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福建省长乐籍企业家掀起了回乡投资热潮,投资2500万元以上的有华良印染、金沙港棉纺、华亚纺织、东南不锈钢、闽峰服装、富乐制衣、东源不锈钢等36个民营企业项目。
长乐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了近2400多家纺织和冶金企业,年创产值400多亿元。长乐还有40多万的华侨,每年从国外回乡的资金达上百亿元。而长乐境内个人储蓄金额也达到上百亿元!
长乐市市长柯有民告诉记者,一段时间里,市里有偏重外资的情结,形成了没有外资就难发展工业的思维定势,忽视了民间资本。事实上,长乐既有雄厚的民间资金,又有一批在商海打拼多年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非常适合民营经济的生长。自2000年起,长乐市委、市政府决定转变观念,将单抓外资改为内外资并举。
为让民间资本这条“大鱼”畅游起来,长乐开始“蓄水”。市里出台了《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暂行规定》,在注册资金、项目用地、企业融资以及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方面给予民间投资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待遇。市里还在2003年推出了8个基础性公益性项目供民间资本投资后,又于2004年再次推出污水处理厂、工业区标准厂房、环卫保洁、城市燃气供水等五大类21个项目供民间投资者选择。近年来,长乐市不遗余力地培植纺织、冶金产业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纺织业方面,从棉纺、化纤到印染、服装的产业链初具规模;在冶金业方面,基本形成了冶炼、热轧、制品一条龙配套发展的新格局。这些都为民间资本开拓了广阔的投资新领域。
长乐市创新招商方式,以真情动人,以服务暖人,市里不仅组织25批在外长乐籍企业家回乡考察,还积极在长乐籍企业家集中的地方成立异地商会,帮企业家排忧解难。市里还将优秀的回乡企业家吸收为工商联会员并推荐他们为政府的招商顾问和招商代表,进行以商引商。在长乐市首批招商顾问和招商代表22人中,有回乡企业家12人,他们已成为该市招商的一支重要力量。
优质的服务是吸收民间资本的重要因素。长乐市不仅积极帮助民营企业家解决子女就学等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产品销售问题,还成立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协调民营企业特别是回归企业的各类投诉,今年还组织了法律顾问上门为回乡企业服务,解决三角债、合同纠纷、担保赔偿等问题。市里在三个工业区都成立了投资项目申报手续包办制领导小组,投资者到工业区投资,只要向工业区办公室提供必需的相关材料,其余的事都由工业区办公室负责包办。长乐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立从湖南回家乡投资,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了试投产。为此,陈宗立下决心增资1亿元建设第二期项目。
市政府营造的宽松环境温暖了民间投资者的心,众多在外经商的长乐籍企业家纷纷回乡投资,更多的闲散民间资本开始投向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短短3年时间,有近110亿元民间资本投资长乐,今年1—9月民间投资额已达到29亿元,长乐的工业产值增幅超过了30%,创造了多年来少有的高增长。(记者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