调,环比分别下跌1.6%和0.8%。3、4月份又开始回升,环比分别上涨1.9%和0.6%,且4月份已达到历史最高价格水平。5月价格与4月持平,6月略有上涨。
2、粳稻价格先抑后扬。目前,我国的粳稻价格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6月份,粳稻主产区价格 为1790元/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8.3%。
从月度变化看,1-4月粳稻收购价持续下跌,跌幅高达9.6%;5、6月份有所反弹,涨幅约2.8%。具体是:1月份粳稻价格为1927元/吨,比上年12月份下跌0.1%;2月份,
粳稻价格为1803元/吨,环比下跌6.4%;3、4月分别下跌2.3%和1.2%。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农户集中售粮,加之2006年稻谷增产,上市量增加,市场价格下跌。5、6月份粳稻价格出现反弹,分别较上月上涨2.1%和0.8%。主要是因为东北产区农户手中的余粮已经不多,市场供应量明显减少,价格出现回升。
3、国内大米价格先跌后涨。1-4月国内大米批发价逐月下跌。早籼米1月份价格为2350元/吨,2月环比下跌1.8%,3月下跌1.0%,4月下跌1.3%;晚籼米1月份价格为2373元/吨,2月环比下跌0.5%,3月下跌0.5%,4月下跌0.6%;粳米1月份价格为3035元/吨,2月环比下跌0.8%,3月下跌0.7%,4月下跌2.4%。进入5、6月份,主销区早、晚籼米与粳米的批发均价开始全线反弹,两个月累计上涨2-3%。6月份,主销区早、晚籼米与粳米平均批发均价分别为每吨2320元、2373元和2973元。与上月相比,价格分别上涨0.7%、0.6%和2.5%;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分别上涨12.9%、9.4%和2.2%。主要原因是运费大幅上涨,提高了经销商的销售成本。此外,6月份降雨频繁,导致大米货源相对趋紧,也支持价格上行。
(二)国际市场价格
年初以来,国际大米价格一直维持升势。1月份,国际市场大米离岸均价(曼谷,25%破碎率,下同)为每吨282美元,比上月涨1.8%;2月份上升为每吨290美元,比上月涨2.8%;3月份又上升为每吨297美元,比上月涨2.4%,创出1997年8月以来的历史最高点。4、5月份,国际大米价格出现小幅回调。其中,4月份下跌0.7%,5月份下跌0.3%。进入6月份,国际米价重新走强,并创出1998年10月以来的历史最高点。6月份,国际米价为298美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1.4%;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9.6%。
导致国际大米价格持续走强的原因:一是泰铢升值幅度较大,自动调高美元出口标价;二是国际大米市场产不足需,古巴、印尼和菲律宾等国需求强劲,拉动价格上行;三是越南政府担心国内减产,对大米出口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
(三)国内外大米价格对比
6月份,我国主销区标一晚籼的批发价(浙江东南粮食批发市场)每吨高于同期品质相近的泰米价格。但如果泰国大米要进入我国市场,其到岸价(加运费、保险及海关费用)将比我国大米价格每吨高出600多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