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一上班,河北省纪委驻省国土资源厅纪检组长张俊杰就打开电脑,仔细查看各处室的审批项目,看看有无即将超时被亮黄灯的,以及已经超时没办理而被亮了红灯的。发觉没有红灯“闪烁”时,张俊杰松了一口气,向记者介绍说:“实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两个月以来,我们厅审批了536件项目,没有一件超过法定时限,也没有一件该办理的没办理、不该办理的却办理了。”
值得称道的是,这种喜人的景象并不仅仅出现在省国土资源厅。今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为着力点,以公开透明为基本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监督制约为保障,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着力探索一条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只有真正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腐败破坏生产力,瓦解凝聚力,削弱战斗力;腐败不除,改革难行,发展难促,稳定难求。”这是河北省委省政府总结近年来河北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得出的———
2004年,原省外经贸厅副厅长李友灿受贿案浮出水面: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李友灿利用职务之便,给他人提供汽车配额,收受贿赂高达4700多万元,全国为之震惊。而无极县司法局原局长李纪芳,利用为某村联系10万元扶贫款之机,伙同他人索要7万元中饱私囊的腐败行径,也令人愤慨。接下来,省纪检监察机关在对省直有关部门和石家庄市等专项资金清理时发现,几乎每一笔资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省委书记白克明一针见血地指出:"腐败现象的存在,暴露出我们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这个教训极为沉痛,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深刻汲取!"省长季允石也反复强调,要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
阳光是腐败的天敌,公开是腐败的克星,只有真正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经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后,2004年下半年,省纪委监察厅提出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并着手制定《关于开展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
此项工作一提出,立即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要把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举措,作为促进全省更快更好发展的重大举措,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此后,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这一工作,今年2月6日批转的《试点工作意见》,就是由省纪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省委常委会两次研究讨论,最后经省委书记白克明亲自修改才最终定稿。
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我省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为组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庚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加林,省政协副主席秦朝镇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纪委监察厅,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按照积极稳妥、稳步推进、健康发展的原则,经过慎重考虑,我省决定今年重点抓好邯郸市政府、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的试点工作,其他设区市、省政府各部门至少选定一个县处级单位开展试点。在工作的总体设计和推进中,我省要求在工作原则上坚持依法监督与效能便民相统一,在公开要求上坚持静态公开和动态公开相统一,在公开层次上坚持基层公开与领导层公开相统一,在公开内容与范围上坚持全面公开与重点公开相统一等,并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这些指导原则和实施步骤。
一场行政机关对权力行使的自我革命,很快在各试点单位蓬勃展开。
权责不清,问题滋生。各试点单位努力给权力划定边界,使每一位当权者明白法定职责,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全市的事儿,都归他管。"在邯郸街头,随意拦住一个市民,问市长王三堂的权力有多大,不少人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当记者告诉他,市长王三堂的法定权力只有92项,而不是权力无边时,人们感到很新鲜。
事实上,不仅是普通市民,以往,许多政府官员也不清楚手中法定权力有多少。一位在市长身边的工作人员透露,过去市长一般依据惯例处理工作,行使的权力符合哪些法律法规并没有人特别注意。
为避免因权力项目不明、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等造成的乱作为和不作为,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试点单位对所拥有的各项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并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就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等提出具体意见。对不能公开或暂时不公开的,试点单位要逐项列出目录,说明理由,并报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
在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邯郸市、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3个省级试点单位,对照有关法律条文,共清理和审核各类权力2309项,119个县处级试点单位也按省里统一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邯郸市监察局局长徐数认为,对行政权力全面清理的行为本身,就是解决以往权力行使混乱、权责不清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越位、缺位和渎职现象发生。
给权力划定边界只是公开的第一步。全程公开权力的运行过程,才能防止对权力的管理和监督失控。为此,河北省要求各试点单位在权力全面清理、审核备案的基础上,编制职权目录和权力流程图。职权目录要逐项列明职权行使的依据、人员职责分工、办理时限、责任追究等。流程图要覆盖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显示行政权力的基本运行程序、监督制约环节、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
在省国土资源厅的一楼大厅,一项项权力运行流程图,不仅让来办事的群众对办事程序明了,也对以往神秘莫测的权力有了清楚的直感。在省商务厅,54项行政权力项目流程图涵盖了审批处室、申请资格要求、申请资料要求等10项内容,规范了权力运行程序,明确了对权力行使者的要求,又公开了办事全过程,便于群众监督。
公开是腐败的克星。只有最大限度地公开权力行使的全过程,让更多的人参与监督,权力才不会被扭曲、滥用
"储量处意见:申请区在上表产地'张北县兰闫铅锌矿'区内;不宜重复工作;分管副厅长批示:拟同意审核意见,不予登记。"8月15日,在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负责审批探矿权的工作人员王志彬打开电脑,让记者观看一个项目的审批过程。
"这个项目由我们处承办,监察处、地环处、储量处等6个处室协办,此外还要经过主管副厅长那一关,相关人员都要在电脑上签批意见,一经签批便不能更改,而这些意见厅里各部门都可以通过内部网络看到,没有任何隐蔽性。"王志彬说:"由于公开了整个过程,有的人即使想做些手脚也不敢了。"
腐败产生于权力运行之中。在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河北省紧紧抓住"运行公开"这个难点和关键,公开了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使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约束,对每个责任人都有监督。
除利用现有的政务公开栏、办事明白卡等传统公开载体外,河北省一些试点单位还利用网络的优势,把权力运行全过程公布在网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邯郸市要求各单位在"邯郸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工作网站并设置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专门网页。省国土资源厅、省商务厅大力推行了网上审批,使审批程序更加规范、透明。
一些地方还打破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对办公室进行了"革命"。成安县结合政府办公大楼改造,将59个部门集中到一起搞"通透式"办公。一个职能单位一个办公单元,每人之间矮屏相隔,桌前张贴个人信息和岗位职责。"这样不仅使群众不出大楼就能办成事。"成安县县长张臣良介绍说,"更重要的是,各部门的小院落没有了,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墙拆除了,谁干什么都清楚,既监督腐败,也监督懈怠。"
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监督中来,才能有效预防腐败。秦皇岛市物价局在秦皇岛物价网站上设立公开专栏的基础上,还开展了物价政策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在城市居民区设置了涉民价格和收费公示牌,在全市2822个行政村设立了涉农价格公示牌。"我们的行为被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谁还敢越雷池一步!"该局一名工作人员说。
阵阵清风扑面来。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带来了高效廉洁,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省国土资源厅握有一定权力,以前每到批地、批矿时,楼道里像赶集一样,挤满了跑关系的人。"有关人士透露,一个上千万元的大项目批还是不批,原来一个处长就能定下来,滋生腐败的可能性很大。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实行网上审批,公开权力运行过程,让更多的人参与监督后,一些人即使想贪也不敢,也不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维亮说,"现在我们实行大厅网上受理业务,申请者和审批者不见面,一经受理就在网上审批,该办的都会办,不该办的谁也不敢办。"
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后,一些单位工作提质、提速的成效很明显。成安县在进行"通透式办公"后不久,浙江天宇置业公司申办房地产开发立项,涉及县计划发展局、建设局、环保局、土地局等部门,只用一天时间便办好了全部手续,而这在以前是不敢奢望的。目前,该县已引进项目116个,总投资30多亿元,其中41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还方便了群众。过去,办理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的企业必须手工填写表格,经过县、市层层递送,最后送到省酒类监督管理局待批。在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中,该局实行了网上办理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企业只要在办公室轻点鼠标,网上填表就可以办到。目前,省酒类监督管理局从网上办理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1200多个,为企业节省办证费用80多万元,节省6000多个工作日。 (记者 胡博理 张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