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几年内,上海将整合出几条便于记忆的分类服务热线,遇到分属不同部门的同类型问题,一个号码就能解决。在全国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现场会上,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透露了本市电子政务的下一步任务。
目前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开通了大量热线电话为民服务,但众多热线电话使市民难以记忆、不便查询,同时造成资源浪费,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针对这类现象,有关部门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如在紧急事务处理方面,110应急联动电话已接入了17个应急联动单位;非紧急事务处理方面,电话12319整合了城建领域6个政府部门的16条热线。接下来,本市将按照社会保障、合作监管等功能分类,整合出几条方便记忆的服务热线。市民只要分清问题属于哪一类,拨打相应电话,系统后台就会在部门间协同,最终解决问题。
现在各区、街道都有“一门式”办事大厅,将几个部门、机构的服务窗口集中在同一个大厅。今后,一些跨部门的、数据又能共享的事务,可以依托共有数据库平台,实现无缝衔接。市民在一个窗口就可办完大多数手续,连在大厅内“奔波”也免去了。
全市层面,人口、法人、地理空间领域的三个基础数据库已初步形成,下一步将探索形成信息目录和交换体系,并实现市、区之间的互换。黄浦、松江、徐汇三区在人口、法人、城建领域的试点经验,将在“十一五”以及更长时间内,逐步在全市各区县推广。新建的单个部门应用系统,也应利用已有的系统资源,提升综合效益,不必“另起炉灶”。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卫、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