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 每年的总理记者会,总会有对于经济问题的提问。但是今年对于经济走势担忧提问特别多,前后有3名外国记者对此问题进行提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心有成竹。 他指出,关于对中国经济有风险,甚至还有些不看好的报道,最近也看到了。可以说似曾相识,去年就有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心,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是顶住压力完成了全年经济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也不用太担心。他强调,我们有去年应对经济下行的经历,中国经济又有着巨大的潜能和韧性,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但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他说。 2013年一季度经济一度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唱空中国的声音出现,但是去年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他反问。 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平均经济增速在10%左右。2012、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低于8%,只有7.7%,是历史上除了一些非正常年份的最低值。 不过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万以上,创历史新高。导致如此的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已经以服务业为主。2013年的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达到50%以上。 事实上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仍巨大,这表现在涉及民生的领域的空间,足够未来中国保持7-8%的中高速增长以很长时间。 比如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有学者测算,仅仅解决实现1亿人居住棚户区改造问题,就涉及到数万亿的投资。如果两亿多农民进城,可以拉动总额40万亿到5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今年仍会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根据了解,目前中国人均铁路不到1米,铁路总长才10万公里,只有美国的一半,特别是中西部发展潜力巨大。 李克强指出,遇万难还须放胆。破困局要用智慧,要保持定力,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确了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就是增长和就业不能越出下限,通胀不能突破上限,而且着力促改革、调结构,让市场发力。 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他说。(定军) |