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市有关部门获悉,“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将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中介服务行业水平,形成门类齐全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到2010年,中介服务门类将扩展到60个,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力争将本市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中介服务基地,促进本市经济发展,同时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
中介组织发展迅速 滨海新区占四成
近年来,本市的中介组织发展很快。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全市目前共有各类中介服务业单位9603家,涵盖了35个行业小类。从企业性质看,本市中介组织以国有、集体及私营为主。在9603家中介服务业单位中,国有、集体以及私营性质的为8937家,占总数的93%。其中,私营性质的中介组织发展最快,达4702家,占总数的49%;从行业分布看,各类中介组织的行业分布存在差异。市场交易中介组织企业数为5649家,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中介企业数1887家,分别占58.8%和19.7%,自律性行业组织、市场监督鉴证机构、法律财务服务机构的中介组织比重均不足10%;从地区分布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主要集中在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其中分布在市内六区的有4261家,占总数的44%,分布在滨海新区的有3844家,占总数的40%。
在全市9603家中介组织机构中,运输代理服务、经贸代理服务、房地产中介服务、职业与婚姻中介服务、典当、旅行社等传统的中介组织有3752家,占总数近40%。而属于保险辅助服务、公证服务、律师及相关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证券分析与咨询服务等现代的中介组织仅有566家,占总数的5.89%。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商贸型的中介组织企业数量较多,而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中介服务组织数量增长却很迟缓。同时,知识产权服务、证券分析与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中介组织不仅数量少,而且企业自身规模也比较小。从平均企业资产总量上看,最多的只有500多万,少的只有几十万。营业收入最多的只有100万左右,平均从业人员多在十几人。
未来五年打造环渤海地区中介基地
一个地区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及其规范程度,标志着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程度,也代表该地区投资环境的整体发展水平。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营造公平、公开、规范的中介服务发展环境,市政府已制定了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和行业协会管理办法,成立了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并将着力引进若干国际或国内著名中介机构,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门类齐全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到2010年,中介服务门类将扩展到60个,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力争将本市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中介服务基地,促进本市经济发展,同时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
从今年开始,本市将每年引进若干个国际或国内著名中介机构,扩大中介服务业的国际合作。特别是要发展房地产中介、广告业、信息中介、社区服务中介等带动经济加快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中介服务业企业。本市将对网上房地产中介服务,实行注册资金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有3名以上执业经纪人和5名以上经纪人协理、拥有6个以上分支机构等五大准入制度,以规范网上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了发展社区服务中介服务,本市将不断完善“天津8890家庭服务网络”。另外,本市还将积极发展广告策划、创意、会展等新型中介服务业企业,引导排在行业前列的中介服务机构向集团化方向迈进,促进本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净化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有序发展
有关专家表示,中介组织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从发育、发展、壮大到逐渐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种种情况表明,本市中介组织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的空间还相当大,应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中介组织行业管理协会做出规划,用于规范和指导中介组织的有序发展。
专家表示,为了保证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必须净化中介市场环境。净化的方法应该是执法、整顿、监管和培训多管齐下。首先是加强执法力度,对中介组织依法进行检查,取缔无照经营;其次是对有合法手续但经营不善、有严重违规行为的组织,进行停业整顿,限期达标;三是加强管理监督。市场管理行政机关和中介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协调行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年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要加强对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与此同时,要通过宣传,树立中介组织的形象;承认中介机构提出的鉴定文件的可信性、作为决策依据的可靠性,提高中介组织的权威。确立中介人员的社会地位,承认其劳动的合法性、有效性,保证其合法权益,使中介职业成为人们信任并尊重的社会职业。同时,有选择、有步骤地引进外商投资或港澳台投资性质的中介机构落户本市,利用其多年形成的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行业规范,为国有、集体和私营的中介组织建立示范效应。(记者 刘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