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23日电(记者李荣)基层政府主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已在上海逐步推开,但如果接待日没有政府各具体职能部门的随时应命协助和操作,一些群众困难问题的解决效率就会大受影响。上海金山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信访接待日干部“候场待命”制度,一旦区领导在接访中需要相关干部说明情况、解释问题,“候场”干部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到场协办。
金山区建设交通委办公室干部金思根说,现在一到每周的区领导信访接待日,他就会一大早赶到机关大楼,在单位里“待命”,只要区领导在接访过程中需要他到场,他就会马上赶到区政府的信访接待室。在信访接待日,几乎所有镇、街道、工业区以及各委办局的相关干部也在待命,以备随时协助接访。
金山区从今年6月1日起把领导干部“候场”作为一项信访长效机制全面推广开来。区政府负责人说,民众心中有怨气,更希望问题直接在区领导手里得到解决,而怎样具体落实解决还得相关部门来操作。在对信访工作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这个区把区领导每周四进行信访接待确立为常态机制,同时要求各相关部门在区领导接访日必须有专门负责人“候场”,这样就能使解决问题的效率得到最大保障。政府不能“躲”群众,更不能面对群众困难“打太极”。
为疏通民情通道,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区,金山区还建立起区、镇两级党政领导错时信访接待制度,每周三由各镇、街道、工业区的主要负责人接访,群众如对信访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次日到区里向主要领导继续反映。全区11个镇、街道设立了司法信访窗口,131个村、65个居委会设立起司法信访接待站,在第一时间为群众解决困难。
不久以前,吕巷镇一家建筑工地上的137名职工在与厂方结算工程款时发生纠纷。“窗口”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赶到现场,在依法疏导稳定职工情绪的同时,与厂方紧急磋商,制止事态恶化。一直到次日凌晨3时,终于将26万元现金发到职工手中,工厂恢复正常运行。
政府相关人士说,信访接待制度“来不得半点敷衍和作秀”,只有实实在在地建立起群众利益的正常诉求通道,才能形成完善的社会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